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放射性碳测年的骨胶原蛋白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369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04976.3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放射性碳测年的骨胶原蛋白提取方法;包括:步骤1,清理表面污染及网状部分,粉碎骨样并称重;步骤2,加酸液于骨头样品中;步骤3,加入配置的碱液;步骤4,再加酸液进行水解;步骤5,过滤,得明胶溶液,冷冻干燥;步骤6,称冷冻干燥后的明胶重量;步骤7,规范清洗截留分子量为30kDa的超滤膜,溶解胶原上样,进行离心,将超滤内管中的剩余液体倒入原样离心管中,并进行冷冻干燥,称重,并记录重量;步骤8,称取适量明胶样或超滤后的胶原组分进行石墨样品制备实验。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可以针对不同保存类型的骨头进行提取;本发明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提高了年龄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4C-AMS快速在线分析仪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26274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78314.1

    申请日:2018-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4C‑AMS快速在线分析仪,其包括:固体样品处理模块、大气样品采集及处理模块、微流量控制模块、AMS模块和自动控制模块。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融合了样品制备与AMS测量,不仅可以快速高效分析14C样品(包括固态样品和大气样品)、降低样品受污可能性,而且可以在有限机时内为AMS实验室大幅提升14C样品分析测试能力,同时还可以为极微量样品(含量在几微克)的测量提供另外一种更为快捷且抗污染能力更强的方案;固态原始样品无需化学实验室专门处理,直接转化为CO2气体进入AMS测量,大气样品可实时采集进行AMS分析,完全改变了原有专门化学实验室先制样再进行14C‑AMS测量的流程。

    一种碳同位素检测装置及其应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3503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608863.7

    申请日:2024-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同位素检测装置及其应用,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碳同位素检测装置包括无氧高温热解装置,CO2真空捕获装置,CO2纯化装置,CO2测量装置和CO2封存装置,无氧高温热解装置包括热解仓,氧化仓,1号管式炉,2号管式炉,真空压力表和流量调节阀;本发明把无氧热解有机物和有氧燃烧有机物的热解残余物技术与动态量化CO2捕获‑静态CO2纯化‑测量‑储存技术一体化,为加速器质谱14C/12C和稳定同位素质谱13C/12C比值分析提供更可靠研究材料。

    一种适用于二氧化碳在线测量的气体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4203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610393914.8

    申请日:2016-06-07

    Inventor: 杜花 付云翀 程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二氧化碳在线测量的气体处理系统,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收集单元和微量控制注入单元,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收集单元包括第一二位六通选择阀,第一二位六通选择阀分别连接元素分析仪、二氧化碳分子筛、真空管线、氦气瓶,真空管线包括相连的双环冷阱管和十字定量管,微量控制注入单元包括四位选择阀与第二二位六通选择阀,第二二位六通选择阀分别连接四位选择阀、离子源、精确控温冷阱与氦气瓶。本系统是先冷冻分离和储存从元素分析仪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利用二氧化碳池和气体离子源之间的压力差被微量控制注入到离子源中,并根据校准的二氧化碳压力值来决定二氧化碳流入离子源过程中的流速。

    一种精准测定耦合燃烧中生物质与煤燃烧比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754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77235.0

    申请日:2023-1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准测定耦合燃烧中生物质与煤燃烧比例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同时采集锅炉烟气样本和助燃的大气样本,对烟气和大气样品进行纯化,获得CO体中的2气体14,C然后通过实验分别测定和13C的水平,并通过查阅数CO2气据库数据或试验的方法获取生物质燃料14C和13C的端元值,结合贝叶斯混合模型进行计算,从而精确地区分出生物质、煤和大气中不同含碳组分的贡献比例。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相较于传统的优化气体样品的采集方式14C分析方法,使用了13,建立不同类型生物质样品的C量化烟气中来自大气CO2的贡献14C和13,C数据库,大大提高了生物质耦合燃烧比例解析的准确性,对我国电厂的碳减排评估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种适用于二氧化碳在线测量的气体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42035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93914.8

