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303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52552.9

    申请日:2018-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张拉端锚垫板、固定端锚垫板、中间锚垫板Ⅰ、中间锚垫板Ⅱ固定于待加固梁侧面的设计位置;用夹紧螺栓将碳纤维板的一端锚固于碳纤维板锚具Ⅰ上;用碳纤维板锚具Ⅱ夹住碳纤维板,并连接于固定端锚垫板;用碳纤维板锚具Ⅲ、碳纤维板锚具Ⅳ夹住碳纤维板且保持松弛状态,并分别连接于中间锚垫板Ⅰ、中间锚垫板Ⅱ;用千斤顶对称地张拉钢杆,张拉过程中依次夹紧并固定碳纤维板锚具Ⅲ、碳纤维板锚具Ⅳ,最后固定碳纤维板锚具Ⅰ;若出现千斤顶已达极限行程时,回调千斤顶使其初始行程为零,再次张拉。该方法可用于长大跨桥梁的加固,可靠的锚固措施使预应力长期有效。

    用于碳纤维大缆悬索桥上夹持大缆的索夹

    公开(公告)号:CN108660925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652553.3

    申请日:2018-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碳纤维大缆悬索桥上夹持大缆的索夹,包括上抱筒和下抱筒,所述上抱筒与所述下抱筒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抱筒和所述下抱筒相对的面为内曲面形状,所述上抱筒的内曲面与所述下抱筒的内曲面之间形成通孔,所述通孔内夹持碳纤维大缆;所述通孔的直径自中间位置沿纵向向其两端逐渐增大,增大至通孔端部的直径与所夹持的碳纤维大缆的直径相同。本发明的用于碳纤维大缆悬索桥上夹持大缆的索夹,能够避免碳纤维大缆在端部受到过大的剪应力;索夹受到的抗滑阻力大大提高;可有效解决应力松弛问题,使碳纤维大缆始终处于稳定持久的良好受力状态;该索夹的结构简单、制作和施工方便、实用性强,适用于碳纤维大缆悬索桥上夹持大缆。

    碳纤维板内曲面夹持式锚具

    公开(公告)号:CN108843040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810653356.3

    申请日:2018-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板内曲面夹持式锚具,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相对的面为内曲面形状,所述上夹板的内曲面与所述下夹板的内曲面之间形成通孔,所述通孔内夹持碳纤维板;所述通孔的高度自中间位置沿纵向向其两端逐渐增大,增大至通孔端部的高度与所夹持的碳纤维板的厚度相同。本发明的碳纤维板内曲面夹持式锚具,能够避免碳纤维板受到过大的剪应力;可有效解决应力松弛问题,使碳纤维板始终处于稳定持久的良好受力状态;在锚固系统承载较大时,可将多个锚具串联使用来分担碳纤维板受到的拉力;该锚具结构简单、制作和施工方便、实用性强。

    一种滚球支座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98411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272965.9

    申请日:2019-0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支座领域,公开了一种滚球支座,包括上支座体和下支座体,上支座体和下支座体之间设有支撑构件,支撑构件包括:钢球;上支座体的底面中间部位为凸面,下支座体的顶面中间部位为凹面,下支座体的凹面上放置若干个钢球,上支座体放置在钢球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滚球支座,在上支座体和下支座体之间设置钢球,既可实现支座的竖向支撑功能,同时使得上支座体可相对下支座体进行任意方向的位移,还可实现支座的水平变位、扭转变位等功能。由于利用钢珠采用滚动接触条件,大大提升了支座的地震适应频率范围,同时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因而有效提高了减隔震效果。

