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7180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855071.X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微震源智能定位方法及系统,能够解决传统的基于射线直线传播的反演算法,存在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基于地质勘探技术采集到的地质信息建立隧道工程所属区域范围的地质模型;基于所述地质模型确定裂隙水信息,所述裂隙水信息包括裂隙水与周围岩体的位置及密度关系;在通过监测到的岩土弹性波信息反演微震源位置的过程中结合所述裂隙水与周围岩体的位置及密度关系进行射线追踪,以进行微震源智能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652040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39765.4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震信号P波到时拾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微震事件下的微震信号,根据所述微震信号得到P波到时求解信号和辅助微震信号;根据所述P波到时求解信号和所述辅助微震信号确定理想相位差;根据所述P波到时求解信号和所述辅助微震信号确定实际相位差;根据所述理想相位差和所述实际相位差拾取所述P波到时求解信号的P波的到达时间;通过上述方式,从微震事件下的微震信号中选定P波到时求解信号和辅助微震信号,再分别确定理想相位差和实际相位差,然后根据理想相位差和实际相位差拾取P波到时求解信号的P波的到达时间,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拾取P波到时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8275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39776.2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震信号S波到时拾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单次微震事件下的微震信号,根据微震信号得到S波到时求解信号和辅助微震信号;根据S波到时求解信号和辅助微震信号确定目标相位差;根据S波到时求解信号和辅助微震信号的重构信号确定瞬时相位差;根据目标相位差和瞬时相位差拾取S波到时求解信号的S波的到达时间;通过上述方式,从微震信号中选定得到S波到时求解信号和辅助微震信号,然后分别确定目标相位差和瞬时相位差,再根据目标相位差和瞬时相位差确定拾取S波到时求解信号的S波的到达时间,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拾取S波达时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63813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0067451.1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湖北宜化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杉树垭矿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震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倾深孔微震传感器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包括铁制套筒,所述铁制套筒内设置有微震传感器回收装置,微震传感器回收装置内设置有微震传感器,铁制套筒与岩体上开设的钻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铁制套筒顶部通过多根支撑棒固定连接有中心开孔圆形平台,中心开孔圆形平台内穿过有尖刺,尖刺底端与所述铁制套筒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上倾深孔微震传感器安装装置通过自带浆液实现微震传感器局部位置注浆,注浆部位仅分布在含有微震传感器的套筒段,解决了上倾深孔因钻孔内全孔注浆或半孔注浆导致水泥砂浆易沿裂隙或断层出现渗漏,致使微震传感器部位与岩体耦合失效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1271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93169.1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N3/12
Abstract: 本申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岩石、混凝土材料高气压卸荷致裂试验的增压装置,属于岩土力学试验领域,包括:增压气泵,增压气泵的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道,出气管道设有单向阀,出气管道用以连通增压气泵和待增压器件;储气容器,储气容器与增压气泵连通。通过设置增压气泵与单向阀,增压气泵首先从储气容器中抽气,然后将抽出的气体经过单向阀泵入待增压器件,然后增压气泵再次从储气容器中抽气,此时由于单向阀的作用,将待增压器件的进气口堵住,使得待增压器件内的气体不会倒流回增压气泵,然后再次向待增压器件内泵入气体,如此多次循环,使得待增压器件内的气压逐渐升高。如此设置,使得增压装置无焊接点,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不易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3888063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487342.7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下洞室围岩整体稳定性的定量评估方法、装置以及设备,用于为地下洞室围岩整体稳定性状态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用的、效果良好的定量评估方案。地下洞室围岩整体稳定性的定量评估方法,包括:在确定目标地下洞室围岩整体稳定性的评估任务后,提取目标地下洞室的初始数据;根据初始数据将目标地下洞室划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洞室单元或洞段;按照预设的稳定性评估策略,分别对影响洞室单元或洞段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评分,作为目标地下洞室整体的稳定性评估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343111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811158435.3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硬互层地质条件下的长距离TBM隧洞岩爆微震监测方法,通过地质勘探区分隧洞内硬岩区和软岩区,对硬岩区的硬岩钻孔开展钻孔摄像,将微震传感器布置在硬岩区内完整硬岩段的硬岩钻孔内;将微震监测系统安装在TBM上,并通无线网桥组与隧洞外岩爆微震监控中心通讯。本发明较好地解决了软硬互层地质条件下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问题,避免软岩区对微震监测信号接受的影响,克服了长距离隧洞信号传输的线路易损坏的困难,保证岩爆微震监测的质量与连续性,为岩爆灾害的准确预警奠定基础。本发明可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长距离TBM隧洞工程安全开挖。
-
公开(公告)号:CN11305015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00304.X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近场微震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近场微震信号波形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被监测区域的近场微震信号,得到被监测区域的微震信号时域波形;对微震信号时域波形进行波形处理,生成微震信号时域标准化波形;提取标准化波形的极大值,生成标记波峰峰值点的目标微震信号时域波形;根据目标微震信号时域波形的时域波形区段确定所述时域波形区段的起始点与终止点;根据时域波形区段及所述时域波形区段的起始点与终止点生成目标微震信号时域波形的线性分段拟合曲线,最后通过预设数据模型对线性拟合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所述微震信号时域波形的表征形式和分析结果,得到各类微震信号的共性和差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870351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1406469.5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V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内及孔外双重固定可回收式微震传感器安装方法,在孔外时,将微震传感器及可回收装置与铁套筒进行固定耦合,并进行固定质量检测。进一步,通过胶管将铁套筒送至钻孔底部。最后,在孔内,将铁套筒和胶管与岩体孔壁之间的空隙进行满孔注浆,使铁套筒与岩体完全耦合固定。回收时,通过回收装置将微震传感器从钻孔内取出。本发明较好解决了钻孔内微震传感器难以固定以及安装质量和安装成功率无法保障的问题,通过孔内孔外双重固定耦合确保微震传感器高质量成功安装。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地下厂房、隧洞、边坡和巷道等工程微震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06172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481265.6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洞岩爆孕育过程的微震源高精度定位方法及系统,通过可实测空间位置的岩爆事件揭示微震源定位方程中三维速度之间的关系,基于该三维速度关系减少隧洞岩爆孕育过程中微震源定位方程的未知数,从而实现基于三维速度模型的隧洞岩爆孕育过程的微震源高精度定位。该方法避免了简化速度参数带来的定位误差,且基于岩爆事件所获取的三维速度关系能够准确恰当用于岩爆孕育过程的微震源定位,从而有效提高了岩爆孕育过程微震源定位的精度。本发明可用于隧洞工程岩爆监测分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