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64867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08008.1
申请日:2020-06-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分类号: E21B33/138 , E21B43/26 , F24T1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蜂窝状混凝土封堵剂抑制地热储层中流体漏失的方法,从地表向热储层钻至少一口注入井,在注入井位于热储层的四周形成与注入井连通的裂隙;在注入井井周附近的裂隙的扩展范围内钻开采井,在开采井四周的热储层中形成与开采井连通的裂隙,注入井井周附近的裂隙与开采井井周附近的裂隙连通并形成循环通道。本发明利用发泡剂与混凝土混合形成蜂窝状混凝土,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形成孔隙多、稳定等特点。通过向天然大断层、溶洞以及井眼坍塌处注入蜂窝状混凝土能有效的减少钻井泥浆以及循环水的漏失;在注入蜂窝状混凝土的基础上进行人工热储改造,形成有效的孔隙-裂缝连通网络,增加流体换热面积,提高采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64867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0608008.1
申请日:2020-06-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分类号: E21B33/138 , E21B43/26 , F24T1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蜂窝状混凝土封堵剂抑制地热储层中流体漏失的方法,从地表向热储层钻至少一口注入井,在注入井位于热储层的四周形成与注入井连通的裂隙;在注入井井周附近的裂隙的扩展范围内钻开采井,在开采井四周的热储层中形成与开采井连通的裂隙,注入井井周附近的裂隙与开采井井周附近的裂隙连通并形成循环通道。本发明利用发泡剂与混凝土混合形成蜂窝状混凝土,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形成孔隙多、稳定等特点。通过向天然大断层、溶洞以及井眼坍塌处注入蜂窝状混凝土能有效的减少钻井泥浆以及循环水的漏失;在注入蜂窝状混凝土的基础上进行人工热储改造,形成有效的孔隙‑裂缝连通网络,增加流体换热面积,提高采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826595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190071.5
申请日:2019-03-1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联合干热岩储能供暖系统,包括一级过滤蓄水池,一级过滤蓄水池与二级过滤蓄水池连通,二级过滤蓄水池通过传输管道与回灌井直井段连通,回灌井直井段的底端通过回灌井斜井段与干热岩储水系统进水端连通,干热岩储水系统的出水端通过地热水开采井水平井段与地热水开采井直井段的底端连通,地热水开采井直井段内设置有潜水泵。本发明能够通过控制注水时间、注水量和注水温度来提高干热岩开采效率,延缓地热井温度突破时间,综合解决了风电和光电造成的弃风、弃光资源浪费问题,将小区域的风电和光电用来对地热尾水和地表补给冷水进行加热,进而保障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0982659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1910190071.5
申请日:2019-03-1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联合干热岩储能供暖系统,包括一级过滤蓄水池,一级过滤蓄水池与二级过滤蓄水池连通,二级过滤蓄水池通过传输管道与回灌井直井段连通,回灌井直井段的底端通过回灌井斜井段与干热岩储水系统进水端连通,干热岩储水系统的出水端通过地热水开采井水平井段与地热水开采井直井段的底端连通,地热水开采井直井段内设置有潜水泵。本发明能够通过控制注水时间、注水量和注水温度来提高干热岩开采效率,延缓地热井温度突破时间,综合解决了风电和光电造成的弃风、弃光资源浪费问题,将小区域的风电和光电用来对地热尾水和地表补给冷水进行加热,进而保障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1608584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10625.0
申请日:2020-05-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弱固结砂岩热储的井下过滤腔室的建造方法,钻进含水层上覆地层;进行第一次扩腔;注入固井材料;水泥桩形成;进行第二次钻井;进行第二次扩腔;下入下层套管;注入滤料;井井底腔室底部以下地层钻进。可以在相对弱固结砂岩热储层内建造一个井下的地热水过滤腔室,过滤效果较好,确保地下采出水的含砂量、含悬浮物的数量大大降低,从而改善后期的地热尾水回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879465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52251.1
