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毒性传感器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45012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611045546.4

    申请日:2016-11-24

    Abstract: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毒性传感器及运行方法,属于新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反应装置为双室MFC,中间由阳离子交换膜隔开;阴极室为营养液并曝气,同时阴极室经由蠕动泵与营养液槽连通并构成循环管路;阳极室为重金属废水,阳极室经由蠕动泵与重金属废水槽连通并构成循环管路;阳极室的阳极材料采用碳刷,阴极室的阴极材料采用碳毡;阴极和阳极通过外加电阻连接在一起,外加电阻的两端连接电压数据采集系统;在最优条件下电压达到稳定后即可进行毒性检测。阴极室循环自配营养液并曝气,阳极室循环含重金属的废水。该系统从毒性物质最低浓度进行检测,在电压稳定时运行12h后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毒性传感器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4501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611045546.4

    申请日:2016-11-24

    Abstract: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毒性传感器及运行方法,属于新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反应装置为双室MFC,中间由阳离子交换膜隔开;阴极室为营养液并曝气,同时阴极室经由蠕动泵与营养液槽连通并构成循环管路;阳极室为重金属废水,阳极室经由蠕动泵与重金属废水槽连通并构成循环管路;阳极室的阳极材料采用碳刷,阴极室的阴极材料采用碳毡;阴极和阳极通过外加电阻连接在一起,外加电阻的两端连接电压数据采集系统;在最优条件下电压达到稳定后即可进行毒性检测。阴极室循环自配营养液并曝气,阳极室循环含重金属的废水。该系统从毒性物质最低浓度进行检测,在电压稳定时运行12h后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

    一种基于厌氧预处理与空气阴极MFC的水质毒性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90527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262875.3

    申请日:2015-05-21

    Abstract: 一种基于厌氧预处理与空气阴极MFC的水质毒性监测方法,根据阳极室进水溶解氧浓度来研判阳极室是否存在溶解氧干扰,在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启动超声除氧装置对进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出水经溶解氧传感器检测合格后再进入MFC反应器进行反应;待测水样经过过滤、灭菌预处理后,经过物理厌氧预处理流入“二合一”空气阴极MFC反应器进行测试,采集MFC输出电信号,用于水质生物毒性的研判。本方法一方面发挥了单室空气阴极“二合一”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高产电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引入除氧过程,提升了水质生物毒性预警监测设备的稳定性。

    一株用于污水脱氮的好氧反硝化菌SLY2-21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810923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191583.3

    申请日:2019-03-14

    Abstract: 一株用于污水脱氮的好氧反硝化菌SLY2‑21及其应用,属于环境微生物及水处理生物脱氮领域,该菌株于2019年1月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221;本发明菌株是从垃圾渗滤液中筛选所得,本发明提供的菌株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氨态氮和硝态氮,该菌株经扩大培养后,可直接用于河道水体的脱氮,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从长远意义上讲,将会对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种处理餐厨垃圾的发酵罐

    公开(公告)号:CN11206261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781490.9

    申请日:2020-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餐厨垃圾的发酵罐,包括罐体、电机、搅拌器、过滤槽、进气槽、排气管、测温口、排水口和底座等;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简单,设置的电机,能够带动搅拌器旋转,通过搅拌器上的叶轮对发酵罐中的餐厨垃圾进行均匀打撒,从而提高了发酵的效率和效果,罐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气体通过不断移动的垃圾可以均匀输送到发酵罐中,从而提高了发酵罐中氧气含量,也就进一步提高了发酵的效率和效果。罐体的底部固定有若干过滤孔,保证将餐厨垃圾内的大量水分及时分离出来,加快垃圾的干燥和发酵。发酵罐两个均有三个开口和挡板,保证在取样及测数据之外的时间可以减少温度的消耗。

    针对中水回用的生态碳纤维SBBR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67339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610708498.6

    申请日:2016-08-23

    Abstract: 针对中水回用的生态碳纤维SBBR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由生态碳纤维SBBR装置和人工湿地处理装置串联组成。生态碳纤维是经丙酮改性后的PAN‑ACF;SBBR装置采用序批式污水处理模式,底部进水、上端滗水;人工湿地采用垂直潜流型,具有完整的布水和集水系统。生活污水经SBBR装置处理后进入到人工湿地中,有效防止了人工湿地的堵塞并大幅削减了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而后置人工湿地又可以进一步去除SBBR系统出水中的氮磷,实现组合处理系统的高效脱氮除磷;整体组合系统抗冲击负荷强,维护简单,在稳定出水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与小区绿化、河道滨河景观相得益彰。

    一种间歇式无功率输出并联两个MFC提高电压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0504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493402.4

    申请日:2015-08-12

    Abstract: 一种间歇式无功率输出并联两个MFC提高电压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属于新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并联两个MFC同时提高MFC电压,电压达到稳定后,解除并联的同时对单个MFC加外电阻,利用并联时积累的电压还原阴极液的重金属。本系统采用的MFC基本单元均为典型双室MFC,中间由质子交换膜(另一个阴离子交换膜)隔开。阳极室循环自配营养液,阴极室充满待处理重金属废水并封闭。该系统通过并联积累的电压(高于单个MFC理论值),解除并联并接入外电阻,电压逐渐下降,并在一高于单个MFC电压水平的值稳定4~5小时后逐步下降,24h对阴极液重金属去除率达90%以上,与传统双室MFC处理效果持平的情况下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不同种类重金属平均时间48h)。

    一株用于低温污水脱氮的异养硝化细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964663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230103.6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一株用于低温污水脱氮的异养硝化细菌及其应用,属于环境微生物及水处理生物脱氮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低温污水脱氮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一株低温硝化细菌为不动杆菌属,保藏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是2019年10月25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736。本发明菌株是从冬季污水处理厂的生物转盘泥样中筛选所得,本发明提供的菌株可以在低温条件下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氨态氮,该菌株经过扩大培养后,可直接用于冬季水体的脱氮,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一株好氧反硝化菌HY3-2及其在污水脱氮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182192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811123690.4

    申请日:2018-09-26

    Abstract: 一株好氧反硝化菌HY3‑2及其在污水脱氮中的应用,属于环境微生物及水处理生物脱氮领域,该菌株于2018年9月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449;本发明菌株是从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筛选所得,本发明提供的菌株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氨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由于生物脱氮法高效、成本低,在污水脱氮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