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泄漏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51930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44707.X

    申请日:2020-01-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泄漏定位装置,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气敏单元和气体抽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气敏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置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气敏单元的气体感应端靠近所述进气口;所述气体抽送单元的进气管路设置在远离所述气体感应端的所述气敏单元的下游,所述气体抽送单元的出气管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定位装置的气体泄漏定位方法;本发明将待检测气体进入检测空间的进气口与气敏单元的气体感应端布置的距离缩短,使得气敏单元对泄漏气体的检测精度较高,且可以检测出较小的泄漏气体气团。

    一种煤仓安全监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18710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10370384.9

    申请日:2019-05-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仓安全监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煤粉粉尘浓度监测元件;气体监测元件;第一腔室,所述的气体监测元件设置在第一腔室中;第一连接元件,连通所述的第一腔室与所述的煤粉粉尘浓度监测元件;第二连接元件,连通所述的煤粉粉尘浓度监测元件与外界环境;切换元件;控制元件;所述的控制元件控制所述的切换元件控制煤仓中的气体经所述的第一腔室、第一连接元件进入所述的煤粉粉尘浓度监测元件中;或经所述的第二连接元件进入所述的煤粉粉尘浓度监测元件中。本发明将煤仓内的气体通过泵吸式或扩散式两种方式进入监测设备中,大大提高了监测系统的精确度和检测速度,同时增强了安全监测装置的适用性,有利于产品的应用和推广。

    一种气体泄漏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89975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017184.8

    申请日:2020-01-08

    IPC分类号: G01N3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泄漏定位装置,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气敏单元和气体抽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气敏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置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气敏单元的气体感应端靠近所述进气口;所述气体抽送单元的进气管路设置在远离所述气体感应端的所述气敏单元的下游,所述气体抽送单元的出气管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定位装置的气体泄漏定位方法;本发明将待检测气体进入检测空间的进气口与气敏单元的气体感应端布置的距离缩短,使得气敏单元对泄漏气体的检测精度较高,且可以检测出较小的泄漏气体气团。

    一种推进剂贮存方舱废液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5021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22030.X

    申请日:2023-07-05

    IPC分类号: B64G1/4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推进剂贮存方舱废液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盖板、T形梁及汇流槽,盖板倾斜设置覆盖收集箱顶部开口,盖板开设有多列排水孔;盖板低端且位于盖板顶部设有汇流槽并与盖板低端的一列排水孔连通;能使废液在盖板上流动并经排水孔下渗至收集箱,实现废液的全部收集。收集箱内沿盖板倾斜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T形梁并支撑盖板。收集箱内底倾斜便于更彻底地将废液抽离收集箱。将推进剂贮存方舱废液收集装置嵌入方舱底部,盖板作为舱内地面荷载的直接承载构件,T形梁支撑传递盖板所承受的荷载,收集箱收集废液,推进剂贮存方舱废液收集装置与方舱合为一体使得现场操作便利降低使用成本。

    一种煤仓安全监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18710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370384.9

    申请日:2019-05-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仓安全监测装置,包括煤粉粉尘浓度监测元件,对煤仓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气体监测元件,对煤仓中的多种气体的浓度同时进行监测;还包括:第一腔室,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的气体监测元件设置在第一腔室中;第一连接元件,连通所述的第一腔室与所述的煤粉粉尘浓度监测元件;第二连接元件,连通所述的煤粉粉尘浓度监测元件与外界环境;切换元件,切换控制所述的第一连接元件或所述的第二连接元件与所述的煤粉粉尘浓度监测元件之间的连通。本发明将煤仓内的气体通过泵吸式或扩散式两种方式进入监测设备中,大大提高了监测系统的精确度和检测速度,同时增强了安全监测装置的适用性,有利于产品的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