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50448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610899034.8
申请日:2016-10-1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1M10/0566 , H01M10/0569 , H01M10/0568 , H01M10/054
摘要: 本发明属于二次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非水电解液的镁二次电池。非水电解液为非水有机溶剂、无机镁盐和有机硼烷;其中,有机硼烷与无机镁盐摩尔比例为(0.2‑20):1;所述非水有机溶剂为醚类有机溶剂。同时利用该非水电解液、正极和负极组装成镁二次电池。本电解液具有比现有镁二次电池用电解液更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4.0V vs.Mg)、更高的镁沉积/溶剂库伦效率(99.8%)、不腐蚀不锈钢与铝箔等非贵金属集流体、以及非亲核、易制备等优势。同时本发明镁二次电池具有比传统镁二次电池更高的充放电容量、更好的倍率性能以及长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935796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341319.4
申请日:2017-05-1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CPC分类号: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2 , H01M4/38 , H01M4/624 , H01M4/628 , H01M10/054 , H01M2004/028
摘要: 本发明属于镁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硫/硫化物/铜三元复合正极的制备及其在镁‑硫电池中的运用。硫/硫化物/铜三元复合正极包含升华硫、金属硫化物以及金属铜箔。同时利用该硫/硫化物/铜三元复合正极、与镁离子电解质和金属镁负极组装成镁‑硫电池。该复合正极不仅能将多硫离子有效束缚在正极区域,从而抑制“穿梭效应”,而且可以凭借金属铜箔的溶解并生成非化学计量比硫化铜(CuxS,0
-
公开(公告)号:CN106450448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99034.8
申请日:2016-10-1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1M10/0566 , H01M10/0569 , H01M10/0568 , H01M10/054
CPC分类号: H01M10/0566 , H01M10/054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摘要: 本发明属于二次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非水电解液的镁二次电池。非水电解液为非水有机溶剂、无机镁盐和有机硼烷;其中,有机硼烷与无机镁盐摩尔比例为(0.2-20):1;所述非水有机溶剂为醚类有机溶剂。同时利用该非水电解液、正极和负极组装成镁二次电池。本电解液具有比现有镁二次电池用电解液更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4.0V vs.Mg)、更高的镁沉积/溶剂库伦效率(99.8%)、不腐蚀不锈钢与铝箔等非贵金属集流体、以及非亲核、易制备等优势。同时本发明镁二次电池具有比传统镁二次电池更高的充放电容量、更好的倍率性能以及长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826520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180099.7
申请日:2016-03-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1M4/136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3
CPC分类号: Y02E60/122 , Y02T10/7011 , H01M10/0525 , H01M4/136 , H01M4/621 , H01M10/056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系高电压锌锂混合离子二次电池,其正极材料为高电压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锰锂(LiFe1?xMnxPO4),负极材料以锌元素为主,电解液是以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和可溶性锌盐为溶质,水为溶剂并具有离子导电性的液态或凝胶态材料。本发明基于锌离子(Zn2+)在负极的溶出/沉积反应以及锂离子(Li+)在正极的可逆嵌入/脱出反应的储能机理,同时高浓度LiTFSI形成的盐包水电解液抑制了电化学分解水过程,显著拓宽了水系电解液的电位窗口,本发明的锌锂混合离子二次电池具有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安全环保、成本低廉等优势,可应用于消费电子设备、电动车及规模储能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91585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10456140.0
申请日:2012-11-1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CPC分类号: Y02E10/542
摘要: 本发明采用电沉积法(横电位和脉冲电位法)在基底上原位制备出了硒化物薄膜,并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该类硒化物薄膜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透明度好。组装后的电池均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效率。该方法适用于规模化生产,并可适用于任意导电基底。该方法具有制备过程耗时短、低能耗、环境友好等特点。该类对电极或将成为传统的铂基对电极的有力替代品。
