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27201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11270946.9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N2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DIC的热膨胀相变测量方法,属于检测分析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相变装置设备昂贵,操作复杂的问题,并为了能够更加准确方便的确定材料的相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DIC的热膨胀相变测量方法。本发明基于热台显微镜,通过热台显微镜的控制程序控制加热与冷却过程,通过图像拍摄控制程序,采用高速摄像机通过显微镜对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试样进行连续拍照,并保持镜头和材料表面距离一定,通过DIC方法获得试样表面的应变场,从而得到试样在各点在各个方向上的平均应变值,以该平均应变值作为材料的膨胀量绘制其热膨胀曲线,具有设备简单、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116366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710553132.0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3P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用于复合材料加工的多用途工具、辅助设备及使用方法,属于机械加工、材料改性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加工的多用途工具,包括刀杆、刀体、搅拌头、定位块、刀片和螺钉。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加工的多用途工具使用的辅助设备和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加工的多用途工具的使用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为:(1)根据使用需要实现复合材料多用途加工,所述的多用途加工包括以下用途:单一搅拌摩擦加工;单一铣削加工;单一搅拌摩擦焊接;具有去飞边功能的搅拌摩擦加工;搅拌摩擦加工‑铣削的复合加工;搅拌摩擦连接‑铣削的复合加工。(2)提高复合材料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并改善加工零部件的表层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273590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0395720.6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本构方程参数确定的多目标优化方法,材料力学性能表征、机械制造和数值分析领域。本发明以复合材料准静态和动态力学测试数据为拟合对象反向进行本构方程参数确定;本构方程的参数的多目标确定方法通过准静态力学本构方程和动态力学本构方程分别拟合准静态和动态力学测试数据,确定不同应变率和温度载荷下的关于测量误差的加权因子,在总体水平上基于卡方误差准则考虑加权测量误差通过Levenberg‑Nielsen算法最小化所有载荷工况下测试数据与本构方程值的累计误差,实现本构参数确定的多目标反向优化,得到本构方程所有参数。本发明能够提高本构方程参数确定方法精度、降低工序繁杂度,且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353537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195373.5
申请日:2011-07-1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nventor: 刘彦臣 , 庞思勤 , 王西彬 , 李战芬 , 李彩霞 , 关世玺 , 范国勇 , 唐家鹏 , 王文虎 , 刘汉涛 , 砼志辉 , 智晋宁 , 黄雪涛 , 谢虎 , 程剑兵 , 陈敏
IPC: G01M1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拐曲轴弯曲疲劳试验机。本发明包括:工作台、位移传感器、电磁激振器、龙门架、配重块、信号控制与处理系统等;在工作台固定龙门架、弹簧支撑座、电磁激振器;龙门架通过两个拉伸弹簧与多拐曲轴的两端连接,多拐曲轴中段主轴上与弹簧支撑座之间通过压缩弹簧连接;在多拐曲轴的每个曲轴臂分别固定曲轴臂夹具体,在每个曲轴臂夹具体上固定配重块;两个电磁激振器对称设置在多拐曲轴的两端,且两个电磁激振器的衔铁与多拐曲轴最外端的两个配重块固定;位移传感器固定在配重块上,两个电磁激振器、位移传感器同时通过导线与信号控制与处理系统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精确性高,误差小,适用不同型号的曲轴弯曲疲劳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1229597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710117738.6
申请日:2007-06-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3C5/02 , B23Q15/007
