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45770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57908.5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电力技术研究中心 , 山西大学
IPC: F04D25/06 , F04D25/04 , F04D29/0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5/06 , F04D25/022 , F04D25/04 , F04D29/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厂风机的驱动领域,具体为一种实现电站锅炉大型静叶可调轴流式风机汽电交替驱动和联合驱动的轴系结构,其包括电机、变速离合器、双轴伸小汽轮机、减速机、传扭中间轴和轴流式风机转子总成,上述各设备(部件)依次通过挠性联轴器相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电站锅炉大型静叶可调轴流式风机汽电交替驱动的轴系结构,可增加汽动引风机组的运行灵活性,降低汽动引风机增容改造的造价,并有助于风机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370598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929551.0
申请日:2015-12-1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电力技术研究中心 , 山西大学
IPC: F04D25/08 , F04D29/054 , F01D1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5/08 , F01D15/08 , F04D29/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厂风机的驱动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站锅炉大型轴流式风机汽电双驱的轴系结构,其包括小汽轮机、变速离合器、双轴伸电机、传扭中间轴和轴流式风机转子总成,上述各设备(部件)依次通过膜盘联轴器相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电站锅炉大型轴流式风机汽电双驱的轴系结构,可解决传扭中间轴和电机转子热态膨胀问题,并避免由此引起的轴系振动,实现电站锅炉大型轴流式风机汽电双驱动,有助于火电厂大型风机选型及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205331014U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20084316.8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电力技术研究中心 , 山西大学
IPC: F04D25/06 , F04D25/04 , F04D29/05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厂风机的驱动领域,具体为一种实现电站锅炉大型静叶可调轴流式风机汽电交替驱动和联合驱动的轴系结构,其包括电机、变速离合器、双轴伸小汽轮机、减速机、传扭中间轴和轴流式风机转子总成,上述各设备(部件)依次通过挠性联轴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电站锅炉大型静叶可调轴流式风机汽电交替驱动的轴系结构,可增加汽动引风机组的运行灵活性,降低汽动引风机增容改造的造价,并有助于风机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205260375U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21039425.X
申请日:2015-12-1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电力技术研究中心 , 山西大学
IPC: F04D25/08 , F04D29/054 , F01D1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厂风机的驱动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站锅炉大型轴流式风机汽电双驱的轴系结构,其包括小汽轮机、变速离合器、双轴伸电机、传扭中间轴和轴流式风机转子总成,上述各设备依次通过膜盘联轴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电站锅炉大型轴流式风机汽电双驱的轴系结构,可解决传扭中间轴和电机转子热态膨胀问题,并避免由此引起的轴系振动,实现电站锅炉大型轴流式风机汽电双驱动,有助于火电厂大型风机选型及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065477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78995.7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径向拆卸联轴器。电机输出轴通过膜片联轴器连接转接盘,转接盘与中间轴通过外套连接,转接盘和中间轴平面接触,转接盘和中间轴平面接触的外圆部位呈对称圆锥环面,该两个对称的圆锥环面外侧与外套的两侧的内圆锥环面配合连接,外套的两侧圆锥环面的顶部和底部均不与转接盘和中间轴外圆接触,外套为两半结构,通过四条螺栓紧固连接,中间轴的另一端与上述相同结构通过外套连接另一个转接盘,该转接盘伸入试验箱内通过膜片联轴器连接盘车输入轴,该膜片联轴器与盘车输入轴之间通过锁紧胀套连接。体积小、重量轻、加工简单、联接螺栓少、且由径向拆卸,安装拆卸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3742562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11799.4
申请日:2014-01-1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IPC: F16D43/00
