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以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2079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58247.6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以及方法,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包括热网凝汽器;通过第一乏汽管和第一乏汽凝结水管连接的高背压供热机组空冷岛和其排汽装置;通过第二乏汽管和第二乏汽凝结水管连接的相邻机组空冷岛和相邻其排汽装置;第一乏汽管与热网凝汽器通过第三乏汽管连接;第二乏汽管与热网凝汽器通过第五乏汽管连接;第一乏汽管与第二乏汽管通过第四乏汽管连接。本发明在采暖期,高背压供热机组乏汽可通过控制引至热网凝汽器及临机空冷岛的汽量以实现热电解耦运行,其空冷岛始终完全隔离、保证安全防冻;另,当高背压供热机组停机时,临机乏汽余热可引至热网凝汽器补充供热,提高供热保障性。

    一种高背压供热机组凝结水分级冷却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07602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121525.6

    申请日:2020-0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电机组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背压供热机组凝结水分级冷却系统及方法,其包括凝汽系统、一级凝结水冷却器、二级凝结水冷却器、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和热网加热器。通过增设分级凝结水冷却器,保证高背压供热运行时避免因凝结水温度升高而导致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无法正常投运的问题;一级凝结水冷却器采用热网循环回水对凝结水进行冷却,避免了热量浪费的同时也增加了热网输送热量,提高供热经济性;二级凝结水冷却器采用开式冷却水,保证了经冷却后的凝结水温度能够适应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一级凝结水冷却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设置两路管道,可根据高背压机组背压允许运行上限合理选择冷却水汇入点,提高了机组运行灵活性。

    一种汽轮机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312512U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20732408.1

    申请日:2018-05-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联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轮机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包括热网一级供热回路,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一级加热热网水出口与第二换热器的二次加热热网水入口连通,第二换热器的二次加热热网水出口与第三换热器的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三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换热器的一级加热热网回水入口连通;以及汽轮机和压缩机,汽轮机的乏汽出口分别与第一换热器的乏汽进汽口以及压缩机的乏汽进汽口连通,压缩机的乏汽出汽口与第二换热器的乏汽进汽口连通。该汽轮机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可以实现任何电负荷条件下汽轮机的全部排汽余热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兼具梯级供热效率高和运行灵活性高的双重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029678U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20692622.6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包括热网凝汽器;通过第一乏汽管和第一乏汽凝结水管连接的高背压供热机组空冷岛和其排汽装置;通过第二乏汽管和第二乏汽凝结水管连接的相邻机组空冷岛和相邻其排汽装置;第一乏汽管与热网凝汽器通过第三乏汽管连接;第二乏汽管与热网凝汽器通过第五乏汽管连接;第一乏汽管与第二乏汽管通过第四乏汽管连接。本实用新型在采暖期,高背压供热机组乏汽可通过控制引至热网凝汽器及临机空冷岛的汽量以实现热电解耦运行,其空冷岛始终完全隔离、保证安全防冻;另,当高背压供热机组停机时,临机乏汽余热可引至热网凝汽器补充供热,提高供热保障性。

    高背压供热机组凝结水分级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823905U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20176759.6

    申请日:2020-02-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机组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背压供热机组凝结水分级冷却系统,其包括凝汽系统、一级凝结水冷却器、二级凝结水冷却器、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和热网加热器。通过增设分级凝结水冷却器,保证高背压供热运行时避免因凝结水温度升高而导致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无法正常投运的问题;一级凝结水冷却器采用热网循环回水对凝结水进行冷却,避免了热量浪费的同时也增加了热网输送热量,提高供热经济性;二级凝结水冷却器采用开式冷却水,保证了经冷却后的凝结水温度能够适应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一级凝结水冷却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设置两路管道,可根据高背压机组背压允许运行上限合理选择冷却水汇入点,提高了机组运行灵活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静止无功补偿器序阻抗建模及控制参数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29611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659019.X

    申请日:2019-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建模及分析领域的一种静止无功补偿器序阻抗建模及控制参数调整方法,采用基于三相静止相坐标系下,考虑锁相环PLL、无功功率外环,建立了SVG在恒无功控制方式下的输出正序阻抗模型的阻抗建模、SVG控制参数的阻抗灵敏度分析、对于SVG控制参数而言,按照对系统SSO稳定性影响大小排序,提出的SVG控制参数调整有助于提高风电场并网SSO稳定性。有效防止恶化无功补偿装置接入风电场的次同步振荡风险。能够制定具有提高系统SSO稳定性作用的SVG控制方式、参数调整方案;通过时域仿真结果验证了阻抗灵敏度分析和参数调整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风电机组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72217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1811524451.X

    申请日:2018-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风电机组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风电机组并网点加入正、负序电压扰动信号;建立风电机组锁相环、电流调节环节和PWM调制环节传递函数;获得风电机组正、负序阻抗模型Zp(s)、Zn(s)、电网等值阻抗模型Zg(s)和并网系统总阻抗模型Z(s);确定合适的拟合分式多项式阶数m、n,并用其拟合所述并网系统总阻抗模型Z(s);根据拟合结果求取拟合分式多项式在拟合区间内零点,根据所求零点确定系统振荡频率和阻尼水平。本发明的方法基于静止坐标系下序阻抗模型,解决了传统基于序阻抗模型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不能量化获得系统振荡频率和阻尼水平这一缺陷,以及基于聚合RLC电路模型量化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窄的问题。

    风电机组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7221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11524451.X

    申请日:2018-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风电机组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风电机组并网点加入正、负序电压扰动信号;建立风电机组锁相环、电流调节环节和PWM调制环节传递函数;获得风电机组正、负序阻抗模型Zp(s)、Zn(s)、电网等值阻抗模型Zg(s)和并网系统总阻抗模型Z(s);确定合适的拟合分式多项式阶数m、n,并用其拟合所述并网系统总阻抗模型Z(s);根据拟合结果求取拟合分式多项式在拟合区间内零点,根据所求零点确定系统振荡频率和阻尼水平。本发明的方法基于静止坐标系下序阻抗模型,解决了传统基于序阻抗模型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不能量化获得系统振荡频率和阻尼水平这一缺陷,以及基于聚合RLC电路模型量化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窄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