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4726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114264.5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北京新城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园林用水净化系统,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包括:蓄水池、用水控制系统、水质控制系统、排水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供电控制系统、储能控制系统和AC/DC控制系统;本发明设置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中的两个净化装置对未被净化或不符合园林用水的水源进行两次沉淀和净化,将雨水中的垃圾、树枝、落叶、泥沙等无机沉淀物、有机沉淀物深度过滤,进一步提高系统水质,降低水中的SS指标,为地块园林景观的户外保洁、绿化灌溉乃至景观水景等不同功能需求提供高品质水源;保证了用水的质量,减少了市政高水质水源的依赖。
-
公开(公告)号:CN1162903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15840.6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北京新城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排水集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园林景观的雨水排水集水系统。所述利用园林景观的雨水排水集水系统,包括:雨水花园调蓄区、一级雨水收集池、二级雨水收集池、三级雨水收集池和下沉广场;一级雨水收集池内、二级雨水收集池以及三级雨水收集池内均设有扩容增渗筒,扩容增渗筒的筒口设有电控制阀门,可以根据降雨量实现分级调节调蓄能力。三级雨水收集池内设有滤水石笼墙,滤水石笼墙内还种植有植物。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园林景观的雨水排水集水系统排水能力强、集水能力强,还具有较好的景观直观感受。
-
公开(公告)号:CN11731805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594546.X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北京新城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城市更新的建筑光储交直流混合系统,包括:直流部分和交流部分;所述直流部分和所述交流部分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所述交流部分包括:交流母线、交流电网、变压器和交流负荷;所述直流部分包括:直流母线、第一直流变换器、光伏单元、第二直流变换器、储能电池、第三直流变换器、充电桩和建筑内直流负荷;所述第一直流变换器与所述光伏单元和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器与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三直流变换器与所述充电桩和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光伏单元用于产生直流电,所述直流电用于给所述建筑内的直流负荷供电,以减小对于所述交流电网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731805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594546.X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北京新城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城市更新的建筑光储交直流混合系统,包括:直流部分和交流部分;所述直流部分和所述交流部分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所述交流部分包括:交流母线、交流电网、变压器和交流负荷;所述直流部分包括:直流母线、第一直流变换器、光伏单元、第二直流变换器、储能电池、第三直流变换器、充电桩和建筑内直流负荷;所述第一直流变换器与所述光伏单元和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器与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三直流变换器与所述充电桩和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光伏单元用于产生直流电,所述直流电用于给所述建筑内的直流负荷供电,以减小对于所述交流电网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829811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725059.0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点云双层空间索引的树结构及多分辨率点云分治构建算法,空间数据组织基于八叉树的空间划分结构,在构建过程中自上而下对点云数据进行采样以产生多分辨率形式;八叉树从根节点开始构建,所有节点都会存储点云数据,但不同层级、不同节点之间所包含的点不会重复,即在整个八叉树中,任何一个点只会出现在一个节点中;在点云多分辨率结构中,下一层级的点云数据将会对前面所有层的点云数据进行细化,将所有层级的节点进行合并,得到的便是原始点云数据。每个任务产生一棵子八叉树,将多棵子八叉树进行正确合并最后得到原始点云的完整多分辨率八叉树。呈现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对亿万级的点云的web秒级加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29811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725059.0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点云双层空间索引的树结构及多分辨率点云分治构建算法,空间数据组织基于八叉树的空间划分结构,在构建过程中自上而下对点云数据进行采样以产生多分辨率形式;八叉树从根节点开始构建,所有节点都会存储点云数据,但不同层级、不同节点之间所包含的点不会重复,即在整个八叉树中,任何一个点只会出现在一个节点中;在点云多分辨率结构中,下一层级的点云数据将会对前面所有层的点云数据进行细化,将所有层级的节点进行合并,得到的便是原始点云数据。每个任务产生一棵子八叉树,将多棵子八叉树进行正确合并最后得到原始点云的完整多分辨率八叉树。呈现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对亿万级的点云的web秒级加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58208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49924.0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现有建筑物的施工措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还原严重损毁旧建筑外形并改变功能的改建方法,通过分析损毁严重的旧建筑中较为完整的部位,从中提取少量建筑未损毁时的尺寸及坐标数据,然后构建一套新的建筑骨架,其中由地梁、边沿定位柱、边沿定位梁构成的外周骨架仅需要旧建筑外墙的水平轮廓以及一段完整的外墙就可以还原出整个旧建筑的立面结构;由放射状排布的多个平面桁架以及中心定位柱构成的内部骨架仅需一个坐标以及原屋盖的一个完整立剖面就可以还原出整个建筑的屋盖结构;同时仅需一个核心筒即可水平承载力达标,无需承重墙。骨架中填补装饰性板材即可封闭,从而使建筑美观通透且内部存在大跨度连续空间,可胜任更多新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67092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283731.5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原有建筑物的修理,拆除或其他工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需对建筑临时支撑的建筑拆改施工方法,本发明中,通过将拆改后新增的受力构件设计为从建筑外探入到建筑内的梁柱网格,并通过受力分析找出承重墙中被拆下后不影响建筑安全的部分,即先拆除墙段;然后静力切割切除先拆除墙段,使得后拆除墙段和不拆除承重墙段被无损地保留下来并有效受力;再调整施工顺序,提前沿先拆除墙段把拆改后新增的受力构件在墙体未完全完成拆除的时候探入到建筑中,通过改造施工形成新的受力体系,后拆除墙段上的荷载可以被转移到新增梁柱体系上,从而可以安全拆除。以上各点结合,确保了整个拆改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临时支撑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860137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1049993.1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现有建筑物的施工措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本发明中,把旧建筑改建所需要开的门窗洞都集中在一起形成竖条状且带有过梁和暗柱的施工洞,不影响竖向承载力并克服了旧建筑外墙对内部大改施工造成的干涉,克服干涉后就可以植入一套新的承重墙来承载新增楼层,避免单靠旧承重墙承载新增荷载而出问题。再植入先期无干涉柱并与框架梁一同构成稳固的立体梁柱网格,在旧建筑外墙上施工完成后把先期无干涉柱水平向外扩大形成板状复合柱,克服开洞对旧建筑抗侧向力的影响时不会对建筑外墙上的施工造成干涉,且板状复合柱上安装挑廊后可无副作用地将各旧建筑连通。最终过剩的竖向承载力被顶部板房充分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564103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49990.8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北京金隅兴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现有建筑物的施工措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保留建筑外形的大尺寸旧建筑改造利用方法,采用功能与外形分离的思路对大尺寸旧建筑进行改造,旧建筑仅保留外壳,建筑的功能由外壳内新建的建筑来实现,从而使得旧建筑不仅不需要承载新的荷载,其原先承载的荷载也仅剩屋盖和装饰材料,即使旧建筑的受力结构也能满足需求。利用特殊尺寸的幕墙窗和侧窗的窗洞,克服了新旧两层建筑嵌套对施工造成的干涉问题,使得嵌套建筑的施工可行且在施工后克服内部通风采光问题;采用仿照旧建筑外貌的新装饰材料对旧建筑进行包裹,从而使得旧建筑破旧的外表被彻底翻新的同时还得到了保护;以上3点结合,在保留建筑外形的前提下完成了大尺寸旧建筑改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