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表面单元、吸波面板和吸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1853917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08697.7

    申请日:2024-07-26

    IPC分类号: H01Q15/00 H01Q17/0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超表面单元、吸波面板和吸波器,超表面单元包括介质基板和吸波组件,吸波组件设于介质基板,吸波组件包括吸波单元,吸波单元包括第一贴片、两个第二贴片和两个第三贴片,第一贴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贴片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两个第三贴片分别与两个第二贴片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均位于两个第三贴片之间,且第二贴片和第三贴片位于第一贴片的同一侧,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的偏置方向可调以调节吸波单元的阻抗。本申请提供的超表面单元具有吸波频段可调、对P波段和L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效果较好的优点。

    三面角结构件及其编码表面阵列的排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917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08807.X

    申请日:2024-07-26

    IPC分类号: H01Q15/02 H01Q17/00

    摘要: 本申请适用于电磁波雷达隐身技术领域,提供了三面角结构件及其编码表面阵列的排布方法,包括:三面角结构件的三个面中至少一个面为编码面,编码面涂覆有编码表面阵列,编码表面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均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级联结构,级联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介质板和金属片;金属片的尺寸参数根据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之间的相位差确定;其中,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之间的相位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一预设条件为在预设频率范围内,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之间的相位差与180°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本申请利于降低三面角结构件的雷达散射截面积。

    一种全介质一体长焦距龙勃透镜及其3D打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7460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55037.9

    申请日:2023-11-03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电磁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介质一体长焦距龙勃透镜及其3D打印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龙勃透镜的结构复杂、加工制造和安装困难、成本过高、力学强度低、使用范围有限的问题。其中单胞结构为具有固定轮廓外形的刚性体,具有实体部分和镂空部分,实体部分由介质材料填充。单胞结构的空间填充率v使得该单胞结构的等效折射率n满足多层离散的龙勃透镜折射率分布公式。实体部分的外表面具有与其它单胞结构相互接合的第一区域。根据本发明龙勃透镜尺寸小、质量轻,无需支撑结构,焦距长,能实现在6‑18GHz范围内超带宽工作,适用于多目标跟踪。

    一种含膜结构的水下吸声超材料及制备方法、水下航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6013233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1233084.X

    申请日:2021-10-22

    发明人: 元旭津 孙英剑

    IPC分类号: G10K11/16 G10K11/16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膜结构的水下吸声超材料及制备方法、水下航行器,属于水下吸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膜结构声学超材料存在强度差、共振强度不够高、与水介质阻抗失配等缺点导致无法真正作为水下吸声材料的问题。该水下吸声超材料,包括依次层叠的弹性盖板、弹性层和阻尼层,弹性层上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壁套设有铅环,铅环的外径与通孔的孔径相配合。上述含膜结构的水下吸声超材料及制备方法可用于水下吸声。

    吸波结构、吸波设备及应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7662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008480.6

    申请日:2024-07-26

    IPC分类号: H01Q17/00 H05K9/0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波结构、吸波设备及应用,属于隐身结构技术领域。该吸波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叶片,所述安装板中部形成有穿孔,所述穿孔贯穿所述安装板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表面;所述叶片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所有的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安装板活动连接,以绕所述穿孔环形阵列排布;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叶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同一侧设有吸波材料,所述叶片摆转以相对于所述穿孔伸出或收回,能调整所述叶片在第一方向上经所述穿孔露出的具有所述吸波材料部分的面积大小。本申请提供的吸波结构、吸波设备及应用具有吸波效果稳定可调的优点。

    一种用于雷达成像隐身的方法及超表面

    公开(公告)号:CN11864205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31269.3

    申请日:2024-05-21

    IPC分类号: G01S7/38 H01Q17/00

    摘要: 本申请适用于雷达成像隐身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雷达成像隐身的方法及超表面,包括:基于编码表面阵列各点处的反射相位和反射系数,确定阵列反射率函数;所述反射系数与电磁波频率关联;将所述阵列反射率函数确定为适应度函数,构建模拟退火算法;基于所述模拟退火算法,确定所述编码表面阵列的阵列排布形式,以得到超表面;所述超表面涂覆有所述编码表面阵列;将所述超表面设置于被探测物上,以在雷达成像上对所述被探测物进行背景融合隐身;本申请有效降低了被探测物在SAR雷达图像中的可见性,实现了被探测物在SAR雷达图像中的背景融合隐身。

    三面角结构件及其编码表面阵列的排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917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1008807.X

    申请日:2024-07-26

    IPC分类号: H01Q15/02 H01Q17/00

    摘要: 本申请适用于电磁波雷达隐身技术领域,提供了三面角结构件及其编码表面阵列的排布方法,包括:三面角结构件的三个面中至少一个面为编码面,编码面涂覆有编码表面阵列,编码表面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均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级联结构,级联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介质板和金属片;金属片的尺寸参数根据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之间的相位差确定;其中,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之间的相位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一预设条件为在预设频率范围内,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之间的相位差与180°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本申请利于降低三面角结构件的雷达散射截面积。

    超表面单元、吸波面板和吸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1853917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1008697.7

    申请日:2024-07-26

    IPC分类号: H01Q15/00 H01Q17/0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超表面单元、吸波面板和吸波器,超表面单元包括介质基板和吸波组件,吸波组件设于介质基板,吸波组件包括吸波单元,吸波单元包括第一贴片、两个第二贴片和两个第三贴片,第一贴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贴片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两个第三贴片分别与两个第二贴片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均位于两个第三贴片之间,且第二贴片和第三贴片位于第一贴片的同一侧,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的偏置方向可调以调节吸波单元的阻抗。本申请提供的超表面单元具有吸波频段可调、对P波段和L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效果较好的优点。

    一种翼型阵列式超结构气流集中装置和风力发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62786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0995664.0

    申请日:2022-08-18

    IPC分类号: F03D9/25 F03D8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翼型阵列式超结构气流集中装置和风力发电设备,属于风能利用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能量转化效率不稳定、风力发电机要求启动风速无法应用于弱风地区、风机叶片尺寸大中的至少一个问题。该装置包括多个翼型件,多个翼型件呈环形对称阵列式排列,每个翼型件的角度可调,相邻两个翼型件之间的距离可调。该翼型阵列式超结构气流集中装置和风力发电设备可用于风力发电。

    针对二面角结构的雷达强散射源消除方法及二面角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51809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80013.9

    申请日:2023-11-08

    IPC分类号: G01S7/38 H01Q15/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二面角结构的雷达强散射源消除方法及二面角结构,属于电磁波雷达隐身领域,解决了现有涂覆吸波材料和结构整形均无法消除二面角结构角点强散射源的问题。方法包括:设计宽频编码超表面铺设于二角面结构的角面;超表面为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按照最佳编码方式形成M×N的阵列,用于使电磁波均匀反射至空间各方向;每个编码单元包括三层;每一层由基板和覆盖于基板上的PI膜形成,PI膜上有特定尺寸的金属方环图案,两种编码单元的反射相位差在宽频范围内稳定为180°;设计圆柱金属,位于两角面中间,轴线与二角面结构的棱平行,用于使入射的电磁波均匀地散射到角面的超表面上。实现了二面角结构角点处强散射点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