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控污生物滞留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6346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401722.8

    申请日:2024-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控污生物滞留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其控制方法包括:利用氧化还原电位监测电极和酸碱度监测电极对混养生物滞留系统的淹没区进行监测,获取ORP值和pH值;构建脱氮过程中温室气体总辐射强迫数据与ORP值和pH值之间的多元非线性拟合公式,并根据计算得到的温室气体总辐射强迫数据输出排水指令,对所述混养生物滞留系统执行排水操作。通过上述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本发明实现了混养生物滞留系统出水排放的精准控制。

    一种智能雨污水低碳处理与回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1842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98988.1

    申请日:2024-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雨污水低碳处理与回用系统,包括:生物滞留模块用于收集雨水并进行处理得到处理雨水;数控排水模块用于采集处理雨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数据和酸碱度数据作为环境数据传输至控制模块,基于控制模块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以预设时长排放处理雨水;雨污水收集模块用于存储排放的处理雨水并维持储水量在预设范围;灌溉模块用于采集生物滞留模块的土壤湿度数据并传输至控制模块,基于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抽取雨污水收集模块中的存储水对生物滞留模块进行灌溉;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环境数据并进行二重判断,满足预设条件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接收土壤湿度数据,当满足设定条件时发送第二控制信号。实现雨污水的稳定高效低碳处理与回用。

    一种双模式生物滞留系统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73769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543521.0

    申请日:2023-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式生物滞留系统和处理方法,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种植层、介质层、淹没层和排水层;淹没层和排水层均设置有长期处理区和实时处理区;还包括:横向电动门、纵向电动门、水位监测器、感应器和信号控制器;横向电动门和纵向电动门分别用于淹没层和排水层长期处理区和实时处理区工作模式的切换;信号控制器分别获取和识别感应器和水位监测器的数据,控制横向电动门和纵向电动门的开闭。本发明通过设置长期处理区和实时处理区,及调控处理区和电子供体的投加,既保证在仅有径流雨水进入时实现稳定脱氮,又可以在CSO流入时通过长期和实时处理区共同作用实现高效脱氮;同时还能根据降雨等级的不同调整淹没层的深度,加强脱氮效果。

    一种雨水下渗净化系统的排水装置及自动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397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05988.9

    申请日:2025-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下渗净化系统的排水装置及自动调控方法,包括:嵌套设置的内管和外管;内管在外管内转动设置,且内管连接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用于接收外部转动控制指令并控制内管转动到相对外管的设定位置;内管上具有多个设定孔径大小的穿孔;外管包括半包围状管体段;半包围状管体段仅包含底部设定面积范围的管体部分,半包围状管体段的其余部分开放并露出内管;构建CART决策树,根据降雨条件和设施运行情况控制雨水下渗净化系统穿孔排水管的内管转动,使相应孔径大小的穿孔露出于外管的顶部。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雨水下渗净化系统的适应性,实现降雨中后期大流量、低污染负荷下的快速泄放和降雨初期小流量、高污染负荷下的有效滞留净化。

    一种双模式生物滞留系统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737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43521.0

    申请日:2023-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式生物滞留系统和处理方法,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种植层、介质层、淹没层和排水层;淹没层和排水层均设置有长期处理区和实时处理区;还包括:横向电动门、纵向电动门、水位监测器、感应器和信号控制器;横向电动门和纵向电动门分别用于淹没层和排水层长期处理区和实时处理区工作模式的切换;信号控制器分别获取和识别感应器和水位监测器的数据,控制横向电动门和纵向电动门的开闭。本发明通过设置长期处理区和实时处理区,及调控处理区和电子供体的投加,既保证在仅有径流雨水进入时实现稳定脱氮,又可以在CSO流入时通过长期和实时处理区共同作用实现高效脱氮;同时还能根据降雨等级的不同调整淹没层的深度,加强脱氮效果。

    一种智能雨污水低碳处理与回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18423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398988.1

    申请日:2024-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雨污水低碳处理与回用系统,包括:生物滞留模块用于收集雨水并进行处理得到处理雨水;数控排水模块用于采集处理雨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数据和酸碱度数据作为环境数据传输至控制模块,基于控制模块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以预设时长排放处理雨水;雨污水收集模块用于存储排放的处理雨水并维持储水量在预设范围;灌溉模块用于采集生物滞留模块的土壤湿度数据并传输至控制模块,基于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抽取雨污水收集模块中的存储水对生物滞留模块进行灌溉;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环境数据并进行二重判断,满足预设条件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接收土壤湿度数据,当满足设定条件时发送第二控制信号。实现雨污水的稳定高效低碳处理与回用。

    一种低碳控污生物滞留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6346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01722.8

    申请日:2024-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控污生物滞留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其控制方法包括:利用氧化还原电位监测电极和酸碱度监测电极对混养生物滞留系统的淹没区进行监测,获取ORP值和pH值;构建脱氮过程中温室气体总辐射强迫数据与ORP值和pH值之间的多元非线性拟合公式,并根据计算得到的温室气体总辐射强迫数据输出排水指令,对所述混养生物滞留系统执行排水操作。通过上述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本发明实现了混养生物滞留系统出水排放的精准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