申请日:2019-03-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2F9/02 , E21B43/38 , E21B41/02 , C02F103/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松砂岩热储地热开采井井下过滤-沉淀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三层井管,第三层井管的底端位于地热水含水层内,第二层井管套设在第三层井管外,孔口管套设在第二层井管外,第三层井管底部外壁与地热水含水层之间的环形腔内填充有砾料,孔口管和第二层井管底端均与砾料的顶面相抵,第二层井管的底端内壁与对应的第三层井管的外壁之间的环形腔填充有止水物,第二层井管的底端外壁与孔口管的底端内壁之间的环形腔填充有止水物,孔口管侧部设置有过滤沉淀池,过滤沉淀池内设置有填料。本发明利用冲洗装置对定期过滤沉淀池和第三层井管进行冲洗和排砂,以提高井下过滤沉淀系统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879465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1910252251.1
申请日:2019-03-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松砂岩热储地热开采井井下过滤‑沉淀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三层井管,第三层井管的底端位于地热水含水层内,第二层井管套设在第三层井管外,孔口管套设在第二层井管外,第三层井管底部外壁与地热水含水层之间的环形腔内填充有砾料,孔口管和第二层井管底端均与砾料的顶面相抵,第二层井管的底端内壁与对应的第三层井管的外壁之间的环形腔填充有止水物,第二层井管的底端外壁与孔口管的底端内壁之间的环形腔填充有止水物,孔口管侧部设置有过滤沉淀池,过滤沉淀池内设置有填料。本发明利用冲洗装置对定期过滤沉淀池和第三层井管进行冲洗和排砂,以提高井下过滤沉淀系统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210176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548154.7
申请日:2019-06-2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30/2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岗岩微观裂缝结构识别和微观渗流分析方法,读取花岗岩单偏光显微图片M;对花岗岩单偏光显微图片M依次进行超像素化分割和滤波处理获得花岗岩显微数字图像M2;对花岗岩显微数字图像M2进行二值化处理,获得花岗岩显微二值化图像M3;分析获得花岗岩微观裂缝系统的流体流动速度分布图、流体压力分布图、等效渗透率;分析获得花岗岩微观裂缝系统‑花岗岩基质系统中的流体流动速度分布图和流体压力分布图。本发明实用简单,成本较低,能够重复利用花岗岩单偏光显微图片M,对花岗岩微观裂缝系统渗流规律进行可视化研究,并能够容易地计算花岗岩微观裂缝系统的等效渗透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210176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48154.7
申请日:2019-06-2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岗岩微观裂缝结构识别和微观渗流分析方法,读取花岗岩单偏光显微图片M;对花岗岩单偏光显微图片M依次进行超像素化分割和滤波处理获得花岗岩显微数字图像M2;对花岗岩显微数字图像M2进行二值化处理,获得花岗岩显微二值化图像M3;分析获得花岗岩微观裂缝系统的流体流动速度分布图、流体压力分布图、等效渗透率;分析获得花岗岩微观裂缝系统-花岗岩基质系统中的流体流动速度分布图和流体压力分布图。本发明实用简单,成本较低,能够重复利用花岗岩单偏光显微图片M,对花岗岩微观裂缝系统渗流规律进行可视化研究,并能够容易地计算花岗岩微观裂缝系统的等效渗透率。
-
公开(公告)号:CN209778493U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20419893.1
申请日:2019-03-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2F9/02 , E21B43/38 , E21B41/02 , C02F103/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疏松砂岩热储地热开采井井下过滤-沉淀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三层井管,第三层井管的底端位于地热水含水层内,第二层井管套设在第三层井管外,孔口管套设在第二层井管外,第三层井管底部外壁与地热水含水层之间的环形腔内填充有砾料,孔口管和第二层井管底端均与砾料的顶面相抵,第二层井管的底端内壁与对应的第三层井管的外壁之间的环形腔填充有止水物,第二层井管的底端外壁与孔口管的底端内壁之间的环形腔填充有止水物,孔口管侧部设置有过滤沉淀池,过滤沉淀池内设置有填料。本实用新型利用冲洗装置对定期过滤沉淀池和第三层井管进行冲洗和排砂,以提高井下过滤沉淀系统的利用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