终孔套管串、注浆套管及注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081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23105.7

    申请日:2024-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孔套管串、注浆套管及注浆方法,终孔套管串包括终孔管和滚动管,终孔管为多个,终孔管设置于不同巷道之间的钻孔内,终孔管用于输送液体;滚动管为多个,滚动管包括管体和多个滚动体,管体与终孔管连接,多个滚动体转动设置于管体的外壁;其中,相邻两个滚动管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终孔管。采用本方案,终孔管与滚动管连接起来用于输送液体,滚动管的管体上设置多个滚动体,当滚动管在钻孔中移动时,滚动体发生滚动,降低了滚动管与钻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相邻两个滚动管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终孔管,使得滚动管沿终孔套管串均匀分布,有效降低了摩擦力,解决了下管过程中摩擦力过大的问题。

    煤柱水平变形量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18984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95676.9

    申请日:2024-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柱水平变形量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确定光纤应变传感器以预定角度植入煤柱的松动区时,获取光纤应变传感器中多个采样点处的第一应变值;在确定光纤应变传感器存在变形时,对第一应变值进行坐标转换,得到光纤应变传感器中各采样点处的水平应变值,其中,水平应变值为光纤应变传感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应变;根据各采样点处的水平应变值进行计算,得到煤柱在水平方向上的水平变形量。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受限于测试技术水平发展,现有煤柱失稳判别标准多以垂直方向应力或变形为判断依据,无法进行煤柱水平方向变形或应力变化进行煤柱失稳变形监测的技术问题。

    覆岩中竖向三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6913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670491.0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岩中竖向三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煤层上方的覆岩对应的力学特征信息和地质特征信息,其中,力学特征信息用于表示覆岩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稳定程度,地质特征信息用于表示覆岩的结构的稳定程度;基于力学特征信息和地质特征信息,分别确定覆岩中多个子岩层对应的累积载荷,并基于累积载荷,从多个子岩层中筛选出至少一初始子岩层;至少基于累积载荷,确定至少一初始子岩层的断裂步距,并基于断裂步距,从至少一初始子岩层中,确定出目标子岩层;对目标子岩层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基于检测结果,从目标子岩层中确定竖向三带。本发明解决了覆岩中竖向三带的确定的准确性低的技术问题。

    沿空留巷挡矸支架的回撤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7595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709489.9

    申请日:2023-0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沿空留巷挡矸支架的回撤方法,包括:步骤S3:将综采工作面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头支架通过主回撤通道回撤,以在综采工作面处形成第一回撤通道;步骤S4:将挡矸支架经过第一回撤通道朝向主回撤通道的方向移动,以使挡矸支架的第一端凸出于主柔模墙的第一端设置,并使挡矸支架的第二端位于主柔模墙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完成第一柔模墙的浇注;步骤S5:将挡矸支架通过主回撤通道回撤;步骤S7:完成第二柔模墙的浇注;步骤S8:回撤综采工作面内的多个第二液压支架和主回撤通道内的多个第一垛式支架和第二垛式支架;步骤S9:完成第三柔模墙的浇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沿空留巷挡矸支架在回撤期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用于砼板的振动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5236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743288.1

    申请日:2024-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砼板的振动器。振动器包括:主体部,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上的车轮,主体包括气体输送管路;振动部,可拆卸地设置在主体上,振动部包括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气动振动器;连通组件,气体输送管路通过连通组件与气动振动器的进气口连通,以向进气口内输送气体;其中,气动振动器为一个;或者,气动振动器为多个,多个气动振动器沿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间隔设置。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拍打压实混凝土的方式增加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且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