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50923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882222.3
申请日:2019-09-18
发明人: 刘文连 , 李鸿翔 , 张国海 , 韩鹏伟 , 眭素刚 , 贺加乐 , 吴胤龙 , 马震宇 , 闫鼎煜 , 秦勇光 , 郝勇 , 高楠 , 张劼 , 周志恒 , 张腾龙 , 华明亮 , 李泽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119/14 , E02D3/0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强夯置换处理的滨海淤泥软土地基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拟定滨海淤泥软土地基天然状态下的基本参数;拟定滨海淤泥软土地基强夯置换处理后的基本参数;使用有限单元离散滨海淤泥软土地基;计算滨海淤泥软土地基的稳定渗流场,求解每个有限元结点的孔隙水压力;根据潘家铮最小值原理建立滨海淤泥软土地基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线性规划模型;使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线性规划模型,获得碎石桩单桩的极限承载力。本发明以滨海淤泥软土地基为研究对象,建立求解强夯置换处理的滨海淤泥软土地基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数学规划模型,通过对偶单纯形法求解该模型可以获得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750923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1910882222.3
申请日:2019-09-18
发明人: 刘文连 , 李鸿翔 , 张国海 , 韩鹏伟 , 眭素刚 , 贺加乐 , 吴胤龙 , 马震宇 , 闫鼎煜 , 秦勇光 , 郝勇 , 高楠 , 张劼 , 周志恒 , 张腾龙 , 华明亮 , 李泽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119/14 , E02D3/0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强夯置换处理的滨海淤泥软土地基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拟定滨海淤泥软土地基天然状态下的基本参数;拟定滨海淤泥软土地基强夯置换处理后的基本参数;使用有限单元离散滨海淤泥软土地基;计算滨海淤泥软土地基的稳定渗流场,求解每个有限元结点的孔隙水压力;根据潘家铮最小值原理建立滨海淤泥软土地基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线性规划模型;使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线性规划模型,获得碎石桩单桩的极限承载力。本发明以滨海淤泥软土地基为研究对象,建立求解强夯置换处理的滨海淤泥软土地基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数学规划模型,通过对偶单纯形法求解该模型可以获得地基的极限承载力。(56)对比文件柯吉欣,张战战.基于静载试验的单桩承载力设计优化及其应用.电力科学与工程.2005,(第02期),第76-79页.司海宝;肖昭然.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及数值模拟.岩土工程学报.2011,第33卷(第S2期),第480-484页.
-
公开(公告)号:CN110781620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993556.8
申请日:2019-10-18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二次强夯置换加固地基土体的力学性状指标的方法,属于地基加固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淤泥软土地基的基本参数和二次强夯加固置换方案,实测一次强夯和二次强夯时夯锤与地基接触面产生的法向压应力时程曲线,建立淤泥软土地基的有限差分动力学模型,考虑一次强夯与二次强夯之间的排水效应,分别进行一次强夯和二次强夯的淤泥软土地基有限差分计算,获得强夯置换加固地基土体的力学性状指标的时程曲线,从上面的仿真效果可以表明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获取一次、二次强夯不同深度土体竖直向正应力、位移、孔隙水压力时程,从而有效表达夯锤夯击过程中不同深度土体的正应力、位移、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0781619B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910993157.1
申请日:2019-10-18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淤泥软土地基强夯加固土体的力学性状指标的方法,属于地基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淤泥软土地基的基本参数,建立夯锤与淤泥软土地基有限单元的显示动力学偏微分方程,使用中心差分法求解,获得了与实际接近的夯锤与地基接触面的法向压应力时程;然后建立淤泥软土地基的地基土弹塑性动力学模型,将夯锤与地基接触面的法向压应力时程作为地基的有限差分动力学模型的外力边界条件,使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地基的有限差分动力学模型,获得强夯过程中不同深度的地基土体的力学性状态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1139876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0913097.8
