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3548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16508.0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分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10/1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与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包括以下步骤:S100:确定电网投资项目评价目标,将评价目标分为多个子目标并将多个子目标作为一级指标;S200:基于S100的一级指标确定电网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多个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S300:确定S200中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得到评价指标体系。其优点在于:结合电网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与场景,将电网投资项目的目标分解为系统规划、方案建设、造价水平、效益评价四个子目标;该评价指标体系既可用于单一项目评价,又可用于对多目标的评价筛选,大大简化了传统电网投资项目的评价流程,形成了规范的电网投资项目评价体系与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160673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811319287.9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分公司
Inventor: 张昊 , 李晓鹏 , 席向东 , 杨文生 , 王雁宇 , 李欣 , 李海清 , 宦晓超 , 师潇然 , 张倍泓 , 太玉鑫 , 周文奇 , 梁雯艳 , 刘慧霞 , 王雨晴 , 杨艳 , 邱锋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在计算设备中执行,该方法包括:创建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多级指标体系,每级指标体系下具有一个或多个下级指标,每个指标具有其对应的权重,其中一级指标包括项目实施过程评价、项目实施效果评价、项目经济效益评价、项目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以及项目可持续性评价中的至少一种;获取最低级指标的得分,并根据各指标的权重依次计算其他级指标的得分,进而得到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总得分;以及根据所得到的总得分和各级指标的得分,确定各级指标中对上级指标起主要影响因素的关键指标。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执行该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的计算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579678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31639.3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分公司
Inventor: 李欣 , 窦东 , 杨文生 , 牛格图 , 李海清 , 王雁宇 , 太玉鑫 , 梁雯艳 , 师潇然 , 张倍泓 , 宦晓超 , 塔娜 , 王婷 , 高泽天 , 郑海同 , 王忠伟 , 刘慧霞
IPC: G06Q10/10 , G06Q30/0202 , G06Q50/06 ,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参与辅助服务成本模型,所述成本包括储能电站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位成本。所述储能电站的固定成本包括储能设备成本、升压站及送出线路成本、工程前期与建设成本、征地成本;所述变动成本包括全寿命周期运营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回收成本;所述单位成本为度电成本或功率成本。其优点在于将储能电站辅助服务的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位成本三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方便,准确性高,同时适用于调峰辅助服务与调频辅助服务的储能电站成本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959974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72326.6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分公司
IPC: G06Q30/0283 , G06Q40/12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基于传递因子的储能综合价值补偿方法,属于储能系统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市场机制尚未充分激励储能的广泛应用和投资回报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根据储能电站的容量成本和参与电力市场收益,建立基于传递因子的储能成本补偿模型,获得基于传递因子的储能收益目标函数;根据新能源场站储能容量租用费用和电网企业租用储能容量费用,获得基于传递因子的储能成本补偿模型的约束条件。本发明用于储能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839645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19121.3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分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元电力供应系统需求响应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计与构建多元电力供应系统需求响应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S2、基于熵权‑AHP赋权和TOPSIS法的综合评价模型;S3、评价对某区域电力系统实行需求响应不同时长后的综合效益变化量。本发明得到了实施不同时长的需求响应对电力系统运行效益的不同影响程度,为需求响应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为后续需求响应实施措施及政策的侧重点提供参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