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乳化混凝土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93990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926911.1

    申请日:2015-12-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外加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乳化混凝土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是自乳化混凝土消泡剂由低含氢量的硅氧烷或硅氧烷衍生物、含糖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通过加成反应制备得到,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式I中,a为8~20的整数,b为0~20的整数,c为1~15的整数,R1为‑H或‑CH3,R2为‑H、‑OH或‑CH2OH。本发明所述自乳化混凝土消泡剂具有优良的自乳化性能,与混凝土用其他外加剂相容性好,耐酸碱能力强,应用于混凝土中可以消除混凝土中直径大于50nm的大泡,同时引入对混凝土性能有明显改善的微小气泡,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抗冻耐久性。

    一种纳米级二硫化钼助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80056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811368771.0

    申请日:2018-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级二硫化钼助磨剂,各组分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为:二乙醇单异丙醇胺30‑33%,三乙醇胺7‑8%,二硫化钼分散液7‑8%,糖蜜11‑12%,多元醇11‑12%,饱和食盐水25‑30%,余量为水。本发明首次将纳米级二硫化钼应用于制备助磨剂,在显著降低粉磨成本的同时可有效提高粉磨质量;且,所得助磨剂无毒无害环境友好,并可吸收紫外光,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此外,本发明将固体助磨剂和液体助磨剂进行有机结合,所得水泥助磨剂呈胶体状态,相比于现有固体助磨剂具有更好的分散型,相比于液体助磨剂有更为优异的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阳离子型混凝土抑泥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09756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853261.8

    申请日:2014-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阳离子型混凝土抑泥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抑泥剂由含磷或含氮有机阳离子聚合物溶液及无机盐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1)将不饱和羧酸盐与环氧卤代烷加入反应容器中,再加入催化剂和阻聚剂,反应得到第一步反应产物;(2)向第一步反应产物中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3~5,再缓慢加入季磷或季铵溶液,反应得到第二步反应产物;(3)将第二步反应产物溶于水,加入引发剂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无机盐,混合均匀得到阳离子型混凝土抑泥剂。所述抑泥剂能优先吸附带负电荷的粘土质泥表面形成包裹屏蔽层,交换粘土层间电荷,抑制其吸附外加减水剂,从而能大幅度减少混凝土外加减水剂掺量,提高混凝土流动度和流动度保持能力。

    阳离子型混凝土抑泥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09756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10853261.8

    申请日:2014-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阳离子型混凝土抑泥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抑泥剂由含磷或含氮有机阳离子聚合物溶液及无机盐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1)将不饱和羧酸盐与环氧卤代烷加入反应容器中,再加入催化剂和阻聚剂,反应得到第一步反应产物;(2)向第一步反应产物中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3~5,再缓慢加入季磷或季铵溶液,反应得到第二步反应产物;(3)将第二步反应产物溶于水,加入引发剂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无机盐,混合均匀得到阳离子型混凝土抑泥剂。所述抑泥剂能优先吸附带负电荷的粘土质泥表面形成包裹屏蔽层,交换粘土层间电荷,抑制其吸附外加减水剂,从而能大幅度减少混凝土外加减水剂掺量,提高混凝土流动度和流动度保持能力。

    一种三乙醇胺改性二硫化钼助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65061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811367423.1

    申请日:2018-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乙醇胺改性二硫化钼助磨剂,各组分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为:二乙醇单异丙醇胺20‑25%,三乙醇胺15‑20%,改性二硫化钼10‑15%,糖蜜8‑10%,多元醇8‑10%,饱和食盐水20‑25%,余量为水。本发明使用水热法原位制备三乙醇胺改性二硫化钼,在保有醇胺键的同时可充分发挥二硫化钼的固有性能;并将其作为助磨剂的主要成分,在降低水泥粉磨成本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水泥粉磨质量。本发明充分利用三乙醇胺的醇胺键以及二硫化钼高摩擦性能、高比表面积等优势,在保持助磨性能并提升粉体强度的同时减少三乙醇胺的用量,可极大降低成本并表现出良好的环境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