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4462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308721.4
申请日:2023-10-1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山植物塔黄的组培快繁及离体保存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萌发培养:以塔黄种子作为外植体,消毒后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上,种子萌发后继续培养获得无菌小苗;2)增殖培养:将无菌小苗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进行从芽增殖;3)生根诱导:将增殖得到的丛芽分成单株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4)离体保存:将生根后的植株接种到离体保存培养基上进行离体保存。本发明通过外植体种子的萌发、丛芽增殖、生根诱导、离体保存,建立了塔黄的快繁和离体保存体系,继代周期达18个月以上,为高山重要野生植物资源的收集保护、引种驯化、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9302989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811546866.7
申请日:2018-12-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角的组培方法及其在种质保存中的应用,涉及植物组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消毒后的水角种子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上进行萌发,得水角萌发苗;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水角萌发苗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得增殖苗;3)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增殖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得组培苗。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增殖率达1:5,生根率达95%,移栽成苗率为95%,且还能延长继代周期到1年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535285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537723.0
申请日:2013-11-0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金银花种苗的快速繁殖和离体保存方法,包括无菌无性系的建立,快速繁殖,生根培养,试管苗的假植与移栽,离体保存步骤。金银花具有较高的保健、观赏、药用及生态功能,为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之一,数有中药之中“青霉素”的美誉。本发明提供了金银花组培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培养技术。本发明的方法增殖速度达1:4-6,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用多效唑(PP333)与吲哚丁酸(IBA)配合使用得到了99%的生根效果,得到的芽生成的试管苗遗传性稳定,用此方法建立的金银花无菌无性系在培养过程几乎无污染发生,且外植体在培养基上很快恢复生长,为大规模工厂化生产金银花优质种苗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044627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308721.4
申请日:2023-10-1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山植物塔黄的组培快繁及离体保存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萌发培养:以塔黄种子作为外植体,消毒后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上,种子萌发后继续培养获得无菌小苗;2)增殖培养:将无菌小苗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进行丛芽增殖;3)生根诱导:将增殖得到的丛芽分成单株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4)离体保存:将生根后的植株接种到离体保存培养基上进行离体保存。本发明通过外植体种子的萌发、丛芽增殖、生根诱导、离体保存,建立了塔黄的快繁和离体保存体系,继代周期达18个月以上,为高山重要野生植物资源的收集保护、引种驯化、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1788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687402.2
申请日:2023-06-12
申请人: 昆明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滇白珠组培方法,方法包括了以下的步骤:(1)种子的选择和消毒,(2)无菌苗的获得,(3)丛生芽的诱导,(4)壮苗培养,(5)生根培养。通过本方法,滇白珠单芽诱导出的丛生芽可达到3‑6个,诱导率为86.00‑92.67%,芽苗生长壮硕,单株可高达3‑8厘米,繁殖系数高达3.2‑4.2,生根率高达85.33‑90.67%,繁殖周期较短,繁殖周期180‑225天。繁殖出的组培苗健壮,每株生根3‑12条,平均根长3.8‑4.5cm,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能茁壮正常成长。本方法提高了滇白珠的繁殖速度和繁殖周期,便于高效和规模化组培生产。为满足滇白珠苗市场需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2293253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1175008.3
申请日:2020-10-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福建莲座蕨离体保存培养基及离体保存方法,涉及种质保存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离体保存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花宝2号3g/L、NAA 0.5mg/L、蔗糖20g/L、活性炭1g/L和琼脂6g/L,pH值为5.8。利用所述离体保存培养基进行离体保存时,萌发培养15d后孢子萌发,30d后镜检孢子萌发率可达67.32%,50d左右发育成幼原叶体;将幼原叶体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每瓶接种4个,幼原叶体继续长大和增殖,30d继代一次,增殖率可达1:3;将原叶体团转接到离体保存培养基上,每瓶接种4个,原叶体长条形,中间厚边缘薄,原叶体团的继代周期可延长至1.5年以上。为后续莲座蕨属植物相关野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119915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011172234.6
申请日:2020-10-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鸡骨常山种苗的组培快繁和离体保存方法,涉及种质保存技术领域。本发明以鸡骨常山的带芽茎段为对象,通过外植体消毒,初代培养获得不定芽,并对其进行增殖诱导、生根和离体保存等,建立了鸡骨常山的组培快繁和离体保存体系,月增殖系数达1:4,离体保存继代周期达1年左右。利用本发明所述组培快繁和离体保存方法,延长离体保存的时间,可以降低组培苗转接工作量,也避免了连续多次继代引起遗传性改变的可能,为种质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06376460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610725769.9
申请日:2016-08-2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颇具药用价值的近危植物小斑叶兰的离体保存方法,选择野外生长发育良好和没有病虫害的小斑叶兰果荚,经表面消毒处理后破开果荚,将种子接种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上,获得无菌小苗,转入丛芽增殖培养基,经过丛芽增殖获得丛生芽,经生根和离体保存培养基诱导后,直接将带苗的培养瓶转入温度为13±2℃条件下培养。本发明的通过对野外采集外植体、种子萌发、丛生芽诱导、离体保存和保存苗恢复生长等步骤,建立了小斑叶兰的快繁和离体保存体系,继代周期达3年左右。本发明的小斑叶兰的离体保存方法对斑叶兰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来源和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5104206B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510602891.2
申请日:2015-09-2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提供一种极具药用价值和观赏潜力的植物见血青的离体保存方法。通过对见血青的种子萌发、丛生芽诱导和离体保存等步骤,用见血青果荚,经表面消毒,将果荚破开,取外植体种子,接种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上,长出带叶子的小苗,经丛芽增殖培养基培养获得假鳞茎,假鳞茎转接在离体保存培养基中,离体保存的小苗经常规炼苗后进行移栽,建立了见血青的快繁和离体保存体系,继代周期达3年以上。该方法对羊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来源和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5104206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602891.2
申请日:2015-09-2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提供一种极具药用价值和观赏潜力的植物见血青的离体保存方法。通过对见血青的种子萌发、丛生芽诱导和离体保存等步骤,用见血青果荚,经表面消毒,将果荚破开,取外植体种子,接种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上,长出带叶子的小苗,经丛芽增殖培养基培养获得假鳞茎,假鳞茎转接在离体保存培养基中,离体保存的小苗经常规炼苗后进行移栽,建立了见血青的快繁和离体保存体系,继代周期达3年以上。该方法对羊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来源和技术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