申请日:2019-09-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碎石强夯置换的淤泥软土地基群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拟定碎石强夯置换处理的淤泥软土地基的基本参数;步骤2、使用有限单元离散碎石强夯置换处理后的淤泥软土地基;步骤3、计算有限单元结点的孔隙水压力;步骤4、根据潘家铮最大值原理建立碎石强夯置换处理后的淤泥软土地基群桩极限承载力的线性规划模型;步骤5、使用内点算法求解淤泥软土地基群桩极限承载力的线性规划模型,获得淤泥软土地基群桩极限承载力。本发明建立求解碎石强夯置换处理的滨海淤泥软土地基群桩极限承载力的数学规划模型,通过内点算法求解该数学规划模型以获得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并可计算得到地基的应力场和点安全系数分布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078162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0993556.8
申请日:2019-10-18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二次强夯置换加固地基土体的力学性状指标的方法,属于地基加固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淤泥软土地基的基本参数和二次强夯加固置换方案,实测一次强夯和二次强夯时夯锤与地基接触面产生的法向压应力时程曲线,建立淤泥软土地基的有限差分动力学模型,考虑一次强夯与二次强夯之间的排水效应,分别进行一次强夯和二次强夯的淤泥软土地基有限差分计算,获得强夯置换加固地基土体的力学性状指标的时程曲线,从上面的仿真效果可以表明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获取一次、二次强夯不同深度土体竖直向正应力、位移、孔隙水压力时程,从而有效表达夯锤夯击过程中不同深度土体的正应力、位移、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8871918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50776.3
申请日:2018-07-10
发明人: 刘文连 , 周庆云 , 丁飞 , 唐果 , 邹国富 , 雷斌 , 杨静 , 刘军 , 白莹 , 董伟 , 徐宗明 , 李艳林 , 张田 , 李继魁 , 槐以高 , 郝勇 , 费维水 , 张国海 , 张译匀 , 郑廷 , 丁茂斌 , 赵冲全 , 郭国祥 , 杨熙桐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同时制备多个三轴扰动土样的装置,属土工测试领域。本发明的能同时制备多个三轴扰动土样的装置,包括:成模架(1)、置于成模架(1)下部的千斤顶(2)、置于千斤顶(2)上的底座板(3)、分别置于底座板(3)上槽内的装样器(4)、固定在成模架(1)上部的固定活塞(5)、置于成模架(1)左右架杆上的尺寸卡槽(6)、置于尺寸卡槽(6)中的尺寸卡板(7)。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半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制样质量,避免了人为影响因素,适用于试样粒径小于2cm的所有土类。
-
公开(公告)号:CN111139876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0913097.8
申请日:2019-09-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碎石强夯置换的淤泥软土地基群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拟定碎石强夯置换处理的淤泥软土地基的基本参数;步骤2、使用有限单元离散碎石强夯置换处理后的淤泥软土地基;步骤3、计算有限单元结点的孔隙水压力;步骤4、根据潘家铮最大值原理建立碎石强夯置换处理后的淤泥软土地基群桩极限承载力的线性规划模型;步骤5、使用内点算法求解淤泥软土地基群桩极限承载力的线性规划模型,获得淤泥软土地基群桩极限承载力。本发明建立求解碎石强夯置换处理的滨海淤泥软土地基群桩极限承载力的数学规划模型,通过内点算法求解该数学规划模型以获得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并可计算得到地基的应力场和点安全系数分布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0781619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0993157.1
申请日:2019-10-18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淤泥软土地基强夯加固土体的力学性状指标的方法,属于地基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淤泥软土地基的基本参数,建立夯锤与淤泥软土地基有限单元的显示动力学偏微分方程,使用中心差分法求解,获得了与实际接近的夯锤与地基接触面的法向压应力时程;然后建立淤泥软土地基的地基土弹塑性动力学模型,将夯锤与地基接触面的法向压应力时程作为地基的有限差分动力学模型的外力边界条件,使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地基的有限差分动力学模型,获得强夯过程中不同深度的地基土体的力学性状态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0761264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0993558.7
申请日:2019-10-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滨海淤泥软土地基二次强夯碎石置换加固方法,通过对滨海软土地基进行第一次、第二次强夯置换加固,实现通过击实功将砂层压密降低其含水率和孔隙率,以消除砂层地震液化可能性,通过碎块石置换浅层淤泥土形成碎石置换桩复合地基以增强地基承载力,同时碎块石置换桩体挤密桩间土体以降低土体的孔隙率和含水率,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强夯之间进行排水加速淤泥软土层的排水固结过程,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消除下部砂层的液化可能性,实现淤泥软土地基的高效强夯置换加固,解决淤泥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加固处理难度大、排水固结速度较慢、加固处理费用高等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