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44416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710832341.9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基云图的实时动态云量反演方法,包括:(1)实时获取全天空成像仪观测的地基云图,并对该地基云图进行图像预处理;(2)根据地基云图的太阳天顶角在晴空数据库中选择相应的最新云图,并计算得到大气混浊度校正因子TCF;(3)计算地基云图与最新云图之间的像素红蓝比差值,并结合TCF和预设红蓝比阈值对地基云图进行恢复,得到初步云量反演云图;(4)计算地基云图的太阳参数,并利用太阳参数对初步云量反演云图中太阳圈附近像素进行校正,得到最终云量反演云图。本发明引入大气混浊度校正因子TCF和太阳参数,以校正环境对红蓝比的影响,进而有效提高云量反演的精确度,从而反演出天空的真实云量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7644416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832341.9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基云图的实时动态云量反演方法,包括:(1)实时获取全天空成像仪观测的地基云图,并对该地基云图进行图像预处理;(2)根据地基云图的太阳天顶角在晴空数据库中选择相应的最新云图,并计算得到大气混浊度校正因子TCF;(3)计算地基云图与最新云图之间的像素红蓝比差值,并结合TCF和预设红蓝比阈值对地基云图进行恢复,得到初步云量反演云图;(4)计算地基云图的太阳参数,并利用太阳参数对初步云量反演云图中太阳圈附近像素进行校正,得到最终云量反演云图。本发明引入大气混浊度校正因子TCF和太阳参数,以校正环境对红蓝比的影响,进而有效提高云量反演的精确度,从而反演出天空的真实云量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7917880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711079477.3
申请日:2017-11-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IPC: G01N2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基云图的云底高度反演方法,包括:(1)选点部署两台全天空成像仪,设置两者的视场角不大于130°,并使两者同步观测且观测到的地基云图具有重叠区域;(2)获取两者同步观测到的地基云图,并对这两张地基云图进行图像匹配,选出两者差异最小的重叠区域;(3)针对匹配选出重叠区域中的云团,利用几何关系对其云底高度进行反演,得到反演结果。相较现有反演方法所基于的从云顶观测得到的卫星云图,本发明地基云图为全天空成像仪从地面观测得到,也就是从云底观测得到,这提高了云底高度反演结果的准确度,特别是对厚云和低云来说,效果更为显著。另外也拓展了全天空成像仪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2609590B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210035130.X
申请日:2012-02-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场群布局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从风电场入口到出口将同一型号的风机排列成矩形,共有mn台风机;⑵确定mn台风机的行距和列距分别为aD、bD;⑶确定建模条件;⑷建模:①在所述风电场中根据动量守恒建立风电场的动量吸收模型;②在所述风电场的下游根据动量守恒建立动量补偿模型;⑸模型求解:联立所述风电场中的动量吸收模型和所述风电场下游的动量补偿模型,求解得到上游风电场的尾流长度L,该L为风电场群布局中上下游风电场之间的场间距,即风电场的尾流损失距离。本发明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下游风电场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4372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305301.X
申请日:2018-11-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晴间多云天气情况下的太阳辐照度超短期预报方法,基于全天空成像仪(TSI-880)地基云图,包括对实时地基云图进行云量反演操作,利用时刻连续的云量反演云图进行云图预报,然后利用预报时刻t时刻之前n个时刻云图对应的云量和晴空因子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最后将未来t+Δt时刻云图对应的云量数据代入回归模型,得到预报晴空因子,进而计算得到得到相应未来时刻的预报地面辐照度。本发明能够实时有效地预报晴间多云的天气情况下由于云的移动变化引起的地面太阳辐照度的变化,克服现有太阳辐射预报方法在晴间多云的天气情况下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误差大等缺点,实现了实时性好、精确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917880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11079477.3
申请日:2017-11-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IPC: G01N2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基云图的云底高度反演方法,包括:(1)选点部署两台全天空成像仪,设置两者的视场角不大于130°,并使两者同步观测且观测到的地基云图具有重叠区域;(2)获取两者同步观测到的地基云图,并对这两张地基云图进行图像匹配,选出两者差异最小的重叠区域;(3)针对匹配选出重叠区域中的云团,利用几何关系对其云底高度进行反演,得到反演结果。相较现有反演方法所基于的从云顶观测得到的卫星云图,本发明地基云图为全天空成像仪从地面观测得到,也就是从云底观测得到,这提高了云底高度反演结果的准确度,特别是对厚云和低云来说,效果更为显著。另外也拓展了全天空成像仪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2609590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35130.X
申请日:2012-02-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场群布局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从风电场入口到出口将同一型号的风机排列成矩形,共有mn台风机;⑵确定mn台风机的行距和列距分别为aD、bD;⑶确定建模条件;⑷建模:①在所述风电场中根据动量守恒建立风电场的动量吸收模型;②在所述风电场的下游根据动量守恒建立动量补偿模型;⑸模型求解:联立所述风电场中的动量吸收模型和所述风电场下游的动量补偿模型,求解得到上游风电场的尾流长度L,该L为风电场群布局中上下游风电场之间的场间距,即风电场的尾流损失距离。本发明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下游风电场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256670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1711406719.5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兰州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热电联产运行模式的光热发电及热电机组联合调峰优化模型。具体包括:(1)分析光热发电运行机理并根据其能量流动过程建立其简化模型;(2)建立抽汽式热电机组运行模型;(3)建立基于热电联产运行模式的光热电站与热电机组联合系统运行模型;(4)根据系统中各机组运行约束,建立光热发电调峰优化模型并求解。与传统优化模型相比,本发明增加了系统热平衡约束、热电机组的热电耦合约束及光热电站运行约束等,有效解决了冬季供暖期电力系统低谷时段的弃风问题,提高了电力系统风电消纳水平及系统运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4997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1811265170.7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 , 兰州交通大学
Inventor: 马明 , 汪宁渤 , 董海鹰 , 何世恩 , 贠韫韵 , 韩旭杉 , 吕清泉 , 马彦宏 , 韩自奋 , 李晓虎 , 丁坤 , 李津 , 王定美 , 周强 , 张健美 , 王明松 , 陈钊 , 赵龙 , 周识远 , 黄蓉 , 张金平 , 张艳丽 , 张睿骁 , 张珍珍 , 高鹏飞 , 张彦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消纳的多目标电力系统源荷互动优化调度方法,调度框架以电网调度中心为核心,电源侧根据来水、机组、运行特性以及风光资源的预测,向电网调度中心上报各自发电计划,调度中心根据电源侧及负荷调整信息,编制发布负荷预测曲线,并制订当前各类电源发电计划及高载能企业的用电计划,再经潮流、电网稳定计算进行安全校核后,向电源侧、负荷端发送用电计划,负荷侧根据用电计划向高载能企业发布投入或切除指令,实现源、荷双侧的协调优化运行。本发明整合源、荷双侧资源参与电网运行,协调分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以及常规水电、火电资源和高载能负荷,通过源荷协调和资源优化分配达到源荷双侧协调调度增效,减小弃风弃光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841637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1810142361.8
申请日:2018-02-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种传感器的风电场风速获取方法,具体步骤为:集合传感器测得的测风塔风速和机头风速,分别通过Kalman滤波器进行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和贝叶斯估计法数据融合,最终俩组融合算法算出的风速大小可以取平均值,得到最终的数据融合之后的风速。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将卡尔曼和贝叶斯估计数据融合技术应用到风电场中,使测风塔风速与机头风速融合出一个更为精确的风速,提升系统精度,使得出力计算更为准确,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信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