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4452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62969.4
申请日:2024-04-1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8F228/04 , C08F8/42 , C08G18/38 , C08G18/83 , C08G69/42 , C08G69/48 , A61K31/80 , A61P31/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是含硫聚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式I结构的聚烯烃母体结构的含硫聚合物、具有式II结构的聚氨酯母体结构的含硫聚合物、具有式III‑a或式III‑b结构的聚酰胺母体结构的含硫聚合物。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本发明所述的含硫抗菌聚合物材料通过调节侧链的阳离子化程度及取代基比例实现幽门螺旋杆菌和益生菌的选择性杀灭效果,并展现出不同的抗菌机理;(2)本发明所述的含硫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和较低的细胞毒性;(3)本发明提供的含硫聚合物方法制备简单,相对分子质量可控,产率高,有望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9310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74592.9
申请日:2024-08-2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尼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静电改性剂、其制备方法、抗静电改性尼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抗静电改性剂为聚苯乙烯磺酸钠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形成的聚苯乙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复合物。本发明提供的抗静电改性剂与尼龙基体相容性好、分散均匀、不易析出,抗静电性好且抗静电性能持久,能够显著提升抗静电效率;另外,该抗静电改性剂耐高温,可避免在制备抗静电材料的过程中发生高温分解等副反应,进而避免了抗静电性失活问题;另外,该抗静电改性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对环境无污染、易于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02743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77370.6
申请日:2024-02-0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体内植介入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铪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具有X射线显影功能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铪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配体为式Ⅰ结构所示对苯二甲酸衍生物。上述铪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的孔道、配体官能团的修饰对X射线散射衰减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复合显影材料的X射线显影效果。配体官能团与高分子基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改善了两相界面性能,促进MOFs填料均匀分散,无需界面修饰即可实现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优化。铪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水、热稳定性优异,生物相容性良好,使后续多种加工方式的选择和体内植介入场景的应用成为可能。其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具有产业化实施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143339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52966.1
申请日:2020-09-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9D163/00 , C09D5/08 , C09D7/63 , C08G59/5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氧树脂涂料,以质量分数计,包括80~120重量份的双酚F环氧树脂、10~30重量份的脂环族环氧树脂、0.1~10重量份的端环氧基聚环氧氯丙烷、10~40重量份的聚醚胺类化合物和二乙基甲苯二胺,以及0.1~2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本发明通过特定的组成和配方,创造性的合成了一种高弹、高韧性环氧树脂涂料,采用界面优化方法突破涂料研制关键技术,通过提高涂层/金属、涂层内树脂/颜填料界面结合强度,综合提升涂层的附着力、致密性和机械强韧性。本发明所合成的环氧树脂涂料能够显著提高舰载机涂料的寿命和防腐效能,能够将舰载机涂层的防护寿命提高15年以上,大幅提高涂层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7763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00537.9
申请日:2020-08-3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1B32/168 , C01B32/15 , G01N27/33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离子检测的多壁碳纳米管/氮掺杂碳复合材料,包括氮掺杂碳颗粒和连接在所述氮掺杂碳颗粒之间的多壁碳纳米管。该复合材料(MWCNT/NPC)基于特定的组成和内部组成结构,还具有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高电容、良好的疏水性等特性,创造性的首次用于构筑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确保了所构筑的MWCNT/NPC-ISE具有高可靠性和再现性,可实现全固态离子的原位、实时监测,并进而实现了高压深水环境下的全固态离子的实时检测。而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合成步骤简单,条件温和,适合于大规模生产推广和应用,具有良好的实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507952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110306635.0
申请日:2011-10-1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N33/68 , G01N33/542 , G01N21/64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蛋白质和金属离子的方法,该方法为提供带报告荧光基团的可以与靶目标特异性结合的探针分子;将所述探针分子与富含π电子的纳米材料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待测样品,检测荧光;其中,所述富含π电子的纳米材料选自单体为苯二胺、3,4-乙烯二氧噻吩或苯乙烯的共轭聚合物,银(I)-4,4’-联吡啶、铜(II)-4,4’-联吡啶、氯铂酸-3,3’,5,5’-四甲基联苯二胺、氯铂酸-对苯二胺或四氯合金酸-4,4’-联吡啶配位聚合物、卟啉簇集体、介孔碳和纳米C60。本发明所述检测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63830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61384.5
申请日:2024-05-2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8G73/06 , C08G73/02 , A61K31/787 , A61K9/00 , A61K47/36 , A61K47/32 , A61K45/06 , A61K31/385 , A61K31/455 , A61P17/10 , A61P31/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痤疮杆菌的紫精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紫精聚合物含有的紫精结构部分,可以接受电子,从而破坏细菌的“胞外电子转移”,进而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从而实现杀菌的目的。本发明将可溶性材料、痤疮治疗组分和抗炎组分复配,形成了兼具抗菌和抗炎功能的复合微针配制液,并且通过简单的模板法制备出复合微针,结果发现其可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并且不损伤正常的菌群,相比于传统微针,该复合微针具有更好的细菌选择性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具有刺激性小,无过敏和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与目前临床上的红外线治疗、电疗等理疗手段联用,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98299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00547.2
申请日:2020-08-3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N27/333 , G01N27/4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包括玻碳电极;复合在玻碳电极表面的多壁碳纳米管/氮掺杂碳复合材料膜层;复合在所述多壁碳纳米管/氮掺杂碳复合材料膜层表面的待测离子选择性膜层。本发明将具有特定结构的多壁碳纳米管/氮掺杂碳复合材料,首次用于构筑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确保了所构筑的MWCNT/NPC-ISE具有高可靠性和再现性,可实现全固态离子的原位、实时监测,并进而实现了高压深水环境下的全固态离子的实时检测。而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合成步骤简单,条件温和,适合于大规模生产推广和应用,具有良好的实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337339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110306633.1
申请日:2011-10-1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核酸的方法,为提供带报告荧光基团的可以与靶核酸特异性结合的探针分子;将所述探针分子与富含π电子的纳米材料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待测样品,检测荧光;其中,所述富含π电子的纳米材料选自单体为苯二胺、3,4-乙烯二氧噻吩或苯乙烯的共轭聚合物,银(I)-4,4’-联吡啶、铜(II)-4,4’-联吡啶、氯铂酸-3,3’,5,5’-四甲基联苯二胺、氯铂酸-对苯二胺或四氯合金酸-4,4’-联吡啶配位聚合物、卟啉簇集体、介孔碳和纳米C60。本发明所述检测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对靶核苷酸具有单碱基错配区分能力,可对多种靶核酸混合体系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627272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107130.6
申请日:2012-04-1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1B31/04
摘要: 一种制备少层石墨烯片的方法,本发明属于石墨烯制备领域,为解决现有制备方法存在的技术缺陷,包括制备过程时间长、产率低和不适于大规模生产等,现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大规模、高产量制备少层石墨烯片的方法。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氯磺酸和过氧化氢分别加入到石墨粉中,离心、水洗、真空干燥和二次离心后得到少层石墨烯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方法为今后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片奠定了基础。通过使用剥离试剂氯磺酸和过氧化氢可以成功快速从石墨粉中获得高产量的石墨烯,该石墨烯由单层或少层石墨烯片组成,在制备过程石墨烯中没有被氧化成石墨烯氧化物,并具有单一分散、高质量、高导电率(2.4*104S/m)的优异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