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74893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110062272.0
申请日:2011-03-1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长隧道整体贯通前先期铺设无砟轨道的施测方法。隧道施工时从左、右洞口开挖双向掘进,整体贯通后开始轨道铺设,施工进度慢,工期长,效率低,施工存在安全性隐患。本发明沿正洞方向设置多个斜井,以其为界将正洞分节段双向施工,在贯通前先期铺设无砟轨道;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利用线位拟合的数学模型进行中线拟合,确定贯通中线与理论中线的偏差,并进行评估,确定后贯通地段中线的理论位置,贯通段落轨道铺设以拟合的线路中线施工,正在施工开挖段落按拟合的中线进行测量导向,保证后贯通段落的中线与已铺轨段落的中线一致。本发明大幅度加快了施工进度,并有效保证了先期铺设轨道的平顺性和同线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174893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62272.0
申请日:2011-03-1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长隧道整体贯通前先期铺设无砟轨道的施测方法。隧道施工时从左、右洞口开挖双向掘进,整体贯通后开始轨道铺设,施工进度慢,工期长,效率低,施工存在安全性隐患。本发明沿正洞方向设置多个斜井,以其为界将正洞分节段双向施工,在贯通前先期铺设无砟轨道;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利用线位拟合的数学模型进行中线拟合,确定贯通中线与理论中线的偏差,并进行评估,确定后贯通地段中线的理论位置,贯通段落轨道铺设以拟合的线路中线施工,正在施工开挖段落按拟合的中线进行测量导向,保证后贯通段落的中线与已铺轨段落的中线一致。本发明大幅度加快了施工进度,并有效保证了先期铺设轨道的平顺性和同线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5085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79570.0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线既有铁路重构平纵协同处理方法。现有铁路既有线重构方法没有顾及平/纵断面的互相匹配协调。本发明以轨道中线三维信息、构筑物建筑限界信息、净空高度控制点信息为依据,以横向偏差、拨道量、抬落道量、建筑限界控制点、净空高度控制点及各项线路设计阈值符合要求的条件下,实时保障竖缓不重合等线路设计平纵协调匹配阈值要求,一次性完成单线既有铁路平面、纵断面同步重构。本发明解决既有铁路理论中线获取难题,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里程不匹配问题,可作为将来制定或修订既有线测量规范时的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541738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448494.5
申请日:2013-09-27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长隧道独立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方法。隧道工程施工开挖的测量误差不可避免地存在,导致隧道相向开挖存在贯通误差,直接影响隧道的准确贯通。本发明通过建立隧道进、出口以及辅助坑道洞口控制点,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把隧道进、出口以及辅助坑道洞口的全部控制点纳入到一个整体网中去观测,通过建立隧道独立施工平面坐标系、高程系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隧道独立控制网平面、高程控制点的成果。本发明可以很好地解决特长隧道独立施工控制网建立一系列问题,保证隧道与线路线位的一致性,保证隧道施工测量精度,指导特长隧道快速、准确开挖,同时控制特长隧道贯通误差,保证隧道准确贯通,保障隧道施工建设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344360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1811158882.9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大地线等长的斜轴高斯投影计算方法,将某一条大地线作为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长度保持不变,实现斜轴高斯投影;同时约定斜轴高斯投影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斜轴高斯投影为正形投影,即等角投影;大地线投影后为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大地线投影后长度不变。本发明设想将某一条大地线作为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长度保持不变,借助类大地纬度、类归化纬度、类等角纬度、类等量纬度等变量,提出了大地线映射椭圆的假设并给与证明,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大地线弧长的表示形式以及基于某一大地线等长的斜轴高斯投影的复数公式和实数公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斜轴高斯投影,达到解决长度投影变形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541738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10448494.5
申请日:2013-09-27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长隧道独立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方法。隧道工程施工开挖的测量误差不可避免地存在,导致隧道相向开挖存在贯通误差,直接影响隧道的准确贯通。本发明通过建立隧道进、出口以及辅助坑道洞口控制点,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把隧道进、出口以及辅助坑道洞口的全部控制点纳入到一个整体网中去观测,通过建立隧道独立施工平面坐标系、高程系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隧道独立控制网平面、高程控制点的成果。本发明可以很好地解决特长隧道独立施工控制网建立一系列问题,保证隧道与线路线位的一致性,保证隧道施工测量精度,指导特长隧道快速、准确开挖,同时控制特长隧道贯通误差,保证隧道准确贯通,保障隧道施工建设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700280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710846990.4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既有双线铁路线位重构方法,外业采集轨道中线及建筑限界位置数据后采用折线、曲线均进行整正的方式组成曲线整正计算处理单元,确定左线理论直线边,构架右线理论直线边,构建整正曲线;采用左线贯通整正里程、右线贯通整正里程、右线投影里程等系统,以拨道量、建筑限界、线间距加宽值符合专业设计要求,兼顾设计要素阀值、工务台帐要素为原则确定左右线曲线要素;构成既有双线铁路数学理论中线,实现既有双线铁路线位重构。本发明解决了既有铁路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养护方面存在的难题,对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既有铁路复测数据处理,以及施工单位、铁路及地铁工务养护部门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344360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158882.9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大地线等长的斜轴高斯投影计算方法,将某一条大地线作为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长度保持不变,实现斜轴高斯投影;同时约定斜轴高斯投影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斜轴高斯投影为正形投影,即等角投影;大地线投影后为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大地线投影后长度不变。本发明设想将某一条大地线作为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长度保持不变,借助类大地纬度、类归化纬度、类等角纬度、类等量纬度等变量,提出了大地线映射椭圆的假设并给与证明,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大地线弧长的表示形式以及基于某一大地线等长的斜轴高斯投影的复数公式和实数公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斜轴高斯投影,达到解决长度投影变形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700280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846990.4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既有双线铁路线位重构方法,外业采集轨道中线及建筑限界位置数据后采用折线、曲线均进行整正的方式组成曲线整正计算处理单元,确定左线理论直线边,构架右线理论直线边,构建整正曲线;采用左线贯通整正里程、右线贯通整正里程、右线投影里程等系统,以拨道量、建筑限界、线间距加宽值符合专业设计要求,兼顾设计要素阀值、工务台帐要素为原则确定左右线曲线要素;构成既有双线铁路数学理论中线,实现既有双线铁路线位重构。本发明解决了既有铁路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养护方面存在的难题,对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既有铁路复测数据处理,以及施工单位、铁路及地铁工务养护部门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196425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151053.9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C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估测方法。隧道施工开挖中,洞外、洞内施工控制测量误差不可避免,导致隧道相向开挖存在贯通误差。本发明建立洞外平面控制网,由进口点、出口点和定向点得贯通点坐标,按微分公式法估测洞外平面控制测量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再建立隧道洞内导线网,按等边长模拟设计出从进、出口到贯通面的导线网,按坐标差统计法估测洞内导线测量误差引起的隧道横向贯通误差。本发明在无实测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洞外GPS网和洞内导线网模拟和平差,估测任意长度隧道洞外GPS网测量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和洞内导线网测量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解决了特长隧道控制测量横向贯通误差估测和控制网的优化设计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