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型能源设备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83107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68272.1

    申请日:2016-03-23

    IPC分类号: F24D19/10

    CPC分类号: Y02B30/745 F24D19/10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型能源设备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所述管理系统包括变频控制系统、热源分配分控制箱、供热主泵站,所述热源分配分控制箱通过供热管和供热主泵站并联,所述热源分配分控制箱上设置有变频控制系统;所述变频控制系统包括底座、变频循环水泵、开关阀、热交换器;所述底座固定安装有变频循环水泵和热交换器。本发明的优点是:及时调节循环水泵频率的大小,提高了供热质量,降低了供热循环系统的能耗,减少了开启和停止回水加压泵的次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协调控制能源站的热源供给以适应热网负荷变化,同时保证能源站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

    一种智慧型能源设备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83107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610168272.1

    申请日:2016-03-23

    IPC分类号: F24D19/10

    CPC分类号: Y02B30/74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型能源设备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所述管理系统包括变频控制系统、热源分配分控制箱、供热主泵站,所述热源分配分控制箱通过供热管和供热主泵站并联,所述热源分配分控制箱上设置有变频控制系统;所述变频控制系统包括底座、变频循环水泵、开关阀、热交换器;所述底座固定安装有变频循环水泵和热交换器。本发明的优点是:及时调节循环水泵频率的大小,提高了供热质量,降低了供热循环系统的能耗,减少了开启和停止回水加压泵的次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协调控制能源站的热源供给以适应热网负荷变化,同时保证能源站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

    一种柔性索式光伏支架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546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739367.6

    申请日:2022-12-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索式光伏支架系统,包括锚固系统、鹰头塔架、钢缆组件、减振装置,所述锚固系统固定在地面上,所述钢缆组件架设在鹰头塔架上并与锚固系统连接,所述钢缆组件包括柔性主缆、第一托举缆、第二托举缆和支撑缆,所述减振装置设置在钢缆组件上,包括导力锥、减振器和减振连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柔性索式光伏支架系统,能够使光伏支架的抗风性能得到提高、单位面积容量最优化,达到造价成本低、环境适应性高的效果。

    一种柔性悬索端部锚固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74617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714048.X

    申请日:2022-12-2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悬索端部锚固系统,包括:连杆、若干桩基以及若干支架竖杆,将支架竖杆通过带有聚酯链的线性结构连接桩基,将线性结构中第一锚固链扩孔式安装于桩基上,通过扩孔式聚酯缆系泊安装实现柔性悬索端部锚固系统开发,极大的降低了地质结构要求和提升了支架跨距、高度适应性,选用聚酯缆,其轻质性能、抗腐蚀性和耐久性为光伏≥25年的设计周期要求提供了保障,扩孔形式的锚固设计为后续运营更替链缆提供了便利。

    一种基于光伏组件温度和辐照度校验的数据挖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8352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131835.7

    申请日:2021-09-26

    IPC分类号: H02S50/10 G06N3/04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伏组件温度和辐照度校验的数据挖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历史组件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形成样本集;根据样本集进行扩展训练形成扩展样本库;使用扩展样本库对预先构建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获取目标光伏电站的组件参数并输入训练后的神经网络,输出特征向量数据;根据特征向量数据完成组件开路电压设计。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出贴合实际的组件相对温升和环境温升,并依托于小波理论进行采集数据的去躁处理和重构,结合对抗生成网络和模糊神经网络进行模型的训练与测试,实现最实际的温度辨识,再利用特性公式完成开路电压设计。

    一种基于阴影倍率的非线性拟合最佳布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8791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125125.3

    申请日:2021-09-25

    IPC分类号: G06F30/27 G06N3/04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阴影倍率的非线性拟合最佳布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布阵数据样本并根据数据样本形成数据矩阵;对数据矩阵进行数据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数据矩阵进行特征量提取和内隐规则扩展;将扩展后的数据矩阵输入预先构建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后的神经网络输出最佳布阵特征参量。依托于环境数据,进行一定数量的事件模拟仿真,针对离散化分布的事件数据,进行数据特征量挖掘和扩展,并通过训练和测试后的Kohonen神经网络聚类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输出最佳特征参量。实现光伏设计度电成本最优,使得最佳倾角、最佳布阵间距以及用地控制指标和资本投入方式协同统一。

    一种基于数据深度挖掘的光伏组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7989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131833.8

    申请日:2021-09-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深度挖掘的光伏组件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历史信号数据和测试信号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历史信号数据输入预先构建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将预处理后的测试信号数据输入训练后的神经网络进行测试;获取待测信号数据预处理后输入测试后的神经网络进行全项数据补全;根据补全的全项数据进行光伏组件设计。实现了缺失数据的补全并获取了一定辐照度下的最低环境温度采集,以更真实的光伏组件温度和辐照度数据实现了组串精细化设计。相比于全局的最低环境温度,本方案更符合环境温度采集要求,并从辐照度和温度公式设计上,进行了必要的优化和间算,完成了基于环境温度数据深度挖掘的光伏组件组串设计。

    一种光伏组件的交媾数据挖掘和故障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79890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131832.3

    申请日:2021-09-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的交媾数据挖掘和故障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光伏组件的目标参数与任务属性;对目标参数与任务属性进行定性化描述和定量化分析获取定量数据;对定量数据进行解耦操作;使用神经网络和模型对定量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故障属性配置定性决策。既完成了定性数据的定量转化,通过数据矩阵的耦合分析与解耦以及一致性评价,经变参量WGAN网络结构优化以及小波模极大值处理,实现了多故障交媾数据挖掘,也实现了SVM模型续联测试,并分层次完成了任务场景的辨识,最终完成了定量数据至定性的逆云变换。相比于现有光伏智能诊断技术更精确合理,理论更完善,综合性能等级满足标准等级要求。

    一种光伏支架网格化容错纠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79740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130263.0

    申请日:2021-09-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网格化容错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支架场景属性并对支架场景属性进行数值表述;根据支架场景属性的数值表述采集形成网格样本集,同时获取专家样本集和待检测样本集;使用专家样本集对网格样本集进行零和博弈网络训练固化得到专家样本扩展集;使用待检测样本集、网格样本集和专家样本扩展集训练自组织竞争网络模型;将目标光伏支架的支架场景属性输入自组织竞争网络模型得到网格化容错参数向量进行匹配纠偏。通过对支架定位场景属性进行配置,并以窄域区间判断矩阵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最大容错范围的光资源场景生成。避免阴影遮挡造成发电量损失,并实现建设阶段的运维管理。

    一种改进的污泥干化设备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033545U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21047861.6

    申请日:2016-09-09

    IPC分类号: C02F11/12 F26B3/1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污泥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导热油循环泵的出油口连接热交换器/导热油锅炉的冷油进口,热交换器/导热油锅炉的热油出口分三路,第一路接入初级旋转加热干燥筒内的螺旋盘管进口,第二路连接初级旋转加热干燥筒的固定加热座进口,第三路连接二级旋转加热干燥筒的螺旋盘管进口;初级旋转加热干燥筒内的螺旋盘管出口、初级旋转加热干燥筒的固定加热座出口、二级旋转加热干燥筒的螺旋盘管出口采用管路汇合后连接导热油循环泵的冷油进口;初级旋转加热干燥筒的污泥出口连接二级旋转加热干燥筒的污泥进口。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实现连续生产、传热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