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95264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1672110.9
申请日:2021-12-3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介质结构三维荷载传递规律的光纤光栅传感监测方法,属于结构智能健康监测技术领域。根据多层介质结构各层的几何和材料特征,设计匹配各层介质三维作用力测量的光纤光栅传感探头封装材料模量、牛腿型构造及内嵌三根光纤光栅引出线布局。根据多层介质结构分层浇筑特征布设传感探头并连接到拼接式中空圆柱体,形成装配式传感探头。在多层介质结构承载过程中,荷载沿各层的传递规律将分别被各层三维作用力测试的光纤光栅传感探头感知,结合标定实验、结构理论和反演分析可以获取荷载传递规律。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传感探头结构,联合结构理论和反演方法,为多层介质结构服役过程中三维荷载传递规律信息的实时连续监测和多层介质结构承载性能评估提供有效的器件和技术方法,同时也能为多层界面带来的多层介质结构承载力精确计算较困难的问题提供较科学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2952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72110.9
申请日:2021-12-3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介质结构三维荷载传递规律的光纤光栅传感监测方法,属于结构智能健康监测技术领域。根据多层介质结构各层的几何和材料特征,设计匹配各层介质三维作用力测量的光纤光栅传感探头封装材料模量、牛腿型构造及内嵌三根光纤光栅引出线布局。根据多层介质结构分层浇筑特征布设传感探头并连接到拼接式中空圆柱体,形成装配式传感探头。在多层介质结构承载过程中,荷载沿各层的传递规律将分别被各层三维作用力测试的光纤光栅传感探头感知,结合标定实验、结构理论和反演分析可以获取荷载传递规律。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传感探头结构,联合结构理论和反演方法,为多层介质结构服役过程中三维荷载传递规律信息的实时连续监测和多层介质结构承载性能评估提供有效的器件和技术方法,同时也能为多层界面带来的多层介质结构承载力精确计算较困难的问题提供较科学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03098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34074.X
申请日:2024-04-11
申请人: 兰州大学 ,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IPC分类号: F16L23/024 , F16L23/18 , F16L5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抗泥石流冲击的油气管道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油气管道本体和第二油气管道本体,所述第一油气管道本体左端一体化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二油气管道本体的右端一体化设置有第二法兰盘,且第二法兰盘与第一法兰盘的相对面均嵌入设置有密封垫;还包括:所述第一油气管道本体和第二油气管道本体的外周侧均套设固定有防护套管。该可抗泥石流冲击的油气管道装置,通过防撞板、加强筋和支撑件的作用,能够提高对油气管道的防护性,使其可以抵抗住挟带砂石块体的泥石流冲击,且便于快速将第一油气管道本体和第二油气管道本体进行对接,同时利用螺栓和引导块的双向锁定,能够提高第一油气管道本体和第二油气管道本体对接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5049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454992.9
申请日:2024-04-16
申请人: 兰州大学 ,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水型的油气管道滑坡灾害试验模型,包括壳体,且壳体内底部设置有重塑土斜坡体、顶部设置有喷头,所述重塑土斜坡体内预埋有输油气管本体、土壤含水率监测设备和应力应变监测设备,且含水率监测设备和应力应变监测设备分别通过线束与外界的计算机相连接设置;还包括:所述壳体右侧连接回收器,且回收器右壁贴合有容泥仓。该节水型的油气管道滑坡灾害试验模型,通过电机、绞龙辊、第一滤网、凸轮、第二滤网、容泥仓、第一管道、储水箱、第二管道和喷头的协调工作,提高循环利用水的纯净度,达到喷淋水有效循环利用和泥沙土快速回收,通过水流动带动叶轮转动,带动喷头产生摆动,对水流动力进行了有效利用,提高喷头喷淋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805049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54992.9
申请日:2024-04-16
申请人: 兰州大学 ,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水型的油气管道滑坡灾害试验模型,包括壳体,且壳体内底部设置有重塑土斜坡体、顶部设置有喷头,所述重塑土斜坡体内预埋有输油气管本体、土壤含水率监测设备和应力应变监测设备,且含水率监测设备和应力应变监测设备分别通过线束与外界的计算机相连接设置;还包括:所述壳体右侧连接回收器,且回收器右壁贴合有容泥仓。该节水型的油气管道滑坡灾害试验模型,通过电机、绞龙辊、第一滤网、凸轮、第二滤网、容泥仓、第一管道、储水箱、第二管道和喷头的协调工作,提高循环利用水的纯净度,达到喷淋水有效循环利用和泥沙土快速回收,通过水流动带动叶轮转动,带动喷头产生摆动,对水流动力进行了有效利用,提高喷头喷淋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3669322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568139.1
