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8023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63292.5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3/28 , C02F3/00 , C01B25/45 , C05F3/00 , C05F3/02 , C05F7/00 , C02F101/38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处理污水同步回收资源的方法。所述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包括供电装置和反应器主体,反应器主体内设置有阴极和阳极,阴极和阳极分别与供电设置连接,阳极包括镁阳极和导电膜阳极,导电膜阳极包括至少1个中空的多孔过滤元件;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包括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用于使供电装置与阳极的连接关系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本发明提供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是一体式的反应器主体,其以导电膜和镁电极为双阳极,能够有效实现膜的防污和碳、氮、磷的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916102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86345.5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3/30 , C02F1/00 , C02F11/00 , C02F101/3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脱氮除磷耦合原位污泥减量的装置系统及处理方法,所述装置系统包括电化学反应装置、AAO装置和沉淀池;所述AAO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所述好氧池与所述沉淀池相连接;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出口与电化学反应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电化学反应装置的出口与厌氧池的污泥进口连接;所述电化学反应装置为密封的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内设置有阴极与阳极,所述阴极与所述阳极分别独立地与电源连接;所述阳极为铁电极;所述反应池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反应池的底部放置有海绵填料。通过增设铁阳极电化学反应装置,提高污水处理传统生化处理单元中的脱氮除磷效率,实现原位污泥减量,降低外源碳源的需求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08022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57077.4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3/12 , C02F3/00 , C02F3/30 , C02F101/16 , C02F101/38 , C02F101/1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序批式处理污水中氮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污水通入电化学反应装置内,同时加入含硫物料;(2)在直流电源作用下对污水进行电化学反应,然后依次进行搅拌和曝气;(3)循环进行步骤(2),将污水进行静置后出水排放。本发明通过间歇直流电源供电与间歇微氧曝气相结合的处理污水方法,实现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即时启动、极限脱氮除磷、快速硫自养菌增殖,且无需调控污水处理过程中的pH,并提高了阳极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9299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353363.3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3/30 , C02F3/34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深度脱氮协同原位污泥减量装置及其侧流反应装置和方法,所述侧流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主体;靠近所述反应器主体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用于污泥和硫源进入;靠近所述反应器主体顶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反应器主体内部设置有曝气部件;所述曝气部件包括曝气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曝气管上的曝气盘;所述反应器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反应器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搅拌器;所述侧流反应装置与AOAO工艺耦合,无需额外添加碳源,实现了低C/N污水的硫自养异养反硝化协同脱氮,同时污泥原位高效减量,出水总氮浓度优选可低于10mg/L,污泥减量率高达50%以上,保证了低碳可持续污水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90983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4789.6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对应功能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改善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对应功能的方法包括:将污泥与活性炭混合,调节微生物的生长能力和/或调节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本发明通过加入活性炭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厌氧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强化微生物厌氧消化处理废水的能力,可以提高微生物对抗生素等具有生物毒性物质的胁迫的抵抗力,药剂投加成本低,设备和操作要求低,经济高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