    申请日:2016-06-07

    Inventor: 杜花 付云翀 程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二氧化碳在线测量的气体处理系统,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收集单元和微量控制注入单元,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收集单元包括第一二位六通选择阀,第一二位六通选择阀分别连接元素分析仪、二氧化碳分子筛、真空管线、氦气瓶,真空管线包括相连的双环冷阱管和十字定量管,微量控制注入单元包括四位选择阀与第二二位六通选择阀,第二二位六通选择阀分别连接四位选择阀、离子源、精确控温冷阱与氦气瓶。本系统是先冷冻分离和储存从元素分析仪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利用二氧化碳池和气体离子源之间的压力差被微量控制注入到离子源中,并根据校准的二氧化碳压力值来决定二氧化碳流入离子源过程中的流速。

    一种二氧化碳气体超微流速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138043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510545402.4

    申请日:2015-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气体超微流速控制系统,包括单向阀、离子源与质量流量计,其中所述单向阀的进口处设有二氧化碳进气管,单向阀的出口处设有第一三通阀,所述质量流量计与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侧相连,质量流量计的另一侧设有氦气进气管,第一三通阀的最后一侧设有精确控温冷阱,精确控温冷阱包括冷阱与液氮保温箱,其中冷阱位于液氮保温箱内,精确控温冷阱的另一侧设有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的另外两侧分别设有真空系统与所述离子源。本发明是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流速控制系统,本发明主要是保证本二氧化碳处于低温环境下,使得二氧化碳蒸汽压极低且可控,从而控制其流速达到超微流速。

    一种二氧化碳气体超微流速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138043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45402.4

    申请日:2015-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气体超微流速控制系统,包括单向阀、离子源与质量流量计,其中所述单向阀的进口处设有二氧化碳进气管,单向阀的出口处设有第一三通阀,所述质量流量计与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侧相连,质量流量计的另一侧设有氦气进气管,第一三通阀的最后一侧设有精确控温冷阱,精确控温冷阱包括冷阱与液氮保温箱,其中冷阱位于液氮保温箱内,精确控温冷阱的另一侧设有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的另外两侧分别设有真空系统与所述离子源。本发明是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流速控制系统,本发明主要是保证本二氧化碳处于低温环境下,使得二氧化碳蒸汽压极低且可控,从而控制其流速达到超微流速。

    高速高效的溶解无机碳和溶解有机碳共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287283U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20270374.6

    申请日:2013-05-17

    Inventor: 程鹏 杜花 范煜坤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高速高效的溶解无机碳和溶解有机碳共测装置。包含样品罐,所述样品罐连接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连接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含内置的水冷系统,所述冷却装置封闭并且伸出管道连接二氧化碳真空收集系统。将溶解无机碳和溶解有机碳的提取综合为一套装置。装置体积减小,所需样品量减少,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将密封好的样品采用负压技术直接过滤到反应器中,整个过滤过程都在真空下进行,通过调节真空的大小,控制负压大小,可以提高过滤的速度。避免水样接触大气,保障溶解无机碳的提取快速、安全、流畅的进行,采用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有机碳,完成一个样品所需时间为2个小时,操作简便,节约时间。

    一种真空冷冻转移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556362U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20305742.5

    申请日:2015-0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冷冻转移装置,其包括第一真空阀门、第二真空阀门、第一保温杯、第二保温杯、第一直通金属接头、三通金属接头、第一石英管、第二石英管、真空计、第一冷阱和真空泵,第一直通金属接头的一端与第二石英管相通,第二石英管的末端与第二保温杯插接,第一直通金属接头另一端与三通金属接头的A接头相通,第一直通金属接头与三通金属接头的连接管道外设第二真空阀门,三通金属接头的C接头与第一石英管相连通,第一石英管的末端与第一保温杯插接,三通金属接头的B接口与第一冷阱相连通,三通金属接头与第一冷阱的连接管道外设第一真空阀门和真空计,第一冷阱和真空泵相通,第一冷阱和真空泵的连接管道外设第三真空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