申请日:2013-11-15
申请人: 兰州大学
IPC分类号: E02D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潮湿土遗址的保护方法,先将生石灰均匀拌和到潮湿土料中,得到石灰土料,再在石灰土料中加入桐油均匀拌和,得到桐油石灰土料,将拌和好的桐油石灰土料填补到潮湿土遗址的坍塌部位。本发明利用生石灰经过一系列反应后与土颗粒结合起来形成共晶体整体,提高土体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利用桐油氧化膜斥水性、选择透过性及反应的不可逆性,对土颗粒的包裹作用,阻隔土颗粒与水的接触,使土体具有斥水性,提高土遗址整体的水稳定性。混合后的土料既具有斥水性,又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水性,将混合好的土料填补于土遗址的坍塌区,可以解决当土体遇水时引起的失稳破坏。本发明为潮湿土遗址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669322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310568139.1
申请日:2013-11-15
申请人: 兰州大学
IPC分类号: E02D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潮湿遗址的保护方法,先将生石灰均匀拌和到潮湿土料中,得到石灰土料,再在石灰土料中加入桐油均匀拌和,得到桐油石灰土料,将拌和好的桐油石灰土料填补到潮湿土遗址的坍塌部位。本发明利用生石灰经过一系列反应后与土颗粒结合起来形成共晶体整体,提高土体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利用桐油氧化膜斥水性、选择透过性及反应的不可逆性,对土颗粒的包裹作用,阻隔土颗粒与水的接触,使土体具有斥水性,提高土遗址整体的水稳定性。混合后的土料既具有斥水性,又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水性,将混合好的土料填补于土遗址的坍塌区,可以解决当土体遇水时引起的失稳破坏。本发明为潮湿土遗址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174128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10107382.3
申请日:2013-03-29
申请人: 兰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遗址电动控制防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土遗址范围,根据遗址尺寸确定电极间距;用钻机在上述确定的土遗址范围内打孔,并将电极布置在该孔中,并将阳极布置在阴极的上方;将上述阴、阳电极分别连接到直流电源的负极和正极,并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在上述阴、阳电极之间等距离布置含水率检测探头;当含水率检测探头所测含水率处于设定值时,则使阴阳电极通电,使土遗址中水分受到电场作用产生电渗现象,抑制土遗址中的水分,当电流表读数趋于零时,则停止通电。从而达到了抑制土遗址中的水分、使土遗址的水分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14934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74330.0
申请日:2013-03-08
申请人: 兰州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3/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层组合式毛细水上升试验柱,包括土样夯实柱、刻槽和有机玻璃板层,所述多层有机玻璃板层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在一起的多层有机玻璃板层中间形成土样夯实柱,所述有机玻璃板层间填充密封材料,所述刻槽设置在有机玻璃板层上,当两块机玻璃板层固定在一起时,设置在两块机玻璃板上的刻槽组成一个圆孔。通过采用多层有机玻璃板层叠加设置,可以根据不同性质土样毛细水上升高度不同,任意组合有机玻璃板层,达到所需高度要求,从而分层取样测量含水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03098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434074.X
申请日:2024-04-11
申请人: 兰州大学 ,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IPC分类号: F16L23/024 , F16L23/18 , F16L5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抗泥石流冲击的油气管道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油气管道本体和第二油气管道本体,所述第一油气管道本体左端一体化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二油气管道本体的右端一体化设置有第二法兰盘,且第二法兰盘与第一法兰盘的相对面均嵌入设置有密封垫;还包括:所述第一油气管道本体和第二油气管道本体的外周侧均套设固定有防护套管。该可抗泥石流冲击的油气管道装置,通过防撞板、加强筋和支撑件的作用,能够提高对油气管道的防护性,使其可以抵抗住挟带砂石块体的泥石流冲击,且便于快速将第一油气管道本体和第二油气管道本体进行对接,同时利用螺栓和引导块的双向锁定,能够提高第一油气管道本体和第二油气管道本体对接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