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5511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233343.4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IPC: F03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3D增材制造的离子推力器内表面纹理化异形结构阳极,包括锥形阳极筒和柱形阳极筒,所述锥形阳极筒和柱形阳极筒通过3D增材制造技术一体生长制成,并在阳极筒内表面一体制造纹理结构;所述纹理结构为呈正六边形排布,直径和间隙均小于1mm的圆形凸台,正六边形的每个顶角和中心均设置一个圆形凸台;本发明能够免去异形结构阳极分开加工再焊接工序,增加了放电室溅射沉积物与阳极表面的结合力以及可牢固附着沉积层的厚度,从而降低沉积物破裂和脱落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46611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55307.2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材料腐蚀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材料耐离子溅射腐蚀能力测量评价方法,采用圆形结构的样品台,保证每个待测试材料的试验条件是相同的,减少了试验误差,采用了纳米精度的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试验前后待测试材料表面高度差和溅射试验后样品溅射区表面粗糙度,精度高,测量结构准确,最后以材料的溅射侵蚀速率和样品溅射区表面粗糙度这两个定量指标作为材料耐离子溅射腐蚀能力评价标准,简单易行,科学有效,精准度高,对材料性能进行评价与研究的同时,还可以对推力器的寿命进行评估,在提升材料耐离子溅射腐蚀性能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提高推力器产品寿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696329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464133.6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IPC: F03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推力器栅极绝缘连接结构及装配方法。本发明包括:屏蔽帽A、屏蔽帽B、凹形绝缘子A、凸形绝缘子和连接螺栓;其中,屏蔽帽A和屏蔽帽B的开口相对,凹形绝缘子A放置在屏蔽帽A内;屏栅固定在屏蔽帽A开口端面,加速栅固定在凹形绝缘子A的端面;凸形绝缘子放置在屏蔽帽B内,且凸形绝缘子的凸起与凹形绝缘子A的凹槽相配合;减速栅固定在屏蔽帽B开口端面。栅极栅网之间通过一套绝缘装置实现三栅的绝缘连接,减少了多套绝缘安装造成的累积误差,同时可有效减少栅极热变形造成栅极孔对中精度差的问题,且结构简单,装配工艺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555113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233350.4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IPC: F03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推力器栅极组件一体化绝缘结构,包括上屏蔽罩、绝缘支撑环和下屏蔽罩;所述上屏蔽罩、下屏蔽罩和绝缘支撑环均为圆柱结构,上屏蔽罩、绝缘支撑环和下屏蔽罩同心固定连接,绝缘支撑环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屏蔽罩的内底面,绝缘支撑环的下端固定连接下屏蔽罩的内底面,上屏蔽罩和下屏蔽罩共同形成绝缘支撑环的防护罩,防止栅极组件离子光学引出过程中离子溅射污染绝缘支撑环,实现栅间电绝缘性能;本发明能够实现栅极组件轻量化、微型化、模块化的研制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7795445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0780838.0
申请日:2017-09-01
Applicant: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IPC: F03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磁钢环切场离子推力器结构和用于该结构的主支撑环。该离子推力器结构包括主支撑环、安装架和绝缘陶瓷组件;该环形磁钢环切场离子推力器的物理功能性组件通过安装架和绝缘陶瓷组件安装在主支撑环上,使得这些物理功能性组件固定于相对位置处;其中,外壳安装在安装架上;阳极、栅极组件和安装架通过绝缘陶瓷组件安装在主支撑环上;柱段磁钢组件和栅极磁钢组件直接安装在主支撑环上。采用该结构后离子推力器结构变得紧凑,零部件数量减小,可装配性和维修性大幅提高;放电室对外散热能力增加,同样放电功耗热敏感元件使用环境温度降低;高低压电极间耐压能力提升;长期溅射沉积环境下高低压电极间绝缘下降基本消除。
-
公开(公告)号:CN105179191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493512.0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推力器四极环形永磁体环切场磁路结构,底端磁极与离子推力器共轴固定在离子推力器的阴极附近;锥段磁极与离子推力器共轴固定在离子推力器的阳极锥段中部附近;直段磁极与离子推力器共轴固定在离子推力器的阳极直段中部附近;出口端磁极与离子推力器共轴固定在离子推力器的栅极附近;在离子推力器放电室内部阳极表面上相邻的两个磁极的极性相反;通过对各磁极的磁场强度和位置的优化设计,本发明的磁路结构形成的四极环切场,将磁场限制在很小的范围,整个放电室大部分区域为近无场区,特别是屏栅极附近的大部分区域接近为无场区,具有放电效率高、束流平直度好、所需永磁体磁感应强度弱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87197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376490.0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间电推进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子推力器放电室性能等效测试方法,基于离子推力器工作原理,通过保证放电室中性气体密度、放电室出口离子总束流和放电电压一致,实现放电室性能等效的目的,通过设置简单模拟栅极,在无需引束流状态下,按照离子推力器放电室性能等效测试供配电关系、测试方法以及计算方法,完成离子推力器放电室性能测试,解耦离子推力器栅极组件和放电室性能,在相对简化的测试条件下,解决了栅极组件性能、工作稳定性等对放电室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更能直接和准确评价放电室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47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21847.0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CN)
IPC: G06F30/25 , G06F119/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间电推进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子推力器栅极组件变边界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包括步骤1:对栅极进行区域划分;步骤2:在每个区域内选取需要研究的对象;步骤3:计算得到每个研究对象对应的屏栅上游离子密度;步骤4:计算得到对应的德拜长度,确定计算区域在横向和径向方向的最大值;步骤5:处理原子之间的碰撞;步骤6:建立仿真计算模型;步骤7:计算栅极形貌;步骤8:修正栅极的仿真计算模型;步骤9:完成离子推力器栅极组件变边界仿真模型的建立。本申请利用仿真计算得到的溅射刻蚀形貌,对仿真计算模型进行实时更新和完善,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推力器的工作寿命进行预测,可以大幅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和降低研制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49593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314608.2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间电推进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孔径栅极离子推力器性能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将屏栅极进行区域划分;步骤2:确定每个区域对应的束流离子密度分布;步骤3:选择一个栅极孔作为研究对象;步骤4:计算得到每个区域屏栅极上游离子密度大小;步骤5:计算每个时间步长进入栅极计算区域的离子个数;步骤6:采用仿真计算的方法进行模拟;步骤7:计算得到每个区域推力器束流引出达到稳态后的总引出束流;步骤8:得到推力器的总引出束流。本申请利用数值仿真计算的方法对整个推力器的性能进行快速预测,分析推力器在额定工况和特定几何结构下的推力器最大引出束流,判断该结果是否符合推力器的性能设计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51134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0803399.7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航天电推进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竖直式推力器电涡流阻尼减振隔热装置,包括底座、永磁体、弹簧、导杆、直线轴承以及铜板环,其中:永磁体为4块,均匀的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每2块永磁体之间均设置有导杆;铜板环上均匀的设置4个通孔,每个通孔内设置一个直线轴承;导杆的上端通过直线轴承插入铜板环的通孔内,下端与底座的上表面连接;弹簧环绕导杆设置,弹簧的上端与铜板环连接,弹簧的下端与底座的上表面连接。本发明相比于现有的技术方案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使推力器与卫星总体接触面积更小,起到隔热的作用,同时具有无工作流体,寿命长,不需要电源等优点,阻尼性能调节方便,更好地解决了推力器的振动隔热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