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5221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29306.4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IPC: E21B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分支井完井管柱双管卡盘,涉及井下作业工具领域,通过左卡盘与右卡盘转动连接实现提前组装简化固定双管的操作,使其能够单人快速装配,通过管道松动产生的相对位移打开压力保护筒进行增压夹紧保护并报警提示,增加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分体卡盘,所述分体卡盘包括左卡盘和右卡盘,所述左卡盘和右卡盘相对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两个弧形卡槽,每个所述弧形卡槽内均贴附安装有卡瓦。
-
公开(公告)号:CN11355374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72780.9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面包覆打靶实验与有限元模拟的储层真实射孔穿深快速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由地面包覆打靶实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两部分组成。其中,地面包覆打靶实验包括靶样预制、射孔器组装和射孔侵彻试验三个部分;有限元模拟分析是在已获得的地面包覆打靶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主流有限元商业分析软件建立相应的射孔侵彻模型进行动态射孔侵彻过程仿真分析;最终根据地面包覆打靶实验结果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利用数据分析手段,获得井下储层真实射孔穿透深度与地面包覆打靶穿透深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直接通过地面实验快速评价井下射孔穿深程度,省去地面控制靶样加载围压的繁琐步骤,提高评价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43509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870926.6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模拟和现场数据联合驱动的射孔参数优化方法,主要用于中低渗储层射孔完井时,射孔负压、射孔密度、孔眼直径、相位、穿深等参数的优选。该优选方法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将有限元模拟结果和已有现场生产数据用于射孔方案优化设计中,很好的解决了单一基于有限元模拟开展优化耗费时间长和单一基于现场生产数据优化严重依赖经验的不足。采用经过室内实验验证过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射孔参数、地层参数和生产制度情况下的产能进行模拟,同时结合当前已有实际生产井的产能数据,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然后应用训练后的模型对后续井的射孔方案进行优化,可以极大的缩短优化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352231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10034410.2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IPC: E21B33/129 , E21B33/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传递扭矩且带方位定向功能的封隔器,涉及地质构造勘察技术领域,使得取样器能够自动下降和上升,满足使用要求,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竖直的转杆、设置在转杆下端的取样件、设置在转杆上端的且用于驱动转杆转动的第一电机以及放置在地面上的且用于放置第一电机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驱动第一电机上下往返移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第一电机向下变速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024370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479265.7
申请日:2019-06-04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IPC: G01N3/56
Abstract: 一种测试覆膜砂在深海特种环境流动磨损度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对透气阻水覆膜砂进行悬滴法测试表征与分析,记录该型号透气阻水砂原始疏水角度;对同型号透气阻水覆膜砂进行原始透气疏水性能测试;配制透气阻水覆膜砂砂浆溶液,将砂浆溶液导入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釜内条件至目标储层工作温度与压力;设定釜内转子旋转速度初值并开始实验,旋转循环总距离至水平井长度3倍停止实验;用筛网将透气阻水覆膜砂滤出,得到高温高压下水平井砾石远距离充填磨损后的透气阻水覆膜砂;再次对滤出的透气阻水覆膜砂进行疏水角度与透气阻水性测试,对比原始测试值可得出覆膜砂的流动磨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740685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0920061.3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潜油电泵的下采上注完井生产管柱,包括下采上注井的套管、设置在套管内的油管和设置在油管上的井下工具;所述井下工具包括有设置在油管上部的连接有液控管线的井下安全阀和设置在油管底部的带有密封筒的套管分层封隔器,所述套管分层封隔器上配套设置有定位密封件,所述井下安全阀和定位密封件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带放气阀的过电缆生产封隔器、工作筒、密闭电潜泵系统;所述套管通过所述套管分层封隔器将上部储层和下部储层分隔;所述油管的下端部设有定位密封引鞋。本发明能够实现上部储层通过环空通道精确注水,下部储层通过密闭系统和油管内通道泵抽生产或精确注水,且环空通道和油管内通道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使一口井对上下两个储层独立控制,降低了油田开发、维护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35220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0029185.3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IPC: E21B7/06 , E21B29/06 , E21B17/046 , E21B4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支井地面测试装置,包括水泥槽、主井眼套管、丝堵、定位螺栓、斜向器、铣锥、螺杆钻具、套管接箍、防转套管、防转接头、防转键、定位螺钉、钻柱、压力传感器、钻压测量接头、三通接头、压力管线、泵组、信号采集系统、支架、传压杆、丝杠、螺母、动力系统和井眼连接器,所述主井眼套管上设有窗口,所述主井眼套管通过套管接箍与防转套管连接并放置于水泥槽内,所述水泥槽内浇筑有水泥,所述斜向器从主井眼套管一端装入并通过定位螺栓固定,所述丝堵通过螺纹与主井眼套管底端连接,所述丝堵的内表面端部与斜向器底端接触定位,所述斜向器上含有斜向器斜面。本发明对分支井眼工具的结构的性能和参数验证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55374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872780.9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面包覆打靶实验与有限元模拟的储层真实射孔穿深快速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由地面包覆打靶实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两部分组成。其中,地面包覆打靶实验包括靶样预制、射孔器组装和射孔侵彻试验三个部分;有限元模拟分析是在已获得的地面包覆打靶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主流有限元商业分析软件建立相应的射孔侵彻模型进行动态射孔侵彻过程仿真分析;最终根据地面包覆打靶实验结果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利用数据分析手段,获得井下储层真实射孔穿透深度与地面包覆打靶穿透深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直接通过地面实验快速评价井下射孔穿深程度,省去地面控制靶样加载围压的繁琐步骤,提高评价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89833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029908.1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杆泵井下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螺杆泵(1)的出口与油管(10)之间的出砂筒(5);所述出砂筒(5),其外侧设有暂储仓(4),内部连接砂分离机构;所述砂分离机构,用于将所述出口排出的井液中的砂砾分离出来;所述暂储仓(4),用于接收分离出来的所述砂砾,并在所述砂砾积累到一定量时排出,以免所述砂砾回流至所述螺杆泵内;解决砂粒回流以致螺杆泵损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59887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810959504.4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IPC: G01C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潜式钻井平台井口管柱的长度丈量系统,包括测量系统和潮差绳拉伸系统,其中所述的测量系统包括测量器和管柱,所述的管柱与钻台转盘垂直设置;所述的测量器由扣板、直角三角板、固定块和激光发射装置组成,扣板为与管柱外表面相吻合的圆弧形板,所述的直角三角板上与直角相邻的两条直角边分别设为长边与短边,短边直立固定于扣板弧背面中间位置,与直角相对的斜边为朝向下一侧,所述的激光发射装置通过固定块固定在直角三角板长边上;与所述的激光发射装置相对应的一侧设有潮差绳拉伸系统。本发明规避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潮差绳没有拉直或角度不同等因素所造成的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及测量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