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溶液氧载体及液态化学链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87535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81436.0

    申请日:2023-06-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态化学链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采用溶液氧载体及液态化学链系统。该溶液氧载体包括金属盐、添加剂和溶剂,其中,金属盐用于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添加剂在溶液氧载体与燃料发生反应时提供催化和电子传导功能,溶剂用于溶解金属盐和添加剂。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液态化学链系统,包括燃料反应室,空气反应室和输送泵,燃料反应室中通入燃料与燃料反应室中的溶液氧载体发生还原反应,空气反应室中通入空气与被还原的溶液氧载体发生氧化反应,输送泵设置用于将溶液氧载体在燃料反应室和空气反应室中循环利用,形成封闭的液态化学链系统。通过本发明,解决反应温度高和固体氧载体材料的烧结、团聚、磨损和破碎的问题。

    一种自循环二氧化碳变温吸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9750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93706.4

    申请日:2023-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循环二氧化碳变温吸附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安装在烟道上,壳体的一端设有与室内连通的进气管道,另一端设有排气组件;排气组件的出气端分别与烟道和室内连通;二氧化碳变温捕集器,安装在壳体内;二氧化碳变温捕集器的进气端与进气管道连通,排气端与排气组件连通;换热器,安装在壳体外壁上,并且与烟道接触;二氧化碳浓度探头,安装在壳体内,并且靠近进气管道设置;中控器,安装在壳体上;其中,进气管道内安装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排气组件、换热器、二氧化碳浓度探头均与中控器电性连接。本发明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动态控制,智能便捷、节能环保,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

    一种喷雾燃烧合成纳米颗粒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66493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011560771.8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合成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喷雾燃烧合成纳米颗粒的系统,系统包括相连接的湍流燃烧器及注射泵,湍流燃烧器包括第一圆管、第二圆管、多个气体喷嘴、第三圆管、第四圆管、毛细针管及活动喷嘴;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之间设置有鞘气管路;气体喷嘴设置在第二圆管与第三圆管之间;第三圆管与第四圆管之间设置有预混气管路;第四圆管形成有收容孔,活动喷嘴活动地设置在收容孔内;活动喷嘴与第四圆管之间形成第一分散气管路;毛细针管设置在活动喷嘴内。本发明能加大地扩展颗粒的结构和组分,液态前驱体的流速可调节范围大幅提升,能显著增加纳米颗粒的产率,能够达到火焰纳米颗粒合成的工业化放大。

    一种火焰气溶胶流速的测量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92885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510448251.0

    申请日:2015-07-27

    Inventor: 赵海波 徐祖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焰气溶胶流速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支撑座、XYZ三轴移动平台、双向气缸、自锁镊子连接件、自锁镊子、探头薄片、电磁阀和时间继电器,XYZ三轴移动平台安装在所述基础支撑座上;双向气缸安装在所述XYZ三轴移动平台上;自锁镊子通过所述自锁镊子连接件安装在双向气缸上;探头薄片整体呈圆形,其安装在所述自锁镊子上,用于伸入火焰气溶胶中进行取样;所述电磁阀和时间继电器用于共同控制双向气缸的运动,进而控制探头薄片在火焰气溶胶内的停留时间。本发明采用热泳取样探头,能极大地减小探头的辐射和导热损失,保持对流传热在火焰与探头之间的传热中占据主导,以便于求解火焰气溶胶的流速。

    一种系统纠正热电偶热惯性漂移的动态测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8259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859371.4

    申请日:2016-09-28

    Inventor: 赵海波 徐祖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K15/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纠正热电偶热惯性漂移的动态测温方法。本发明采用数值计算的方式模拟和分析不同偶丝/结点直径的热电偶,在火焰中的温度响应过程,筛选出热惯性稳定性最优的偶丝-结点匹配,按照这种匹配的要求定制热电偶,从而达到纠正热惯性漂移的目的。在测量时,将热电偶结点快速移入火焰内指定的测点,利用数据采集模块和计算机记录和分析热电偶的温度-时间数据,通过热电偶温度-时间序列的二阶差商特性,筛选出热惯性稳定的时间区间,然后在该区间内进行一阶系统响应方程的数据处理,获得热惯性系数和火焰温度。该发明与传统的热电偶测温相比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高的准确度。

