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复合内装部件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848468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680042873.6

    申请日:2016-07-27

    Inventor: 宫下长武

    Abstract: 内装部件(10)包括基材(11)和重叠于基材(11)的表面件(12)。表面件(12)具备突起(21)与突部(22)。突起(21)从与基材(11)相对的相对面(14)突出,且通过与基材(11)接触而一边以向特定的方向倒下的方式挠曲一边变形。突部(22)从相对面(14)突出,且设置于突起(21)变形的轨迹上。

    重叠复合内饰部件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14177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580027777.X

    申请日:2015-05-14

    Abstract: 构成配置图案(34)的许多正三角形(36)互相分离,并且相邻的正三角形(36)的接近的边彼此互相平行,设置于该接近的边上的双方的微小突起(20)以挠曲方向(空心箭头方向)互相平行的姿势配置,因此能够避免突起彼此的干涉同时增大高度尺寸。即,适当地维持微小突起(20)的配置间隔,因此即使在设定了边长a、b使得高密度地设置小的正三角形(36)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设置于接近的边上的突起彼此的干涉同时增大高度尺寸,从而能够增大微小突起(20)挠曲变形的按压行程从而进一步提升柔软感。

    重叠复合内饰部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73871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580056970.6

    申请日:2015-08-06

    Abstract: 在通过许多突起的弹性变形而被赋予了缓冲性的重叠复合内饰部件中,抑制在用手指和/或手进行了按压时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微小突起20以倾斜姿势设置以使得向绕轴的一个方向挠曲变形,并且基材14的表面22的表面粗糙度Ra设为小于0.20,所以降低了该表面22与微小突起20之间的摩擦而使微小突起20向一个方向顺畅地滑动移动,有效地抑制因粘滑运动而产生的异常声音的产生。

    重叠复合部件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63878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480077732.9

    申请日:2014-10-18

    Abstract: 一种重叠复合部件,利用卡合凸部使表皮构件连结于基体构件,可与热膨胀差无关地更适当地防止表皮构件的松弛、浮起等。与卡合凸部(42)卡合而防脱的防脱部(52)具有预定长度,容许因表皮构件(24)与基体构件(20)的热膨胀差而卡合凸部(42)在与设计面平行的方向相对移动,所以可适当地抑制由热膨胀差引起的表皮构件(24)的松弛和/或褶皱的产生、浮起等从而提高商品质量。即,卡合凸部(42)能够相对于基体构件(20)相对移动,所以通过向常温等的热膨胀差小的周边部分移动,可缓和(稀释化)热膨胀差,可抑制像卡合凸部被约束于恒定位置的情况那样地表皮构件局部地松弛或浮起。

    重叠复合内装部件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00655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580068331.1

    申请日:2015-12-16

    Abstract: 分别呈一列地成列排列于分模线(L)的两侧的边界突起(20b)以朝向相对的列的边界突起(20b)挠曲的方式配置成交错状。因此,即使为了确保分割模具的强度而使边界突起(20b)从分模线(L)离开预定尺寸(g1、g2),也会在用手指或手按压表层部件(16)时,边界突起(20b)以填补分模线(L)附近的空白部分的方式挠曲变形。由此,可抑制由分模线(L)附近的反力的下降引起的凹凸感,因此可获得更均匀的触感。

    重叠复合内装部件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48468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2873.6

    申请日:2016-07-27

    Inventor: 宫下长武

    Abstract: 内装部件(10)包括基材(11)和重叠于基材(11)的表面件(12)。表面件(12)具备突起(21)与突部(22)。突起(21)从与基材(11)相对的相对面(14)突出,且通过与基材(11)接触而一边以向特定的方向倒下的方式挠曲一边变形。突部(22)从相对面(14)突出,且设置于突起(21)变形的轨迹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