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4994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03364.2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脆性岩层巷道的地压消减方法,S1:在巷道内每间隔10—15m布设一组监测点;S2:利用监测点对围岩表面位移和矿压进行监测,记录下围岩表面位移及矿压超过安全值A的监测点;S3:前后延长5—7.5m的区间作为待钻孔段,沿巷道左右两侧的居中位置处水平钻设两排直线主消压孔;S4:对布设的监测点重新设置安全值B,再次记录下监测周期内围岩表面位移及矿压超过安全值B的监测点;若存在超过安全值B的监测点,沿着巷道左右两侧的上下居中位置处水平钻设一排直线辅助消压孔;S5:采用注浆或喷涂的方法进行补孔或封堵,可以有效消减实际工程中的高地压,减弱应力集中,有效地降低深部脆性岩层的岩爆剧烈程度,以达到预防岩爆发生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66657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951529.1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上海迈格飞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偏心弯矩的岩石直接拉伸试验装置,包括用于夹持岩石且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件,上侧的夹持件通过拉伸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上,且上侧的夹持件与拉伸组件之间设置有上抗偏心组件,下侧的夹持件设置在支撑组件上,且下侧的夹持件与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下抗偏心组件,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岩石直接拉伸试验方法。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携带,使其能用于户外现场测试使用,减少了岩石试样运输过程中的损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能通过拆卸夹持件实现不同类型岩石试验的直接拉伸试验;在上下夹持件与其余零部件连接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抗偏心组件,能有效消除直接拉伸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偏心弯矩,进一步地保证试验数据的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612777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97465.X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7/10 , G01N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裂纹闭合效应的岩石宏观唯象本构模型构建方法,模型前半段为描述岩石裂纹闭合压密的非线性过程的定量模型,后半段采用Logistic函数描述损伤变量的演化得到描述岩石峰值附近和峰后变形阶段的连续损伤模型,再将两段模型进行一致连续性确定,最终得到考虑裂纹闭合效应的岩石宏观唯象本构模型。本发明方法中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用以表征岩石完整变形阶段的力学行为也更完整直观。
-
公开(公告)号:CN11585619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26288.7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地下隧道真实火灾的室内火源加载方法,S1:加工长方体的试验岩块;S2:选择岩块作为基座并左右间隔一段距离放置,将试验岩块放置在两基座上方,组成类似“品”字结构;S3:在两基座中间与试验岩块底面隔出的空间里设置加热槽;S4:沿试验岩块的左右侧壁底部与两基座的交汇缝隙处、沿试验岩块的前后壁面底部与加热槽交汇缝隙处均喷涂防火材料;S5:在加热槽中放置燃烧材料并进行明火源损伤加载;S6:对明火源进行熄灭,对试验岩块进行后处理。可有效实现实验室尺度下对岩块的单面明火加载,更贴近实际中围岩单侧壁受火灾影响情况,用其模拟研究地下隧道真实火灾岩石明火损伤更加合理直观。
-
公开(公告)号:CN11643239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197474.9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7/10 , G01N33/2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孔隙压密阶段的岩石修正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先将岩石分为若干含有不同缺陷的微元体,并假定微元体符合广义胡克定律、各微元体强度服从Weibull统计分布规律、微元体强度破坏准则为Drucker‑Prager准则。其次基于Drucker‑Prager破坏准则及Weibull分布建立考虑岩石孔隙压密阶段的单轴压缩本构模型;然后将建立的模型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最后建立考虑孔隙压密阶段的岩石单轴压缩修正本构模型,并用高温损伤后的粗晶大理岩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对本发明修正模型进行验证。本发明方法中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适应范围广,简单易行,能较好反映考虑孔隙压密阶段的岩石单轴压缩力学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624673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677524.5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1N3/08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SI弱化确定热损伤岩石强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对无损伤和热损伤岩石试件进行单轴压缩实验和三轴压缩实验;S2画出两种试件强度随围压变化的拟合包络曲线;S3对表征无损伤完整岩石进行广义H‑B破坏准则模型分析研究,并能得到影响参数分别为GSI和mi;S4将热损伤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代入广义H‑B模型公式中,得到热损伤岩石的GSI值,定义为GSId;S5将热损伤岩石的GSId值代入到广义H‑B模型中的GSI,得到仅弱化GSI的模型公式与包络线;S6进一步调整S5中的仅弱化GSI模型公式中mi,直至吻合热损伤岩石强度包络线,并将更新后的mi值定义为mid;S7将广义H‑B模型中的GSI和mi替换为GSId和mid,得到在广义H‑B破坏准则框架的基础上的GSI弱化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616723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97457.5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7/10 , G01N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岩石峰后变形的损伤模型构建方法,定义岩石损伤变量D,对表观变形模量E*进行分析,得到表观变形模量E*的取值公式;将表观变形模量E*的公式代入损伤变量D的公式中,得到关于损伤变量D的损伤模型;定义表观变形模量E*和岩石杨氏模量E两者之比E*/E为归一化杨氏模量,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归一化杨氏模量与轴向应变之间服从Logistic函数关系;再将归一化杨氏模量的Logistic函数代入损伤变量D的公式中,得到损伤变量D的演化函数;最后得到关于损伤变量演化的损伤模型。本发明方法中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用以表征岩石峰值附近和峰后变形阶段的力学行为也更完整直观。
-
公开(公告)号:CN11582480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69069.X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裂纹闭合应变确定岩石初始损伤的方法,步骤为:S1:对岩石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记录相应的轴向应力‑轴向应变曲线,坐标原点设为O点;S2:在轴向应力‑轴向应变曲线上确定裂纹闭合应力点,设为A点;S3:轴向应力‑轴向应变曲线的线性部分通过A点并做延长辅助线至轴向应变轴,其交点设为C点;S4:在轴向应力‑轴向应变曲线的坐标上标出裂纹闭合应变,OC长度即为岩石的裂纹闭合应变,根据裂纹闭合应变大小即可直观评价岩石的初始微裂纹损伤大小。该方法定义的裂纹闭合应变参数物理意义明确,相比于“裂纹闭合能量”来确定岩石内部的初始微裂纹损伤,计算量小,精确度更高,更加简单易行、直观性强、客观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646449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247080.X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应力围岩支护砂浆锚杆及锚固施工工艺,涉及支护砂浆锚杆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中空注浆锚杆存在抗拉拔能力不足的问题。一种高应力围岩支护砂浆锚杆,包括锚杆头,所述锚杆头与膨胀头进行连接,膨胀头的上端放置有顶卡,膨胀头与顶卡的外侧套有装保护套,膨胀头的下部设有螺母挡垫,杆体的右侧设有凸型杆体头,杆体通过内部预埋构件与止浆塞螺旋连接,内部预埋构件的外侧与混凝土预制构件材料接触,托盘通过螺纹帽进行锁定。本发明的一种高应力围岩支护砂浆锚杆及锚固施工工艺,保证了锚杆悬吊作用充分发挥,大大提升了锚杆的抗拔力,对杆体进行防腐,从而达到良好的耐久性支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04677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77112.1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定量统计确定岩石初始微裂纹密度的方法,S1:对岩石标本进行薄片提取,并制成规定大小的标本薄片;S2:使用偏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岩石标本薄片情况,并将标本薄片中的图像结构均匀放大指定倍数;S3: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S2中得到的图像进行定量测量,得到观测区域内微裂纹的总长度;S4:将S3中得到的总长度与S2中观测区域的面积进行比值,并将比值定义为方向无关初始微裂纹密度值。重新定义了一个用于评价微裂纹密度的参数,且该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用其评价岩石初始微裂纹密度更加直观合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