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23937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710011723.1
申请日:2007-06-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分类号: C22F1/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强高导电铜薄板的制备,特别是利用严重塑性变形技术制备超高强度和高导电铜薄板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分别利用低温动态高速变形和室温准静态低速变形两种技术。动态高速变形速率为102-104s-1,变形量为1.8-2.5(计算方法:),变形温度-196℃至-100℃;准静态低速变形速率为10-3-10-2s-1,变形量为10%-97%(计算方法:),变形温度为室温。采用本发明制备的铜薄板拉伸强度550-600MPa,电阻率17.8-18.1nΩ·m,均匀变形量达到5%,为超高强度高导电铜薄板,并具有一定均匀延伸率。本发明制备的高强高导电铜薄板对迅速发展的计算机产业和电子行业具有重要价值和极大的应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670991A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申请号:CN200410021395.X
申请日:2004-03-1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摘要: 一种改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负极及电池,负极材料由平均直径范围在1nm-500nm的准一维纳米碳材料改性而成,准一维纳米碳材料占负极材料总重量的0.1%-50%;负极材料的基础材料选自天然石墨、中间相炭微球、无定形炭、硬炭、热解炭、石油焦、沥青基碳纤维等碳质材料、锡基、硅基材料之一种或多种。大量实验证明,经纳米碳管/纳米碳纤维改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循环寿命、充放电容量、放电倍率等技术指标均获得提高,从而有效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0511775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510045769.6
申请日:2005-01-2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改性方法,将需要改性负极材料添加催化剂均匀混合,催化剂占改性负极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0.1%-10%,将处理完毕的材料放入反应炉内,用碳氢化合物做碳源,与缓冲气体按比例混合,碳氢化合物与缓冲气体的体积比为1∶(0-10),通入温度在600-1300℃反应炉中,经过1-900分钟的反应后,得到一种在表面上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碳管的改性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化学反应,在现有的负极材料表面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碳管,完成了对负极材料的改性,使其具有很好的电池动力学性能、循环性能、充放电容量和与电解液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以该材料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705148A
公开(公告)日:2005-12-07
申请号:CN200410020606.8
申请日:2004-05-2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负极材料为一维纳米炭材料或一维纳米炭材料与碳质、锡基、硅基材料的复合物,一维纳米炭材料的直径范围在1nm-500nm之间,其特征在于:对负极材料表面进行金属与非金属间隔多层包覆处理,金属采用锡、铜、银、铬,非金属采用碳、硅、硼。本发明方法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改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储锂容量、循环特性、动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812168A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510045769.6
申请日:2005-01-2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改性方法,将需要改性负极材料添加催化剂均匀混合,催化剂占改性负极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0.1%-10%,将处理完毕的材料放入反应炉内,用碳氢化合物做碳源,与缓冲气体按比例混合,碳氢化合物与缓冲气体的体积比为1∶(0-10),通入温度在600-1300℃反应炉中,经过1-900分钟的反应后,得到一种在表面上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碳管的改性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化学反应,在现有的负极材料表面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碳管,完成了对负极材料的改性,使其具有很好的电池动力学性能、循环性能、充放电容量和与电解液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以该材料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0369303C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410021395.X
申请日:2004-03-1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摘要: 一种改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负极及电池,负极材料由负极材料的基础材料通过平均直径范围在1nm-500nm的准一维纳米炭材料改性而成,准一维纳米炭材料占负极材料总重量的0.1%-50%;负极材料的基础材料选自天然石墨、中间相炭微球、无定形炭、硬炭、热解炭、石油焦、沥青基炭纤维等碳质材料、锡基、硅基材料之一种或多种。大量实验证明,经纳米碳管/纳米炭纤维改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循环寿命、充放电容量、放电倍率等技术指标均获得提高,从而有效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323937A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710011723.1
申请日:2007-06-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分类号: C22F1/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强度高导电铜薄板的制备,特别是利用严重塑性变形技术制备超高强度和高导电铜薄板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分别利用低温动态高速变形和室温准静态低速变形两种技术。动态高速变形速率为102-104s-1,变形量为1.8-2.5(计算方法:),变形温度-196℃至-100℃;准静态低速变形速率为10-3-10-2s-1,变形量为10%-97%(计算方法:),变形温度为室温。采用本发明制备的铜薄板拉伸强度550-600MPa,电阻率17.8-18.1nΩ·m,均匀变形量达到5%,为超高强度高导电铜薄板,并具有一定均匀延伸率。本发明制备的高强高导电铜薄板对迅速发展的计算机产业和电子行业具有重要价值和极大的应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0338796C
公开(公告)日:2007-09-19
申请号:CN200410020606.8
申请日:2004-05-2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负极材料为一维纳米炭材料或一维纳米炭材料与碳质、锡基、硅基材料的复合物,一维纳米炭材料的直径范围在1nm-500nm之间,其特征在于:对负极材料表面进行金属与非金属间隔多层包覆处理,金属采用锡、铜、银、铬,非金属采用碳、硅、硼。本发明方法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改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储锂容量、循环特性、动力学性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