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重力条件下纳米颗粒火焰合成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65572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0404104.3

    申请日:2022-04-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重力条件下纳米颗粒火焰合成测试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液滴生成器以及平焰燃烧层。壳体组件内开设有载气通道。液滴生成器设置在壳体组件内,液滴生成器包括主体和液滴出口管,液滴出口管连接于主体且与凹槽连通,液滴出口管伸出于主体。载气通道的出口端紧靠液滴出口管的出口端。平焰燃烧层位于液滴出口管的出口侧。通入载气时,载气能够从载气通道的出口端高速喷出,且由于载气通道的出口端紧靠液滴出口管的出口端,因此,高速喷出的载气流能够使得液滴出口管的出口端形成负压环境,从而使得液滴出口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形成压差,便于液滴从液滴出口管中快速排入至平焰燃烧层,然后在火焰中发生反应以生成纳米颗粒物粉体。

    一种微重力条件下纳米颗粒火焰合成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6557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04104.3

    申请日:2022-04-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重力条件下纳米颗粒火焰合成测试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液滴生成器以及平焰燃烧层。壳体组件内开设有载气通道。液滴生成器设置在壳体组件内,液滴生成器包括主体和液滴出口管,液滴出口管连接于主体且与凹槽连通,液滴出口管伸出于主体。载气通道的出口端紧靠液滴出口管的出口端。平焰燃烧层位于液滴出口管的出口侧。通入载气时,载气能够从载气通道的出口端高速喷出,且由于载气通道的出口端紧靠液滴出口管的出口端,因此,高速喷出的载气流能够使得液滴出口管的出口端形成负压环境,从而使得液滴出口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形成压差,便于液滴从液滴出口管中快速排入至平焰燃烧层,然后在火焰中发生反应以生成纳米颗粒物粉体。

    一种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0487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41017.6

    申请日:2021-03-04

    IPC分类号: C09K5/06 C04B5/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储热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碳酸钾与钢渣混合后进行一次烧结,得到改性钢渣;2)将碳酸钾与改性钢渣混合后进行压制成型,得到坯体;3)对所述坯体进行二次烧结,得到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其中,步骤1)所述碳酸钾与钢渣的质量比为(4‑5):(5‑6);步骤2)所述碳酸钾与改性钢渣的质量比为(4‑6):(6‑4)。本发明通过依次进行烧结改性、压制成型再烧结的工艺步骤,得到化学稳定性优良的改性钢渣,通过调节碳酸钾与改性钢渣的质量比可使所得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潜热在91.8‑143.5kJ/kg内变化。

    一种储热球短距离储热输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0188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1002313.7

    申请日:2021-08-30

    IPC分类号: F28D20/02 F28D20/00 F28F5/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热球短距离储热输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所述储热输热系统包括储热单元、输送单元、释热单元以及储热球;所述储热单元和释热单元通过所述输送单元相连;所述储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腔、出口气流腔以及入口气流腔;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输送管路和链条传动机构;所述释热单元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换热腔与第二换热腔以及出口气流腔和入口气流腔;所述储热输热系统具有日储释热循环利用率高的优势,避免了采用传统储热车辆的高额运行费用及驾驶人员成本,提高了移动储热利用的综合经济性,适用于工业余废热利用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一种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0487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241017.6

    申请日:2021-03-04

    IPC分类号: C09K5/06 C04B5/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储热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碳酸钾与钢渣混合后进行一次烧结,得到改性钢渣;2)将碳酸钾与改性钢渣混合后进行压制成型,得到坯体;3)对所述坯体进行二次烧结,得到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其中,步骤1)所述碳酸钾与钢渣的质量比为(4‑5):(5‑6);步骤2)所述碳酸钾与改性钢渣的质量比为(4‑6):(6‑4)。本发明通过依次进行烧结改性、压制成型再烧结的工艺步骤,得到化学稳定性优良的改性钢渣,通过调节碳酸钾与改性钢渣的质量比可使所得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潜热在91.8‑143.5kJ/kg内变化。

    一种储热球短距离储热输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0188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02313.7

    申请日:2021-08-30

    IPC分类号: F28D20/02 F28D20/00 F28F5/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热球短距离储热输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所述储热输热系统包括储热单元、输送单元、释热单元以及储热球;所述储热单元和释热单元通过所述输送单元相连;所述储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腔、出口气流腔以及入口气流腔;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输送管路和链条传动机构;所述释热单元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换热腔与第二换热腔以及出口气流腔和入口气流腔;所述储热输热系统具有日储释热循环利用率高的优势,避免了采用传统储热车辆的高额运行费用及驾驶人员成本,提高了移动储热利用的综合经济性,适用于工业余废热利用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一种储热棒长距离移动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618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66302.4

    申请日:2021-08-23

    IPC分类号: F28D20/00 B60P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热棒长距离移动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所述移动储能系统包括储热单元、输送单元、释热单元以及储热棒;所述储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腔、输送腔、出口气流腔以及入口气流腔;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可移动设备以及设置于所述可移动设备上的存储腔;所述释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腔、第二换热腔、输送腔、出口气流腔以及入口气流腔;所述第一换热腔以及存储腔均用于存储所述储热棒;所述输送单元在储热单元与释热单元之间移动用于运输储热棒,并与所述输送腔进行对接;所述移动储能系统具有储热单元模块化、储释热过程无需储热车长时间等待、日储释热循环效率高及综合运行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余废热利用等领域。

    一种储热棒长距离移动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618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110966302.4

    申请日:2021-08-23

    IPC分类号: F28D20/00 B60P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热棒长距离移动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所述移动储能系统包括储热单元、输送单元、释热单元以及储热棒;所述储热单元包括储热换热腔、输送腔、出口气流腔以及入口气流腔;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可移动设备以及设置于所述可移动设备上的存储腔;所述释热单元包括释热换热腔、第二换热腔、输送腔、出口气流腔以及入口气流腔;所述储热换热腔、释热换热腔以及存储腔均用于存储所述储热棒;所述输送单元在储热单元与释热单元之间移动用于运输储热棒,并与所述输送腔进行对接;所述移动储能系统具有储热单元模块化、储释热过程无需储热车长时间等待、日储释热循环效率高及综合运行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余废热利用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