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3304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385537.0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3/34 , C02F3/28 , B01J27/26 , C02F101/16 , C02F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酶协同进行部分反硝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光催化剂、生物催化剂、牺牲剂与含有NO3‑‑N的反应液混合,在厌氧环境以及光照条件下进行部分硝化反应;所述光催化剂包括修饰金属单原子和氰基的氮化碳;所述生物催化剂包括硝酸还原酶;所述方法将光催化与生物催化相结合,协同催化还原污水中的硝酸盐,并使硝酸盐反硝化反应稳定地控制在产亚硝酸盐阶段,其配合后续的厌氧氨氧化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废水脱氮过程中碳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水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925920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73125.3
申请日:2015-06-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1/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饮用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湖泊、水库等地表水富营养化水体,提出了一种在水厂处理前同时投加铜盐与氯的物化强化灭藻的方法,氯自由基和氯可破坏藻细胞壁的完整性,利于铜离子作用于细胞质,进而有效抑制藻细胞活性和藻细胞繁殖数量。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水源预处理,也可应用于以景观水体回用为目标的景观预备水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0217940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0396390.1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浓度硝酸盐废液与有机废液协同处理装置及其两相处理方法,属于废液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包括有机废液箱、厌氧酸化反应器、废液混合箱、厌氧反硝化反应器;所述厌氧酸化反应器的出液端通过管路与废液混合箱相连,所述废液混合箱通过第二进水泵与厌氧反硝化反应器的进液端相连,所述厌氧反硝化反应器设置有第三回流管路,泥水分离包等,所述第三回流管路一端与泥水分离包底部相连通,所述厌氧反硝化反应器的内部设置两级三相分离器。本发明采用两相厌氧处理技术解决了实际应用中高盐分及高浓度硝酸盐类废水不能采用生物法脱氮的问题,同时有机废水为厌氧酸化为反硝化提供了碳源乙酸,实现以废治废,节省碳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217940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396390.1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浓度硝酸盐废液与有机废液协同处理装置及其两相处理方法,属于废液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包括有机废液箱、厌氧酸化反应器、废液混合箱、厌氧反硝化反应器;所述厌氧酸化反应器的出液端通过管路与废液混合箱相连,所述废液混合箱通过第二进水泵与厌氧反硝化反应器的进液端相连,所述厌氧反硝化反应器设置有第三回流管路,泥水分离包等,所述第三回流管路一端与泥水分离包底部相连通,所述厌氧反硝化反应器的内部设置两级三相分离器。本发明采用两相厌氧处理技术解决了实际应用中高盐分及高浓度硝酸盐类废水不能采用生物法脱氮的问题,同时有机废水为厌氧酸化为反硝化提供了碳源乙酸,实现以废治废,节省碳源。
-
公开(公告)号:CN114133042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11386472.1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3/34 , C02F3/28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催化强化反硝化复合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光催化强化反硝化复合处理剂的制备原料包括石墨相氮化碳、反硝化菌和溶剂;所述光催化强化反硝化复合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石墨相氮化碳、反硝化菌与溶剂混合,得到光催化强化反硝化复合处理剂。本发明提供的光催化强化反硝化复合处理剂将光催化技术与生物反硝化技术相结合,能够高效处理含有硝酸盐和有机污染物的废水;一方面光生空穴可以氧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其可生化性,为反硝化菌提供碳源;另一方面光生电子可以通过电子传递体传递给反硝化菌,提高反硝化效率;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易于操作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129224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910396393.5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盐反硝化菌及其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环境微生物领域,该菌命名为盐单胞菌(Halomonas stevensii),属于厌氧反硝化菌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311。所述盐单胞菌具有较高的耐盐脱氮特性,脱氮率达98%以上,在氯化钠盐分小于10%条件下均可将水体中高浓度硝酸盐氮‑还原为无害的氮气且无亚硝酸盐积累,应用在反硝化脱氮反应器中脱氮高效稳定、无二次污染,能够缩短启动期,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脱氮处理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13304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386472.1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3/34 , C02F3/28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催化强化反硝化复合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光催化强化反硝化复合处理剂的制备原料包括石墨相氮化碳、反硝化菌和溶剂;所述光催化强化反硝化复合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石墨相氮化碳、反硝化菌与溶剂混合,得到光催化强化反硝化复合处理剂。本发明提供的光催化强化反硝化复合处理剂将光催化技术与生物反硝化技术相结合,能够高效处理含有硝酸盐和有机污染物的废水;一方面光生空穴可以氧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其可生物性,为反硝化菌提供碳源;另一方面光生电子可以通过电子传递体传递给反硝化菌,提高反硝化效率;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易于操作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129224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96393.5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盐反硝化菌及其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环境微生物领域,该菌命名为盐单胞菌(Halomonas stevensii),属于厌氧反硝化菌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311。所述盐单胞菌具有较高的耐盐脱氮特性,脱氮率达98%以上,在氯化钠盐分小于10%条件下均可将水体中高浓度硝酸盐氮 - 还原为无害的氮气且无亚硝酸盐积累,应用在反硝化脱氮反应器中脱氮高效稳定、无二次污染,能够缩短启动期,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脱氮处理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13304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385537.0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3/34 , C02F3/28 , B01J27/26 , C02F101/16 , C02F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酶协同进行部分反硝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光催化剂、生物催化剂、牺牲剂与含有NO3‑‑N的反应液混合,在厌氧环境以及光照条件下进行部分硝化反应;所述光催化剂包括修饰金属单原子和氰基的氮化碳;所述生物催化剂包括硝酸还原酶;所述方法将光催化与生物催化相结合,协同催化还原污水中的硝酸盐,并使硝酸盐反硝化反应稳定地控制在产亚硝酸盐阶段,其配合后续的厌氧氨氧化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废水脱氮过程中碳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水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986424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611251734.2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6 , C02F1/46114 , C02F1/44 , C02F2101/20 , C02F2201/46115 , C02F2201/4614 , C02F2201/4617 , C25C1/12 , C25C1/18 , C25C1/20 , C25C1/22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高浓度工业废液处理处置和高值重金属回收的难题,提出在传统零价铁、炭微电解还原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电‑磁场和分离功能膜,实现水中高价态高值重金属还原去除。此外,还原生成的单质重金属颗粒或吸附在氢氧化铁絮体表面的重金属被分离功能膜截留,或被穿透式活性炭纤维电极粘附,当反应器运行一定时间之后,可进行高值重金属回收的单元操作。本发明可以用于工业废水、工业废液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回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