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缓存的射线追踪方法、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10967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93961.8

    申请日:2023-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缓存的射线追踪方法、装置及系统,属于射线追踪技术领域,包括:计算观测点到目标的每个面元的射线的俯仰角范围和方位角范围并缓存;对每一条射线执行:(S1)根据缓存信息剔除范围内不包含当前射线的面元,若无剩余面元则结束当前追踪;否则,将当前射线作为目标射线,将剩余面元作为候选面元,转入(S3);(S2)仅保留候选面元中与过目标射线且互不平行的两个平面均相交的面元;(S3)对目标射线和候选面元做线面求交计算,若存在交点,则转入(S4);否则结束当前追踪;(S4)记录交点后,将反射射线作为目标射线,将所有面元作为候选面元,转入(S2)。本发明能够在不影响精确度的情况下,提高射线追踪的速度。

    一种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以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24602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370165.4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以及方法,用于为水下作业的机器人提供通信更为灵活、通信质量更为稳定的通信环境,保障水下作业机器人的正常工作。系统包括母船、多个水下作业机器人以及水下基站机器人;母船与水下基站机器人之间通过线缆进行有线通信;水下基站机器人与多个水下作业机器人之间通过各自配置的水下光通信模块,进行水下无线光通信;在水下作业工作过程中,母船向水下基站机器人下发工作指令,工作指令携带指向的目标水下作业机器人的光地址码;水下基站机器人基于光地址码,将工作指令通过水下无线光通信,下发至目标水下作业机器人;目标水下作业机器人根据工作指令进行对应的水下作业任务。

    一种微波遥感亮温图像云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69609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206786.1

    申请日:2019-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遥感亮温图像云检测方法,属于微波遥感及探测技术领域,包括:将待测多频率微波遥感亮温图像输入通过已知多频率微波遥感亮温图像训练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输出待测的观测亮温云标签图;通过其判断微波遥感观测亮温图像的每一个像元是否为云像元。训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为:将已知微波遥感观测亮温图像按频率排列形成已知多频率微波遥感亮温图像;判断已知多频率微波遥感亮温图像上各像元是否有云,建立已知观测亮温云标签图;以已知多频率微波遥感亮温图像与已知观测亮温云标签图为数据单元构建数据集;利用数据集建立并训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本发明能更高效实时地实现基于微波遥感亮温图像的云检测。

    基于DenseNet卷积神经网络的三维大气温度廓线反演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82669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40625.X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DenseNet卷积神经网络的三维大气温度廓线反演方法和系统,属于大气微波遥感领域。包括:根据氧气吸收频段的二维大气观测亮温图像和三维大气温度廓线,构建训练数据集;基于训练数据集,训练DenseNet卷积神经网络直至其收敛,得到训练好的网络;将待反演的亮温图像输入训练好的网络,输出反演得到的三维大气温度廓线。本发明训练所用数据集以二维亮温图像为单位,每个亮温图像覆盖了地球上的一定区域,整个数据集跨越长时间间隔,泛化能力将大大提高,反演误差也会降低。DenseNet卷积神经网络层数较深,因其密集连接的结构避免了训练过程中的梯度消失问题,适用于复杂的反演问题,可实现直接对晴空、云以及雨天三种场景的数据一起反演,减少耗时。

    一种大气温度廓线直接反演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632599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829439.8

    申请日:2019-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温度廓线直接反演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真实的大气温度廓线和预报背景场计算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S2、基于理想可见度数据和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观测的可见度数据计算观测误差协方差矩阵;S3、将预报背景场与实际观测的可见度函数代入一维变分函数,得到目标函数,基于所得观测误差协方差矩阵和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求解目标函数的极小值,得到待反演的大气温度廓线。本发明能够将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遥感测量的可见度函数数据输入到变分目标函数中,迭代求解得到大气温度廓线物理参量,能够省去现有方法中重建亮温这一步骤,从而实现从可见度函数到大气温度廓线的直接反演,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

    一种大气温湿廓线的可见度函数直接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590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323166.5

    申请日:2018-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温湿廓线的可见度函数直接反演方法,包括将实际观测的可见度函数输入到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中,得到反演的大气温湿廓线物理参量;BP神经网络的训练包括:利用数值天气模式得到样本大气物理参量,利用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模型对样本大气物理参量进行正演,得到样本大气物理参量对应的可见度函数;利用样本大气物理参量和样本大气物理参量对应的可见度函数训练BP神经网络,得到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本发明改变了目前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遥感大气物理参量需要的可见度‑亮温‑大气物理参数两步反演法,提出了可见度‑大气物理参量的直接反演法,简化数据处理流程,降低反演误差,从而获得更精确的大气物理参数。

    一种基于VDSR的微波遥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3526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074587.9

    申请日:2018-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DSR的微波遥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属于微波遥感及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模拟微波遥感流程,正演产生高分辨率微波遥感图像TB和低分辨率微波遥感图像TA组成数据集;之后预处理数据集,产生VDSR训练集;再之后基于VDSR训练集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最后将待处理的低分辨率微波遥感图像输入到构建好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所述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叠加层输出即为重建后的高分辨率微波遥感图像。本发明能够有效的降低了重建中的计算复杂度以及摆脱了传统算法对点响应函数的依赖,是一种新型的微波遥感图像重建方法,能更高效实时地重建原始场景的亮温图像。

    基于旋转反射面的镜像综合孔径辐射计的成像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32774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088171.8

    申请日:2017-0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3/9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旋转反射面的镜像综合孔径辐射计的成像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根据天线阵列、反射面倾角、反射面与天线阵列的距离得到天线阵列的输出函数;将输出函数的场景亮温参数离散化为求和形式得到包含场景亮温图像信息的矩阵方程;旋转反射面,改变反射面倾角S次,得到S个包含场景亮温图像信息的矩阵方程,S≥2;将S个包含场景亮温图像信息矩阵方程组合成目标矩阵方程;对目标矩阵方程进行反演得到场景亮温图像。旋转反射面的次数越多,且每次旋转的角度越小,组合成的目标矩阵方程越大,场景亮温图像质量越高。

    一种产生涡旋电波的缝隙天线阵列

    公开(公告)号:CN105161856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353203.3

    申请日:2015-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生涡旋电波的缝隙天线,这种新型天线解决了以往涡旋电波天线阵列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中的天线阵列为:在一块圆形金属板上开出N个缝隙,每个缝隙沿圆形金属板中心向边缘分布,N个缝隙绕圆形金属板中心对称,每个缝隙单元从中心位置馈电,N≥4。本发明的天线半径为厘米级,可为涡旋通信系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生产的涡旋天线。

    一种产生涡旋电波的贴片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04617384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36833.8

    申请日:2015-01-26

    Abstract: 一种产生涡旋电波的贴片天线,属于天线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利用阵列天线产生涡旋信号空间占地大、摆放不方便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介质基板、辐射面和接地面,所述介质基板为形状是圆形或正N边形的绝缘介质基板,其正面粘贴有辐射面,介质基板背面粘贴有接地面,介质基板、辐射面和接地面三者的中心重合,沿所述辐射面边缘具有N个均匀分布的馈电端口,N≥4。本发明采用半径为厘米级的贴片产生多个不同拓扑荷的涡旋电波,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维护、便于工业化批量生产,有利于涡旋通信系统的小型化和微型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