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动态挠度监测系统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701968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0786095.4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动态挠度监测系统,包括柔索,柔索的两端分别与待测梁体的两端相连接;目标基准装置,安装在柔索上且与待测梁体的目标测点垂直对应;位移测量装置,安装在待测梁体的目标测点上且与目标基准装置相对设置,位移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目标基准装置与位移测量装置间的相对竖向位移。该监测系统安装于待测梁体,以柔索为参考基准,由位移测量装置测得桥梁变形前后目标基准装置与位移测量装置间的相对竖向位移,从而得到目标测点的动态挠度。这样安装方便,整个过程中无需多次调整监测设备的几何位置关系。基准与测点间的测量距离短,可避免远距离测量受传播介质的影响。并且直接监测基准与测点间的位移,减少误差源,提高监测精度。

    桥梁动态挠度监测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70196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786095.4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动态挠度监测系统,包括柔索,柔索的两端分别与待测梁体的两端相连接;目标基准装置,安装在柔索上且与待测梁体的目标测点垂直对应;位移测量装置,安装在待测梁体的目标测点上且与目标基准装置相对设置,位移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目标基准装置与位移测量装置间的相对竖向位移。该监测系统安装于待测梁体,以柔索为参考基准,由位移测量装置测得桥梁变形前后目标基准装置与位移测量装置间的相对竖向位移,从而得到目标测点的动态挠度。这样安装方便,整个过程中无需多次调整监测设备的几何位置关系。基准与测点间的测量距离短,可避免远距离测量受传播介质的影响。并且直接监测基准与测点间的位移,减少误差源,提高监测精度。

    纤维增强筋锚具、制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58930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433030.4

    申请日:2019-05-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锚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筋锚具、制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中纤维增强筋锚具包括内设有第一楔形通孔的锚环,还包括同轴穿设于第一楔形通孔内的纤维增强筋、固接于纤维增强筋的外壁的楔形块以及外壁固接于楔形块的内螺母;楔形块的外壁与第一楔形通孔之间沿楔形块的径向设有间隙部,间隙部的厚度沿锚环的小孔端朝向大孔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内螺母的内壁螺纹连接于所述纤维增强筋靠近所述锚环的大孔端的一端的外壁。该纤维增强筋锚具径向挤压力分布合理,避免了小孔端挤压力过大及突变导致的剪应力过大的问题,在承担较大的拉力的同时,楔形块与锚环的位移较小,锚固系统作为预应力构件使用,可大大减小预应力损失。

    古建筑木结构空间中层间位移角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523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41513.2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古建筑木结构空间中层间位移角的测量方法,包括:S1:位于第i层的测量部位,测量部位包括横梁和柱头的连接区域,横梁与柱头连接处的几何中心为梁柱交点中心;S2:在测量部位的横梁上安装拉线位移计的本体,将拉线位移计的拉线端固定于测量部位的立柱上;S3:测量本体的几何中心到梁柱交点中心的水平距离,拉线端到梁柱交点中心的垂直距离;以及柱脚至梁柱交点中心的垂直距离;S4:记录拉线位移计测得的位移值;S5:通过S4中的记录的数据及S3中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立柱的柱头在横梁的方向上的层间位移角。根据本发明,无需使用固定参照点测量绝对位移,也能计算得到该层的层间位移角和柱头偏移值,简化了流程。

    纤维增强筋锚具、制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58930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910433030.4

    申请日:2019-05-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锚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筋锚具、制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中纤维增强筋锚具包括内设有第一楔形通孔的锚环,还包括同轴穿设于第一楔形通孔内的纤维增强筋、固接于纤维增强筋的外壁的楔形块以及外壁固接于楔形块的内螺母;楔形块的外壁与第一楔形通孔之间沿楔形块的径向设有间隙部,间隙部的厚度沿锚环的小孔端朝向大孔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内螺母的内壁螺纹连接于所述纤维增强筋靠近所述锚环的大孔端的一端的外壁。该纤维增强筋锚具径向挤压力分布合理,避免了小孔端挤压力过大及突变导致的剪应力过大的问题,在承担较大的拉力的同时,楔形块与锚环的位移较小,锚固系统作为预应力构件使用,可大大减小预应力损失。

    一种新型抗侧力密网式钢片柱

    公开(公告)号:CN207959713U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721782551.3

    申请日:2017-12-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新型抗侧力密网式钢片柱,包括横梁部分、缀件部分和肢件部分,所述的肢件部分包括方管支柱;所述的方管支柱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矩形钢片,方管支柱的两端通过矩形钢片与横梁的下翼缘或基础底板相连接,所述的缀件部分包括肢柱间的钢筋缀件单元与长条形钢片,所述的钢筋缀件单元间连接并与长条形钢片连接,且与支柱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抗侧力密网式钢片柱在承受水平力作用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竖向承载能力和抵抗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能力,通过钢筋缀件单元与横杆,长钢片协同变形作用来消耗水地震作用释放的能量达到抗震耗能的目的,同时减少用钢量、节约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