Abstract: 本发明为用于高速切削强化工艺的特种铣削刀具设计方法,特别是用于制备高疲劳寿命工作表面的专用工具的设计方法,包括刀齿几何设计与刀片安装配比两部分。对切削刀具主要工作角度与刃口几何形状进行设计,增大金属晶粒的挤压与拉伸的程度,实现第三剪切变形区的微晶细化与压应力场生成。再根据工件材料的原始组织结构特点,选择切削用量,控制加工表面的热源运动规律,从而获得高残余压应力场分布的高疲劳寿命加工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709412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866213.1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考虑平均应力效应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属于金属材料疲劳失效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等效应变能密度为等效应力幅与真实应变幅的乘积;根据应力幅、应变幅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建立等效应变能密度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对平均应力的依赖性,引入平均应力敏感性参数,建立平均应力修正模型;将平均应力修正模型与等效应变能密度模型相结合,建立考虑平均应力效应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通过静态力学试验与疲劳试验获取试验原始数据,并根据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拟合材料参数,直至得到满足预设准确性要求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将所验证后的寿命预测模型与零部件的受力分析相结合,实现零部件在服役条件下的寿命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927201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70946.9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N2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DIC的热膨胀相变测量方法,属于检测分析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相变装置设备昂贵,操作复杂的问题,并为了能够更加准确方便的确定材料的相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DIC的热膨胀相变测量方法。本发明基于热台显微镜,通过热台显微镜的控制程序控制加热与冷却过程,通过图像拍摄控制程序,采用高速摄像机通过显微镜对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试样进行连续拍照,并保持镜头和材料表面距离一定,通过DIC方法获得试样表面的应变场,从而得到试样在各点在各个方向上的平均应变值,以该平均应变值作为材料的膨胀量绘制其热膨胀曲线,具有设备简单、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13896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553131.6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23/04 , B23C3/00 , B23K2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改善复合材料加工质量的复合加工方法及加工工具,属于复合材料机械加工、材料改性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复合加工方法,采用将铣刀和搅拌头一体化复合集成的加工刀具,利用复合加工刀具铣刀对工件待加工层进行一次材料去除加工,通过复合加工刀具搅拌头对铣削刚形成的加工表面立即进行搅拌摩擦二次加工。本发明公开的复合加工工具,包括铣刀部分,包括刀体、可转位铣刀片、刀片螺钉、刀垫、刀垫螺钉、凹端接口,搅拌头部分,凸端接口,固定销,锁紧滑销,锁紧螺钉,限位螺钉。本发明能够实现高速铣削和搅拌摩擦加工一体式复合加工,进而改善颗粒增强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加工质量,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8360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0058332.5
申请日:2021-01-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16C10/00 , G16C60/00 , G01D21/02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尺度疲劳裂纹萌生寿命仿真预测方法,属于工程材料疲劳失效分析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多尺度疲劳裂纹萌生寿命仿真预测方法:通过表面完整性、微观组织以及化学成分的材料初始状态分析,分子动力学仿真分析,刚度矩阵二维变换,取向因子确定,裂纹方向确定,有限元多晶模型仿真分析,最终确定疲劳裂纹萌生寿命。本发明采用坐标变换的方法,实现从三维刚度矩阵到二维刚度矩阵的转换,同时实现晶粒取向因子的坐标变换;本发明采用原子尺度分子动力学模型、微观尺度多晶有限元模型和宏观尺度有限元模型不同尺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准确的预测疲劳裂纹萌生位置、方向、以及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对于疲劳失效分析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03458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261556.2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N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花键疲劳试验装置,属于齿轮类零件疲劳测试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拉压疲劳试验机和花键疲劳测试夹具。所述花键疲劳测试夹具包括外花键夹持机构、内花键位置微调机构、内花键位置粗调机构、支撑机构、疲劳试验机连接机构。本发明无需专用花键疲劳试验机,通过增加花键疲劳测试夹具降低花键疲劳试验机的要求,即通过在拉压疲劳试验机上安装花键疲劳夹具,将拉压疲劳试验机的拉压循环载荷转化为内花键与外花键之间的旋转循环载荷,实现花键疲劳测试,实现在拉压疲劳试验机上开展花键疲劳试验,不仅能够降低花键疲劳试验的成本和复杂度,还能够提高花键疲劳试验精度。本发明,具有测试成本低、测试精度高、适用性好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