-
公开(公告)号:CN110492095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47712.2
申请日:2019-08-1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北京大学
IPC分类号: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体涉及一种锡掺杂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材料为按化学计量计,将锰盐、镍盐、钴盐和锡盐混合配制为混合盐水溶液并通过共沉淀法形成前驱体沉淀,而后与锂源化合物混合通过分段热处理,得化学式为Li[LiaMnbCocNidSnx]O2,a+b+c+d+x=1,a、b、c、d、x>0的锡掺杂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本发明中制备锡掺杂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共沉淀法,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6328835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0863424.X
申请日:2016-09-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1M2/02 , H01M2/1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耐压聚合物固态锂离子动力电池制作方法,用于深海水下工程装备和水下科考设备进行大功率能源供给,包括硅胶囊袋的电池结构,电池外壳,单离子导体复合硅酯类耐压隔膜,三维不锈钢集流体,采用高低分子量相结合的方式做电解质。电池极片采用锂盐复合单离子导体方式,实现无液导离子和高强度耐压,隔膜采用单离子导体复合锂盐和小分子量的硅酯类聚合物,将锂盐固定与隔膜和极片之间,通过单离子导体和硅酯类聚合物,实现无间隙界面接触,保证耐压和电导率。电池外壳使用高弹性模量的硅胶和聚丙烯‑芳纶纤维复合,使之具有密封和耐压效果。极片采用不锈钢三维集流体和纳米无机粉末高强度压合方式,增加极片抗压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591154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510078309.7
申请日:2015-02-1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1M10/0565 , H01M10/05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解质,具体的说是一种聚碳酸酯类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构成的全固态二次锂电池及其制备和应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包括聚碳酸酯类高分子、锂盐及多孔支撑材料;其厚度为20‑800μm;机械强度为10‑80MPa,室温离子电导率为2×10‑5S/cm‑1×10‑3S/cm,电化学窗口大于4V。本发明的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制备容易,成型简单,而且机械性能优良,离子电导率较高,电化学窗口较宽;与此同时该固态电解质有效抑制负极锂枝晶的生长,提高了界面稳定性能和长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646839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088700.1
申请日:2012-03-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CPC分类号: Y02E60/128
摘要: 本发明属于锂空气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碳材料的锂空气电池氧电极的制备方法。即以多种碳材料或掺杂改性后的碳材料为催化剂,用于纯有机电解液体系或者无机/有机电解液杂化体系锂空气电池中。该类电极材料可以免去氧电极材料中的贵金属材料,从而大大降低锂空气电池的成本。氧电极材料的催化活性物质为泡沫碳、石墨粉、中间相碳微球、石墨烯、氧化石墨、碳化纳米管、碳纤维、介孔碳、活性炭、g-C3N4中的一种或几种,或氮、硼掺杂的泡沫碳、石墨粉、中间相碳微球、石墨烯、氧化石墨、碳化纳米管、碳纤维、介孔碳、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几种,或化学通式为MeX/C的碳复合材料,其中Me为钛、钒、铬、铁、锰、镁、钼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合金,X为硒、硫、氮,C为碳,Me与X的重量比为0~60%。
-
公开(公告)号:CN102637890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88697.3
申请日:2012-03-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1M8/18
CPC分类号: Y02E60/528
摘要: 锂金属液流电池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化学电源领域,涉及锂金属液流电池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锂金属液流电池负极采用金属锂粉或锂合金粉与含有锂盐的有机液体电解质混合形成浆料,正极采用同种有机液体电解质与碳催化剂或碳负载的催化剂形成混合浆料,饱和于此浆料中的高纯氧气作为氧化剂,中间设有用于分开正极和负极的聚合物复合隔膜,锂离子通过有机液体电解质和隔膜在两个电极之间迁移,而电子则在连接正、负电极的外部导线和负载上流动来产生电流。此种新型锂金属液流电池只需通过循环供料就可以连续使用,并且通过回收正极浆料中的放电产物使其重新生成金属锂,可作为负极材料进行循环使用。本发明提出的锂金属液流电池系统具有高能量密度、持续稳定运行、结构简单、循环寿命长、高安全性,而且功率密度高,能够实现快速“充”放电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