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8990151U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23110321.6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 , 广西大学
IPC: E02D5/74 , E02D17/20 , E02D29/045 , E02D3/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有滑坡的隧道桩锚支护结构,属于隧道支护结构领域,包括基岩区、滑坡区域和隧道,滑坡区域叠在基岩区的上方,隧道的一端穿过滑坡区域。还包括预应力锚索和抗滑桩体,若干根抗滑桩体间隔设置在穿过滑坡区域的隧道底部,预应力锚索一端与抗滑桩体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基岩区内。对现有隧道周围滑坡岩土体防护和支护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桩锚支护结构,抗滑桩垂直插入隧道下方的土壤,顶部嵌入并连接到衬砌的底部结构,隧道由埋在两侧土壤中的锚索固定。该结构通过锚索讲衬砌锁定在稳定基岩,同时在底部加设抗滑桩,锚索与抗滑桩相结合,以提高既有隧道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减少滑坡对隧道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18148416U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21472363.1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 ,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聚合物的伸臂式微型抗滑桩,属于滑坡治理装置领域,包括抗滑桩桩体、前伸展臂、后伸展臂和聚合物浆液,前伸展臂横向设置在抗滑桩桩体上部的一侧,后伸展臂横向设置在抗滑桩桩体下部的另一侧,聚合物浆液设置在抗滑桩桩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定比例配制的聚氨酯聚合物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膨胀性,成型速度快、强度高、成型后使用寿命长;解决滑坡控制时的位移问题,减轻了悬臂桩抗弯能力不足的缺点;与常规单桩相比,最大剪力和弯矩分别降低了43.6%和25.4%;适用性强施工速度快、经济耐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70552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06542.9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二维平面下颗粒材料多轴加载的破碎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基座及环形轨道分角系统、加载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基座及环形轨道分角系统由两个直径大小不同的同心圆环组成,基座上刻有的角刻度可以对加载位置进行定位。所述加载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和可拆卸式加载装置组成,可拆卸式加载装置可自由地拆卸或安装在环形轨道上。数据采集系统由高速摄像机、S型应变式传感器、声发射监测仪、声传感器组成。本发明可弥补传统单轴试验下对颗粒强度和颗粒破碎模式认识的不足,为二维条件下多点接触的颗粒破碎数值模拟提供更准确的参数和实验支撑,为工程灾变分析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79169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890908.3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桩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注浆试验,注浆施工前在高架桥既有基桩周围分别钻取2~3个注浆孔,在注浆孔内注入注浆液,使注浆填充注浆孔的所有空隙,然后检验注浆液技术参数;确定注浆范围、布孔与植入微型桩和注浆,注浆养护完成后在既有桩基的顶端施工制备一个承台,使新建成的承台与既有桩基之间得到加固,既有桩基加固施工结束后分别对既有桩基左右两侧的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依次进行开挖。本发明能够保证上部高架桥的正常通行,避免桥梁既有桩基因拆复建所引起的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尽最大可能地保留高架桥的功能需求,防止因隧道开挖引起的桩基沉降。
-
公开(公告)号:CN11644830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98633.9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钢索张力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钢索张力检测技术领域。一种桥梁钢索张力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前端底部两侧对称设置一组支撑卸料机构,所述固定架前端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条形通孔,两个所述条形通孔内均安装有一组抬升上料机构;所述固定架前端面两端位置均安装有一组夹紧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架前端中心位置安装有弹性检测机构,所述弹性检测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伺服驱动机构,所述弹性检测机构的另一侧设置有传感检测机构。本发明通过设计一体化的抬升上料机构、夹紧固定机构、弹性检测机构、伺服驱动机构和传感检测机构,可以自动完成大截面桥梁钢索的张力检测,检测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操作也更加方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161481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50260.6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高速摄影捕捉松散颗粒崩塌过程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松散颗粒崩塌试验装置领域,包括支架、承台底座、不锈钢横梁、第一滑轮、第二滑轮、配重测量装置、空心矩形测量筒装置、钢丝线、高速摄像机、颗粒材料、黑色背景布、补光灯、电脑和钢化玻璃箱。本发明以颗粒柱坍塌三种流动过程转化的实时监测,能够有效的监测各个阶段的流动特性,并且对这种有效的监测可以针对实际情况给出合理性建议。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颗粒材料的含水率从零到完全饱和,进而探究伴水作用下对颗粒柱坍塌的影响,除此之外,通过研究缩尺山体落石对湖泊涌浪的形成,进而去预测涌浪对工程的影响性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585941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187300.6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7/13 , G06F17/16 , G06F17/18 , G06F113/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水平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属于土建技术领域,将单桩简化为Timoshenko梁模型,土体模拟为改进的Pasternak地基模型,提出一种考虑桩身剪切变形,同时考虑土体剪切效应和塑性屈服特性的物理力学模型,克服现有理论技术在模拟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不足。此外,综合考虑桩顶实际受力情况,建立水平动荷载、动弯矩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桩基动力响应模型,采用传递矩阵法处理土体分层特性,解决层状地基中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在复杂多向荷载作用下的水平动力响应分析问题。基于本发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更好地为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桩身变形和内力发展规律提供理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555394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710022103.1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PC: E02D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103 , E02D2300/00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吹填过湿性超软土排水装置,通过连接杆、张拉杆、固定杆、牵引套筒和固定管的互相作用可实现过湿性超软土排水装置的收缩和张开,固定杆管壁上设置有透水孔,透水孔与固定杆内部相连通,固定杆管壁外包裹有一层透水滤布,过湿土中的积水可透过透水滤布通过透水孔进入固定杆内并积聚在连接杆内,从而实现过湿土的泥水分离,有利于积水的排出以及过湿土的固结。本发明轻便简单,实现方式巧妙,解决了吹填初期过湿性软土承载力极低,传统的排水方式中人员及机械均无法进场实施作业的问题。本装置设置的双重反滤材料可以有效过滤过湿土中的细颗粒,有效避免浑水渗流过程中细颗粒对排水体产生的淤堵,保障排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2025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56879.4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PC: C04B1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免烧固废基可渗透反应墙复合颗粒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改性钢渣微粉、脱硫石膏粉、粉煤灰为主要材料,混合后形成的浆料并经挤压即可制备出所述复合颗粒填料。本发明工艺简单,制备的复合颗粒填料抗压强度高,耐水性能好,可以有效去除Cd2+、Pb2+、Ni2+等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可达90.89%以上。动态吸附28天时的渗透系数与对Cd2+的去除率仍能达到5.36×10‑3cm/s与72.32%;长效净化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填料带来的孔隙堵塞问题。本发明在污染地下水修复方面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生产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的特点;适用于冶炼渣场、尾矿库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16834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70259.6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涉及建筑变形检测技术领域。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下表面的拐角部位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安装支架内部位于第一开口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活动支架,每个所述侧活动支架均连接有驱动其运动的驱动组件,通过安装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通过第一开口将安装支架移动至支柱外部,且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两个侧活动支架相互靠拢,使得驱动轮连接在支柱外表面上,通过驱动电机能够驱动驱动轮在支柱外表面上滚动,从而带动安装支架以支柱为路径爬升调节检测高度,进而提升设备检测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