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97843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1007083.3
申请日:2021-08-30
申请人: 中船重工黄冈贵金属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G5/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氯化银粉末的制备方法,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饱和脂肪酸和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三种分散剂的协同作用下,使硝酸银与含氯溶液反应,经洗涤、过滤、烘干得到产品;反应烘干后的氯化银颗粒尺寸范围可满足大部分氯化银浆的生产需求,无须经过破碎筛分等后处理工序,有效解决氯离子腐蚀不锈钢设备的难题;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氯化银粉末制备工艺中易结块难后处理的技术问题,所得粉末尺寸稳定在0.5~5μm,无须后处理,操作简便、反应效率高,特别适用于氯化银浆的生产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165990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556033.X
申请日:2020-06-17
申请人: 中船重工黄冈贵金属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微米级银粉的制备方法,以硝酸银为银源,创新性地采用对向加料的方式制备亚微米级超细银粉,采用本发明对加方式进行加料时,银粉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更高的振实密度(>4.0 g/cm3),反应体系中加入碱液更有利于得到规则的球形银粉,合理地使用分散剂有利于增加银粉颗粒的分散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7705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05724.1
申请日:2021-08-30
申请人: 中船重工黄冈贵金属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银粉色差的检测方法,向干净整洁、表面平整的PE自封袋中装入待测银粉或者向玻璃培养皿中装入待测银粉后将粉末压实,作为待测样,将标准超细银粉样品作为参照样,使用色差仪分别测定待测样和参照样,形成标准样品数据,记录色差仪的测量结果L,a,b以及ΔL,Δa,Δb,通过公式计算色差△E,若△E<2判定待测银粉在合格范围内,若△E≥2则判定为待测银粉不合格;本发明在解决粉末态物料松散、表面不平造成的测试误差的问题上提供了有效解决手段,方法操作易行、方法重现性高,测试结果较为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69784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07083.3
申请日:2021-08-30
申请人: 中船重工黄冈贵金属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G5/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氯化银粉末的制备方法,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饱和脂肪酸和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三种分散剂的协同作用下,使硝酸银与含氯溶液反应,经洗涤、过滤、烘干得到产品;反应烘干后的氯化银颗粒尺寸范围可满足大部分氯化银浆的生产需求,无须经过破碎筛分等后处理工序,有效解决氯离子腐蚀不锈钢设备的难题;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氯化银粉末制备工艺中易结块难后处理的技术问题,所得粉末尺寸稳定在0.5~5μm,无须后处理,操作简便、反应效率高,特别适用于氯化银浆的生产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208762182U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21264268.6
申请日:2018-08-07
申请人: 中船重工黄冈贵金属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2F1/04 , C02F103/1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用三效强制蒸发器,包括蒸发箱,所述蒸发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平衡管,所述第一平衡管的底部连通有加热管,所述蒸发箱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平衡管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平衡管,且第二平衡管的顶部与加热管的底部连通,所述蒸发箱内腔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蒸发箱并延伸至蒸发箱的外部,所述转轴的一端且位于蒸发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手,且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该废水处理用三效强制蒸发器,用齿轮和齿条配合,进行推料,避免物料堵塞,直接将物料送进蒸发箱进行蒸发,不需要积累一定的量进行蒸发,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8757510U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21265882.4
申请日:2018-08-07
申请人: 中船重工黄冈贵金属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碲丸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规模化制备高纯碲丸的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料口,箱体外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箱体门,箱体外部一侧设置有交流异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转轴,箱体内的主动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若干均匀等距排列的打碎杆,打碎杆下端的箱体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盘,固定盘两侧的箱体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加热器,加热器一侧固定安装有加热管,且加热管贯穿箱体并延伸至固定盘内,固定盘下端的箱体内固定安装有滤网,且滤网与固定盘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该装置通过自动化生产,有效控制了产品质量。本方法提高了碲丸工艺的稳定性,运行可靠性与操作便捷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