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41277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266722.1
申请日:2014-06-16
申请人: 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发明人: 高华锋 , 解燕 , 李祖红 , 郑波 , 张秋菊 , 吕亚琼 , 刘冬梅 , 赵淑媛 , 杨丽萍 , 鲁耀 , 段宗颜 , 邱学礼 , 王建新 , 陈安强 , 胡万里 , 陈拾华 , 王攀磊
摘要: 本发明方法公开一种降低田烟种植区烟叶氯离子含量的轮作及免耕方法,采用烤烟—秋马铃薯—冬马铃薯—水稻—蚕豆—烤烟循环轮作种植和免耕直播、免耕套种,包括移栽烤烟及垄体免耕套种秋马铃薯,冬马铃薯种植,栽种水稻及免耕直播蚕豆及施肥技术。本发明方法能使土壤水溶性氯离子含量高达144.23mg/kg的植烟土壤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降低68.88~69.26%,能使该土壤生产的烟叶中氯离子的含量高达19.75g/kg的烟叶的氯离子含量降低70.51~76.05%,并增加烟叶钾含量和钾氯比,使烟叶钾氯比达到4.69,达到优质烟叶生产的标准,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从而提升了烟叶品质。同时还节省劳动力成本240元/亩。
-
公开(公告)号:CN104041277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410266722.1
申请日:2014-06-16
申请人: 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发明人: 高华锋 , 解燕 , 李祖红 , 郑波 , 张秋菊 , 吕亚琼 , 刘冬梅 , 赵淑媛 , 杨丽萍 , 鲁耀 , 段宗颜 , 邱学礼 , 王建新 , 陈安强 , 胡万里 , 陈拾华 , 王攀磊
摘要: 本发明方法公开一种降低田烟种植区烟叶氯离子含量的轮作及免耕方法,采用烤烟—秋马铃薯—冬马铃薯—水稻—蚕豆—烤烟循环轮作种植和免耕直播、免耕套种,包括移栽烤烟及垄体免耕套种秋马铃薯,冬马铃薯种植,栽种水稻及免耕直播蚕豆及施肥技术。本发明方法能使土壤水溶性氯离子含量高达144.23mg/kg的植烟土壤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降低68.88~69.26%,能使该土壤生产的烟叶中氯离子的含量高达19.75g/kg的烟叶的氯离子含量降低70.51~76.05%,并增加烟叶钾含量和钾氯比,使烟叶钾氯比达到4.69,达到优质烟叶生产的标准,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从而提升了烟叶品质。同时还节省劳动力成本240元/亩。
-
公开(公告)号:CN117586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82921.9
申请日:2023-11-24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5G3/80 , C05F17/70 , C05G3/60 , A01N43/40 , A01N63/20 , A01N61/00 , A01P5/00 , A01C21/00 , A01G1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防治烤烟根结线虫高活性生物基质药肥及其应用,所述高活性生物基质药肥包括:药肥1:高活性生物基质肥、氟吡菌酰胺;药肥2:高活性生物基质肥、嗜硫小红卵菌HNI‑1;药肥3:高活性生物基质肥、线虫净。高活性生物基质肥包括原料一:清洁有机质;原料二:生物有机碳;原料三:有机保水材料;原料四:复合功能菌。本发明在药肥配方的基础上继续升级研发了7种烤烟种植过程中的施肥组合;通过与T1对照比较,分别从烤烟农艺性状、烟株根结线虫防治情况、烤烟经济性状、烟叶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可用性多方面确立了不同组合的显著进步应用。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指导烤烟生产区域烟农的烤烟种植。
-
公开(公告)号:CN11701613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06674.5
申请日:2023-08-30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精准施肥对烤烟‑紫花苜蓿轮作烟田提质增效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条件1):设置轮作模式:3年烤烟‑2年紫花苜蓿‑1年烤烟;条件2)烤烟品种云烟87;条件3)精准施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水解性氮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烟株打顶株高、提高烟株茎围、提高烟株最大腰叶长、提高烟株叶面积、提高烤烟上等烟比例、提高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提高中部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等十多项应用领域显示出显著差异和进步。
-
公开(公告)号:CN11430383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47873.2
申请日:2022-01-17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发明人: 雷宝坤 , 毛妍婷 , 续勇波 , 平凤超 , 郭树芳 , 刘建香 , 陈安强 , 郭云周 , 浦恩堂 , 代雪芳 , 李文希 , 赵宝义 , 胡继芬 , 马兰 , 吴茜虞 , 李孙宁 , 高凡
