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0833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386679.8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大学
IPC: B01J20/12 , B01J20/32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纳米硫化锌海泡石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提纯海泡石的酸热处理和酸热处理后海泡石的硫化锌改性,即通过酸热改性对海泡石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共沉淀负载纳米级硫化锌从而制备一种高效的重金属镉复合吸附剂。本发明所得吸附剂结合了纳米硫化锌吸附量高和海泡石孔道结构丰富的优点,主要通过生成固溶体ZnxCd1-xS(x
-
公开(公告)号:CN10987681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10230934.7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大学
IPC: B01J23/745 , C02F1/72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微藻基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是在含有铁盐的溶液中,加入微藻,经碱热处理后,高温热解炭化即可。本发明的方法在微藻基生物炭中引入四氧化三铁,不仅能够增加活性位点,提高催化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催化材料的磁性,更易于分离。在过硫酸盐存在的条件下,优化了磁性微藻基生物炭的热解温度以及适用条件,使得其活化过硫酸盐的过程能够有效产生活性物种,促进污染物和催化剂之间的电子转移,提高了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效果。该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在实际应用中推广实施的前景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876810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30934.7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大学
IPC: B01J23/745 , C02F1/72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微藻基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是在含有铁盐的溶液中,加入微藻,经碱热处理后,高温热解炭化即可。本发明的方法在微藻基生物炭中引入四氧化三铁,不仅能够增加活性位点,提高催化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催化材料的磁性,更易于分离。在过硫酸盐存在的条件下,优化了磁性微藻基生物炭的热解温度以及适用条件,使得其活化过硫酸盐的过程能够有效产生活性物种,促进污染物和催化剂之间的电子转移,提高了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效果。该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在实际应用中推广实施的前景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887255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428919.9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大学
IPC: G01N33/50 , G01N23/2251
Abstract: 一种暴露斑马鱼评价纳米材料对污染物生物毒性影响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含有污染物、纳米材料或二者复合的水溶液培养斑马鱼,检测斑马鱼内脏器官中的污染物积累量和生化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AChE)),通过综合生物指数法(IBR)分析生化指标,评价复合作用相比污染物单独暴露的毒性强弱。此方法简单易行,原料易得,为评价纳米复合污染的生物毒性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实际应用中推广实施的前景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681489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608936.4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义乌)长三角中心
IPC: E03F5/02 , E03F5/10 , E03F3/02 , E03F3/04 , C02F3/12 , C02F3/32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管网溢冒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若干导流管,若干导流管的入口与常发生溢冒现象的污水检查井的出口连接,用于将常发生溢冒现象的污水检查井溢出的污水导流出去;若干生态净化塘,若干生态净化塘的入口与若干导流管的出口连接,用于对导流管导入的污水进行初步净化;若干生态导流渠,若干生态导流渠的入口与若干生态净化塘的出口连接,用于对若干生态净化塘初步净化后的污水再次进行净化并排入河道和/或湖泊水体。该系统在中、强度降雨天气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将原污水管网系统中滞留的雨污混合水就近导流至生态处理系统,极大地避免了因检查井溢冒对周边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1333062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11367421.7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义乌)长三角中心 , 河南农业大学
IPC: C01B32/205 , C01B3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氮功能化多孔分级石墨化生物碳。本发明利用狐尾藻为生物质原料制备惰性生物质碳(CC),以高铁酸钾(K2FeO4)为活化试剂,对CC进行活化造孔并原位形成铁掺杂的多孔分级石墨化的生物碳(FeC),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和尿素(CON2H4)的混合煅烧,制备出铁氮功能化的多孔分级石墨化的生物碳(FeNC)的方法。本发明合成的铁氮功能化的多孔分级的石墨化生物碳容易制备,活化PMS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837682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94555.9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一种处理发酵尾气的复合淋洗剂组合及其应用,所述处理发酵尾气的复合淋洗剂组合包括第一级淋洗剂和第二级淋洗剂,其中,所述第一级淋洗剂包括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与次氯酸钠的复配药剂,所述第二级淋洗剂包括盐酸和过氧化氢。所述应用包括:向第一级喷淋塔中加入所述第一级淋洗剂,向第二级喷淋塔中加入所述第二级淋洗剂,打开回流泵充分淋洗发酵废气,尾气的异味得到大幅缓解。本发明对异味物质的去除率可达到78%,无需改变原有喷淋塔结构,节省建设成本与运行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58522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061532.4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5/12
Abstract: 一种饮用水软化复合药剂及其应用,所述饮用水软化复合药剂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包括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所述第二组分包括絮凝剂和助凝剂,所述絮凝剂选自预制高碱化度聚合氯化铝,所述助凝剂为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所述应用包括:在水中加入所述水软化复合药剂的第一组分,搅拌均匀,5-15分钟后加入第二组分,搅拌均匀,静置后即得到软化后的水。本发明能有效降低饮用水的硬度,并且能保证出水浊度符合国家标准,无需额外的过滤装置,节约了建设成本与运行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430733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51144.5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硬生活饮用水软化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液固流化床反应器,在所述液固流化床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和进药口,在所述液固流化床反应器的底部填充有诱晶材料,所述诱晶材料的顶面高于进水口和进药口,在所述液固流化床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用于盛放待软化原水的储水装置,所述进药口通过管路连接用于盛放软化药剂的罐体,在位于所述储水装置与所述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以及位于所述罐体与所述进药口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泵。本发明出水水质稳定性好、产生泥渣量小且除硬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774979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10119644.9
申请日:2011-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北京万水净水剂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饮用水强化混凝处理中溶解性有机物(DOM)最大去除率、混凝剂投药量及出水pH值的方法。首先,对原水水质进行一系列表征(检测原水溶解性有机碳、碱度、pH值三个常规指标,以及对原水DOM进行化学分级,得到DOM各个化学分级组分的百分率)。然后,将原水水质表征的相关数据输入三套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分别预测出原水经过四种混凝剂的强化混凝处理后可达到的DOM最大去除率,以及所需的混凝剂投药量和出水pH值。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适用于无人为pH值调控的饮用水强化混凝处理工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