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级管道支架的强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99478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611165242.1

    申请日:2016-12-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级管道支架的强度计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管夹结构尺寸,简化管夹力学模型;步骤2)根据平面曲杆材料力学理论,推导管夹在外载荷作用下的截面内力和底部支反力;步骤3)根据平面曲杆应力公式,计算管夹各截面应力;步骤4)根据焊缝处的载荷,计算底部焊缝应力和管夹焊缝应力;步骤5)根据管夹上的外载荷,计算螺栓应力;步骤6)应用RCC‑M规范对管夹强度、焊缝强度进行校核评定,并对螺栓进行应力评定;如果评定不通过,则调整结构尺寸并重新计算、校核。本发明核级管道支架的强度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类完整的强度计算过程,整个过程用理论公式表达,便于快速计算和批量应用,可以进行新的管夹结构设计,确定许用载荷。

    核级管道支架的强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99478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65242.1

    申请日:2016-12-16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级管道支架的强度计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管夹结构尺寸,简化管夹力学模型;步骤2)根据平面曲杆材料力学理论,推导管夹在外载荷作用下的截面内力和底部支反力;步骤3)根据平面曲杆应力公式,计算管夹各截面应力;步骤4)根据焊缝处的载荷,计算底部焊缝应力和管夹焊缝应力;步骤5)根据管夹上的外载荷,计算螺栓应力;步骤6)应用RCC‑M规范对管夹强度、焊缝强度进行校核评定,并对螺栓进行应力评定;如果评定不通过,则调整结构尺寸并重新计算、校核。本发明核级管道支架的强度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类完整的强度计算过程,整个过程用理论公式表达,便于快速计算和批量应用,可以进行新的管夹结构设计,确定许用载荷。

    核电厂管道缺陷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543935U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20199262.3

    申请日:2019-02-15

    IPC分类号: G21C17/01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电厂管道缺陷处理装置,其包括:容器本体,套设在具有缺陷的管道外部,两端与具有缺陷的管道的外壁焊接固定,将管道上的缺陷部位密封在容器本体内,容器本体与具有缺陷的管道焊接连接后形成有空腔,容器本体上还开设有打压试验用通孔,打压试验完成后,将打压试验用通孔进行密封,以保证空腔的密闭性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核电厂管道缺陷处理装置结构紧凑,安装和维护简便,可以根据核电厂高能核级管道的不同规格,提前准备预制件,并可快速解决核电厂管道中使用常规方法难以快速维修的缺陷。

    核电厂管道力学分析方法以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376393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1811123329.1

    申请日:2018-09-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管道力学分析方法以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核电管道施工设计阶段的所有相关的上游数据,将所述上游数据整理为结构化数据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在需要执行管道力学分析任务时,调用力学分析软件,从云端数据库获取相应的结构化数据作为力学分析软件进行任务分析时的输入数据,并获取力学分析软件的输出数据;基于所述输出数据中的应力结果数据进行运算评估得到评估结论数据。如此实现了核电管道力学分析工作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解决过往非结构化数据传递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工作流程内全数据模式传递、收集和存储,解决人工处理数据的繁琐和耗时问题,解决力学评估依赖于人工核算分析、耗费人力巨大的现状。

    核电厂管道力学分析方法以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376393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123329.1

    申请日:2018-09-26

    IPC分类号: G06F17/50 G06F16/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管道力学分析方法以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核电管道施工设计阶段的所有相关的上游数据,将所述上游数据整理为结构化数据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在需要执行管道力学分析任务时,调用力学分析软件,从云端数据库获取相应的结构化数据作为力学分析软件进行任务分析时的输入数据,并获取力学分析软件的输出数据;基于所述输出数据中的应力结果数据进行运算评估得到评估结论数据。如此实现了核电管道力学分析工作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解决过往非结构化数据传递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工作流程内全数据模式传递、收集和存储,解决人工处理数据的繁琐和耗时问题,解决力学评估依赖于人工核算分析、耗费人力巨大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