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33278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240182.3
申请日:2017-04-1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CPC分类号: G06F17/30106 , G06F9/45537 , G06F17/30091 , G06F17/30165 , G06F17/30174 , G06F17/30233 , G06F21/62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桌面环境的文档管理控制方法。本方法为:1)服务端创建虚拟桌面环境,为每一用户分配一桌面实例、与桌面实例绑定的账号信息,以及虚拟磁盘;2)用户通过桌面客户端根据自己的账号登录分配给自己的桌面实例;服务端根据该用户的账号为该用户的桌面实例挂载对应的虚拟磁盘;3)用户通过登录的桌面实例发送文档访问请求给服务端,服务端响应收到的文档访问请求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对应的桌面实例。本发明能够在保证员工文档使用便捷性的同时,保证企业能够更好的管理和控制文档,有效的调和了员工和企业间关于文档管理控制的矛盾。
-
公开(公告)号:CN105049434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510430441.X
申请日:2015-07-2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4L29/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等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方法与加密通信方法。本方法为:1)验证服务器生成一对密钥,对等端本地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2)对等端开发者向验证服务器申请注册,注册成功后将自己的公钥发送给验证服务器;3)验证服务器用私钥对收到的公钥进行签名返回给对等端;4)对等端双方交换由验证服务器验证过的公钥。5)对等端双方利用验证服务器的公钥来验证对方签名过的公钥的有效性;6)验证有效后,双方交换对称加密密钥;7)验证完成,双方利用对称加密密钥通信。在本发明提出的验证方法验证过程中,不需要验证服务器的参与即可完成,进而避免了在大量对等端相互认证时服务器的瓶颈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068802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510477615.8
申请日:2015-08-0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9/44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设备运行的Web应用软件实现系统和方法。该系统中,Web应用基本实现单元负责Web应用的基本实现,对本地功能方法集合的调用,以及建立实现本地功能方法的脚本文件;Web应用本地运行支撑单元负责实现Web应用在本地运行时对应用文件的引用和对本地功能方法的调用;Web应用网页运行支撑单元负责实现Web应用在网页运行时对应用文件的引用和对本地功能方法的调用。基于本发明方法,开发者只需开发一次Web应用,就能够以浏览器和本地启动两种访问方式运行这个应用,即同时作为网页Web应用和本地Web应用运行;可以提供给用户多种Web应用访问方式,并且能够让用户在更多的设备访问用户的应用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06880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77615.8
申请日:2015-08-0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9/4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设备运行的Web应用软件实现系统和方法。该系统中,Web应用基本实现单元负责Web应用的基本实现,对本地功能方法集合的调用,以及建立实现本地功能方法的脚本文件;Web应用本地运行支撑单元负责实现Web应用在本地运行时对应用文件的引用和对本地功能方法的调用;Web应用网页运行支撑单元负责实现Web应用在网页运行时对应用文件的引用和对本地功能方法的调用。基于本发明方法,开发者只需开发一次Web应用,就能够以浏览器和本地启动两种访问方式运行这个应用,即同时作为网页Web应用和本地Web应用运行;可以提供给用户多种Web应用访问方式,并且能够让用户在更多的设备访问用户的应用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049434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30441.X
申请日:2015-07-2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4L29/06
CPC分类号: H04L63/0861 , H04L63/0435 , H04L63/0823 , H04L63/08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等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方法与加密通信方法。本方法为:1)验证服务器生成一对密钥,对等端本地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2)对等端开发者向验证服务器申请注册,注册成功后将自己的公钥发送给验证服务器;3)验证服务器用私钥对收到的公钥进行签名返回给对等端;4)对等端双方交换由验证服务器验证过的公钥。5)对等端双方利用验证服务器的公钥来验证对方签名过的公钥的有效性;6)验证有效后,双方交换对称加密密钥;7)验证完成,双方利用对称加密密钥通信。在本发明提出的验证方法验证过程中,不需要验证服务器的参与即可完成,进而避免了在大量对等端相互认证时服务器的瓶颈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