IPC分类号: A01G22/2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哈尼梯田多彩混配古稻米的种植和制作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筛选哈尼梯田古老传统的稻谷品种、构建哈尼梯田生态系统模式、哈尼梯田稻谷原生态种植的关键步骤、不同古老品种稻米产品的混配方法、稻米产品的贮存和食用方法。筛选14种古老水稻品种,在哈尼梯田内采用原生态种植方法种植,通过改善种植的方式,全程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和除草剂等化学农药,避免了对梯田土壤的破坏,改善了土壤养分,避免了养分流失造成环境污染。所述种植和制作方法还增加了梯田中稻谷的生物多样性和稻谷产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哈尼梯田古稻米的增产增收,利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8051342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711320428.4
申请日:2017-12-12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湖水互作用下湖泊近岸农田污染物入湖通量的简单计算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湖泊近岸农田浅层地下水‑湖水交互作用下氮磷等可溶性污染物入湖通量的计算方法,属于农业环境技术领域。该方法适应于隔水层以上湖岸深度与潜水厚度一致时浅层地下水‑湖水交互作用下氮磷等污染物入湖通量的计算,其不仅能计算浅层地下水‑湖水交互作用下污染物的入湖通量,还能借助模拟装置揭示浅层地下水‑湖水交互作用下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8051342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320428.4
申请日:2017-12-12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湖水互作用下湖泊近岸农田污染物入湖通量的简单计算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湖泊近岸农田浅层地下水‑湖水交互作用下氮磷等可溶性污染物入湖通量的计算方法,属于农业环境技术领域。该方法适应于隔水层以上湖岸深度与潜水厚度一致时浅层地下水‑湖水交互作用下氮磷等污染物入湖通量的计算,其不仅能计算浅层地下水‑湖水交互作用下污染物的入湖通量,还能借助模拟装置揭示浅层地下水‑湖水交互作用下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448101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797385.9
申请日:2014-12-18
摘要: 一种利用生态沟塘系统防治山区/半山区农村面源污染的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村落居民区实际面积、人口数量、养殖数量,地面径流系数,地表硬化度参数;并确定农村居民区污水产生量;步骤二、改造农村居民区排水沟渠,使得农村居民区域的面源污水只有一个出水口;步骤三、在农村居民区污水出水口处建设污水分流装置、均化调节装置及无害化处理装置;该方法在山区/半山区村庄原有自然沟道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完善,实现村庄面源污水的面收集,均化调节,无害化处理,农田利用后再进入下游河湖的系统方法,有效降低山区/半山区农村污水对水体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815131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208296.5
申请日:2016-04-06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山区半山区河湖近岸菜地尾水网络梯级化高效再利用方法。该方法用一种山区半山区河湖近岸菜地尾水网络梯级化高效再利用设施对山区半山区河湖近岸菜地尾水进行网络梯级化再利用,在菜地尾水氮、磷高浓度排放时段,利用设施中灌溉池内的菜地尾水及水肥农药加灌池内配制的水肥溶液对300亩菜地喷灌,可利用蔬菜地尾水0.96万m3/季,节约灌溉水0.24万m3/季,化肥N、P2O5、K2O用量分别减少13.8kg/亩·季、2.4kg/亩·季、3.5kg/亩·季,农田尾水径流入河、湖水中的氮、磷去除率分别达45%和52%,每年减少3.47kg/hm2氮污染物和0.59kg/hm2磷污染物排入河、湖。
-
公开(公告)号:CN104285574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442797.0
申请日:2014-09-02
IPC分类号: A01C2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田氮素投入阈值的计算方法,属农业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农田氮素投入阈值的计算方法按照下面步骤进行:对比种植,统计数据;利用统计结果确定农田作物的产量氮素阈值和农田的环境氮素投入阈值;根据作物的产量氮素阈值和区域农田的环境投入氮素阈值,确定农田土壤类型,划分土壤肥力水平,对确定的氮投入阈值进行修正;最后,计算农田氮素投入阈值。本发明根据作物的产量氮素阈值和区域农田的环境投入氮素阈值,计算农田氮素投入阈值,做到既可以合理的使用氮肥达到增产的效果,同时,又避免浪费,避免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一个供求平衡,促进土壤的合理使用,解决了农田的长期使用中肥力和污染的矛盾、增产和节能的矛盾,对引领农业产业向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