    弹塑性阻尼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1164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222159.0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弹塑性阻尼装置,包括:阻尼单元、上支座以及下支座,阻尼单元的两端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上支座的内部和下支座的内部,且安装完后存在间隙,因而,阻尼单元可在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运动。该弹塑性阻尼装置结构简单可靠,耗能明确,能够达到防止梁体发生脱落、耗散地震能量的效果,尤其适合曲线桥在地震作用下,受横向以及纵向或三方向耦合地震作用时,能起到很好的防落梁作用,此外,通过阻尼单元地震中的塑性变形耗散能量,从而多方位保护桥梁,减轻桥梁震害,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该弹塑性阻尼装置节省材料,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具有适应扭转的滑移型挡块及其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7541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66342.9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具有适应扭转的滑移型挡块及其连接结构。挡块结构包括:挡块、扭转复位组件和横向复位组件;挡块内设有容纳腔;扭转复位组件包括螺栓、螺母、套筒和双扭簧,螺栓穿设于盖梁和挡块并与螺母配合,套筒套设于螺栓,双扭簧套设于套筒,双扭簧位于容纳腔内,挡块可相对于套筒旋转且可相对于盖梁滑移;横向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挡块连接,第一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主梁连接。本发明可用于斜交和曲线桥梁,一方面可以发生适应性扭转,同时碰撞后能通过双扭簧和叠层弧形钢板实现扭转和滑移的自复位功能,通过挡块消耗摩擦位移缓解碰撞产生的能量,且具有震后可修复、易更换的优点。

    弹塑性阻尼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81164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1910222159.0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弹塑性阻尼装置,包括:阻尼单元、上支座以及下支座,阻尼单元的两端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上支座的内部和下支座的内部,且安装完后存在间隙,因而,阻尼单元可在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运动。该弹塑性阻尼装置结构简单可靠,耗能明确,能够达到防止梁体发生脱落、耗散地震能量的效果,尤其适合曲线桥在地震作用下,受横向以及纵向或三方向耦合地震作用时,能起到很好的防落梁作用,此外,通过阻尼单元地震中的塑性变形耗散能量,从而多方位保护桥梁,减轻桥梁震害,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该弹塑性阻尼装置节省材料,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3039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810652552.9

    申请日:2018-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张拉端锚垫板、固定端锚垫板、中间锚垫板Ⅰ、中间锚垫板Ⅱ固定于待加固梁侧面的设计位置;用夹紧螺栓将碳纤维板的一端锚固于碳纤维板锚具Ⅰ上;用碳纤维板锚具Ⅱ夹住碳纤维板,并连接于固定端锚垫板;用碳纤维板锚具Ⅲ、碳纤维板锚具Ⅳ夹住碳纤维板且保持松弛状态,并分别连接于中间锚垫板Ⅰ、中间锚垫板Ⅱ;用千斤顶对称地张拉钢杆,张拉过程中依次夹紧并固定碳纤维板锚具Ⅲ、碳纤维板锚具Ⅳ,最后固定碳纤维板锚具Ⅰ;若出现千斤顶已达极限行程时,回调千斤顶使其初始行程为零,再次张拉。该方法可用于长大跨桥梁的加固,可靠的锚固措施使预应力长期有效。

    碳纤维板内曲面夹持式锚具

    公开(公告)号:CN10884304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53356.3

    申请日:2018-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板内曲面夹持式锚具,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相对的面为内曲面形状,所述上夹板的内曲面与所述下夹板的内曲面之间形成通孔,所述通孔内夹持碳纤维板;所述通孔的高度自中间位置沿纵向向其两端逐渐增大,增大至通孔端部的高度与所夹持的碳纤维板的厚度相同。本发明的碳纤维板内曲面夹持式锚具,能够避免碳纤维板受到过大的剪应力;可有效解决应力松弛问题,使碳纤维板始终处于稳定持久的良好受力状态;在锚固系统承载较大时,可将多个锚具串联使用来分担碳纤维板受到的拉力;该锚具结构简单、制作和施工方便、实用性强。

    一种桥梁横向限位减震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772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94237.6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抗震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桥梁横向限位减震结构,包括横梁和盖梁,横梁设于所述盖梁上,盖梁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挡块,横梁底部的两侧均设有翼缘板,各自一侧的固定挡块与翼缘板之间形成滑移空间,还包括滑移型挡块,滑移型挡块通过固定连接件设于盖梁上,并位于翼缘板下方的滑移空间内,滑移型挡块与横梁之间设有弹性连接件。本发明通过滑移型挡块以及弹性连接件的设置,能够在小地震和较大地震时均实现抗震作用,减缓固定挡块与横梁之间的碰撞效应,并能借助明显的构造特征,实现主梁复位,显著提升抗震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