    一种钙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03317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343168.1

    申请日:2016-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1475 B01D53/14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钙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为将含有钠盐化合物或钾盐化合物配制成质量百分浓度为5%~25%的盐溶液;接着,将含氧化钙的粉末投入到该盐溶液中;然后,在20℃~90℃干燥,接着,在700℃~950℃煅烧即得到钙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吸收剂。本发明通过对制备方法中关键的工艺步骤,如水合反应与浸渍反应的时机、盐溶液的浓度与施加量、氧化钙原料的粒径大小等进行改进,能够制备组织均匀的钙基吸收剂,该吸收剂还具有高循环转化率以及稳定的孔隙结构,尤其在多次循环中该吸收剂的吸收容量比天然的吸收剂可以提高130%以上。

    一种核壳结构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36173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67421.2

    申请日:2015-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选择等电位点差异较大而且分别为纳米级和微米级粒度的两种颗粒分别做为介层材料和核体材料,使两种颗粒在水溶液中通过静电自组装形成核-介层复合颗粒骨架,然后在核-介层复合颗粒表面生成壳层,最后研磨并筛分得到从内至外为核-介层-壳层结构的核壳结构颗粒材料。该制备方法在核壳结构中引入纳米介层,克服了原本的核壳结构颗粒材料的核体和壳层结合强度不高,或者直接结合生成副产物的问题,达到可控制备高性能颗粒材料的目的。

    一种耦合太阳能与化学链空分技术的低能耗富氧燃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100992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33058.8

    申请日:2014-0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Y02E20/344 Y02P2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太阳能与化学链空分技术的低能耗富氧燃烧系统,该系统包括干蒸汽制取装置、化学链空分装置以及富氧燃烧装置,其中,干蒸汽制取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蒸汽发生器和分流器,干蒸汽制取装置生成的干蒸汽经分流器分为两股:一股干蒸汽进入化学链空分装置用于吸氧反应器的流化气,另一股干蒸汽进入富氧燃烧装置,化学链空分装置生成的高纯度氧气进入富氧燃烧装置与干蒸汽和燃料进行混合燃烧,产物经简单冷凝分离后获得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本发明利用太阳能制取的干蒸汽既能用做化学链空分装置的流化气,又能通入富氧燃烧装置参与燃烧反应,减少了烟气再循环回路,降低了富氧燃烧系统能耗,提高系统的效率。

    一种燃煤CO2零排放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46720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272357.4

    申请日:2009-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煤CO2零排放方法,对MFe2O4(M代表Cu、Ni、Mn和Co中任意一种)氧载体进行分解生成氧缺位铁酸盐MFe2O4-δ(0≤δ≤2)和O2,氧缺位铁酸盐与煤气化产物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O2、H2O和不凝结气体,其中不凝结气体与分解得到的O2再进行氧化反应生成CO2和水蒸气;生成的CO2和水蒸气与被还原的氧缺位铁酸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由CO和氢气构成的合成气,最终实现CO2零排放。本发明还提供了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以快速流化床、两段式喷动流化床以及鼓泡流化床为主要组件。本发明达到了燃煤的高效洁净利用和CO2的真正零排放,避免了对CO2的远距离传输能量和成本耗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燃煤CO2零排放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46720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272357.4

    申请日:2009-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煤CO2零排放方法,对MFe2O4(M代表Cu、Ni、Mn和Co中任意一种)氧载体进行分解生成氧缺位铁酸盐MFe2O4-δ(0≤δ≤2)和O2,氧缺位铁酸盐与煤气化产物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O2、H2O和不凝结气体,其中不凝结气体与分解得到的O2再进行氧化反应生成CO2和水蒸气;生成的CO2和水蒸气与被还原的氧缺位铁酸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由CO和氢气构成的合成气,最终实现CO2零排放。本发明还提供了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以快速流化床、两段式喷动流化床以及鼓泡流化床为主要组件。本发明达到了燃煤的高效洁净利用和CO2的真正零排放,避免了对CO2的远距离传输能量和成本耗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