Abstract: 一种同步自动离合器棘轮棘爪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明主要由驱动齿外齿、驱动齿内齿、滑移件、输入件、花键齿、输出端法兰、输出件、棘爪、棘轮、输入端法兰构成,所述的输出端法兰与输出件相连,输入端法兰与输入件相连,输入件通过花键齿与滑移件相连,驱动齿外齿及棘爪设置在滑移件上,驱动齿内齿设置在输入件上,棘轮齿设置在输出件上;所述的棘轮由棘轮齿9-1及棘轮齿9-2组成,所述的棘轮齿9-1及棘轮齿9-2的表面型线半径相同,棘轮齿在圆周方向存在一定偏角α,偏角的大小为5°~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常规单排棘轮齿改为新型双排棘轮齿,保证了棘爪顺畅复位,降低了棘轮棘爪结构加工、装配难度及产品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离合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了维修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330207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544905.9
申请日:2017-07-0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多重因素耦合试验修正的滑动轴承流量参数计算方法,涉及轴承流量参数的计算方法技术领域,它根据多重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理论,确定大量数据点。试验获取数据点试验数据与初步计算方法求得的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大量流量参数修正系数。采用BP神经网络技术,构建滑动轴承流量参数修正系数的神经网络,形成滑动轴承流量参数修正数据库。通过将滑动轴承流量参数初步计算方法与修正系数数据库相结合,即得到多重因素耦合试验修正的滑动轴承流量参数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可以得到考虑多重因素耦合影响的滑动轴承流量参数计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742561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410011798.X
申请日:2014-01-1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IPC: F16D43/00
Abstract: 一种同步自动离合器双向油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阻尼孔位于阻尼螺塞上,阻尼螺塞上加工有螺纹,阻尼螺塞与滑移件通过螺纹联接在一起,在滑移件上设有多处相通油孔,这些油孔与阻尼螺塞上的阻尼孔相通,当阻尼结构起作用时,滑油可以通过多处油孔、阻尼孔,从一个油腔进入另一个油腔,滑油流经油孔、阻尼孔的过程中产生阻尼力,阻尼力作用在滑移件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调整阻尼特性时,可以有三种方式:①改变阻尼孔大小;②改变阻尼孔数量;③组合运用方式①及②。简化了阻尼孔调整操作,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可起到双向阻尼作用,不但可有效减缓离合器接合过程末期滑移件产生的撞击,而且在出现负载波动时,离合器脱开方向上的阻尼还可以防止离合器瞬时的脱啮。
-
公开(公告)号:CN104295630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90240.1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IPC: F16D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自动离合器中棘轮棘爪径向脱开的机构,输出端法兰与输出件通过螺栓连接,输入端法兰与输入齿环通过螺栓连接,输入齿环通过连接套内齿、连接套外齿与滑移件连接,滑移件上置有驱动齿内齿,输出件上置有驱动齿外齿,中间螺旋件与输出件通过螺栓连接,棘轮通过滑移齿内齿、滑移齿外齿与中间螺旋件连接,持环与端环分别与滑移件通过螺栓连接,棘爪安装在持环中,挡环与中间螺旋件通过螺栓连接。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常规轴向脱开的棘轮棘爪改为径向脱开的新型棘轮棘爪,消除了离合器啮合时的撞击,提高了离合器使用的安全性和维修性,降低了维修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742561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11798.X
申请日:2014-01-1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IPC: F16D43/00
Abstract: 一种同步自动离合器双向油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阻尼孔位于阻尼螺塞上,阻尼螺塞上加工有螺纹,阻尼螺塞与滑移件通过螺纹联接在一起,在滑移件上设有多处相通油孔,这些油孔与阻尼螺塞上的阻尼孔相通,当阻尼结构起作用时,滑油可以通过多处油孔、阻尼孔,从一个油腔进入另一个油腔,滑油流经油孔、阻尼孔的过程中产生阻尼力,阻尼力作用在滑移件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调整阻尼特性时,可以有三种方式:①改变阻尼孔大小;②改变阻尼孔数量;③组合运用方式①及②。简化了阻尼孔调整操作,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可起到双向阻尼作用,不但可有效减缓离合器接合过程末期滑移件产生的撞击,而且在出现负载波动时,离合器脱开方向上的阻尼还可以防止离合器瞬时的脱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