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手机的无线网络测试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623927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769422.9

    申请日:2017-08-3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无线网络测试方法和系统。该方法主要包括:开发智能手机客户端获取智能手机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信息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等数据,利用智能手机无线传输功能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开发数据库软件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大数据综合分析,分析得出的结果用软件进行绘制,以热度图形式绘制出地图上各地区的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并反馈到客户端。本发明利用智能手机客户端采集数据和服务器分析处理数据得到各地区的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情况,可帮助客户详细了解网络的运行特点,提高客户的分析效率,以及进行网络诊断帮助客户网络维护。

    一种能够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负载动态控制和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6972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10431915.9

    申请日:2012-1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3225 Y04S20/222

    Abstract: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网负载动态控制和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信网络分析:根据负载的周期性传输的数据结合实时采集的数据,对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性能进行分析,获取当前影响智能电网性能的要素的性能;动态负载分析和控制模型建立:根据获取负载的信息和通信网络的性能,建立相应的动态负载分析和控制模型,对负载的当前数据和所存储的历史数据加以分析,预测负载未来的用电状况;负载处理:基于所述动态负载分析和控制模型预测的结果,对负载的用电调配进行优化控制。

    劈裂注浆复合土体等效弹性模量及泊松比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05667B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510456741.5

    申请日:2015-07-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劈裂注浆复合土体等效弹性模量及泊松比计算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基于劈裂注浆理论和对注浆浆泡的分析,建立隧道注浆复合土体强度的基本单元几何模型、基于面积等效原则,对基本单元几何模型进行简化分析,获得简化基本单元几何模型、和按照变形一致原则对简化基本单元几何模型进行均质化处理,简化注浆材料本构关系,获得等效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v。本发明实现简单,仅需通过理论计算,即可推导劈裂注浆脉的复合弹性参数,避免了实践中试验测试的复杂性和经验估计的粗略性;本方法可分别获得注入率与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的关系;浆脉模量分别与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浆脉泊松比分别与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的关系。

    劈裂注浆复合土体等效弹性模量及泊松比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05667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456741.5

    申请日:2015-07-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劈裂注浆复合土体等效弹性模量及泊松比计算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基于劈裂注浆理论和对注浆浆泡的分析,建立隧道注浆复合土体强度的基本单元几何模型、基于面积等效原则,对基本单元几何模型进行简化分析,获得简化基本单元几何模型、和按照变形一致原则对简化基本单元几何模型进行均质化处理,简化注浆材料本构关系,获得等效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v。本发明实现简单,仅需通过理论计算,即可推导劈裂注浆脉的复合弹性参数,避免了实践中试验测试的复杂性和经验估计的粗略性;本方法可分别获得注入率与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的关系;浆脉模量分别与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浆脉泊松比分别与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的关系。

    一种能够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负载动态控制和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69720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31915.9

    申请日:2012-1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3225 Y04S20/222

    Abstract: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网负载动态控制和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信网络分析:根据负载的周期性传输的数据结合实时采集的数据,对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性能进行分析,获取当前影响智能电网性能的要素的性能;动态负载分析和控制模型建立:根据获取负载的信息和通信网络的性能,建立相应的动态负载分析和控制模型,对负载的当前数据和所存储的历史数据加以分析,预测负载未来的用电状况;负载处理:基于所述动态负载分析和控制模型预测的结果,对负载的用电调配进行优化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