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通信方法及系统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59732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0710195322.6

    申请日:2007-12-1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需求通信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通信请求方的携带有需求标识的通信请求,根据所述需求标识查询所述需求对应的需求注册信息;根据查询得到的需求注册信息,判断是否所述需求处于活动态且通信请求方为所述需求授权访问的用户,如果是,则按照所述需求注册信息中的需求方的用户通信地址,建立通信请求方与需求方之间的通信。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使得仅有那些获得授权的用户才能与需求方用户进行通信,从而避免了需求方用户受到通信骚扰;且在通信过程中,需求方的通信地址始终不公开,从而使得该需求方的隐私信息得到了保护。

    数据信息对象的整合方法、设备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656713A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810145769.7

    申请日:2008-08-1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通信网络的数据信息对象的整合方法及设备,涉及网络通信技术,为降低在通信网络中数据信息维护成本、提高数据信息一致性、完整性及数据信息的主动性。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信息基对象实体接收数据处理请求;所述信息基对象实体根据所述数据处理请求,查找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相匹配的数据信息对象的位置,并按照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处理所述数据信息对象;其中,所述数据信息对象是经过主动对象建模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对象。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应用于通信网络的数据融合技术中。

    一种业务聚合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72242A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810098194.8

    申请日:2008-05-2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业务聚合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业务适配单元、业务交互单元和业务聚合单元;其中,业务适配单元将来自外界业务资源部件的业务消息适配成统一格式的业务消息后发送给业务交互单元,将来自业务交互单元的业务消息适配成相应业务资源部件所支持格式的业务消息后发送;业务交互单元根据自身中保存的路由规则对来自业务适配单元和业务聚合单元的业务消息进行转发;业务聚合单元保存预定义的业务聚合逻辑,在接收到来自业务交互单元的业务消息后,根据自身中保存的业务聚合逻辑进行相应的业务聚合处理,将聚合后的组合业务消息发送给业务交互单元。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生成新组合业务的周期短、成本低且用户满意度高。

    读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7767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74656.7

    申请日:2013-12-11

    Inventor: 林新建 龚涛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读数据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存储设备的控制器接收主机发送的读数据请求,读数据请求包括待读取数据的逻辑地址;存储设备的控制器将所述逻辑地址发送给固态硬盘的控制器;固态硬盘的控制器根据所述逻辑地址在固态硬盘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保存的映射表中进行查询,获得待读取数据的物理地址;固态硬盘的控制器根据待读取数据的物理地址获得待读取数据,并发送给存储设备的控制器;存储设备的控制器向所述主机发送待读取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映射表为一个映射表,可以根据逻辑地址直接查找物理地址,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两次映射大大减小了上述存储设备和主机的开销,且提高了获取数据的效率。

    需求通信方法及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59732A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710195322.6

    申请日:2007-12-1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需求通信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通信请求方的携带有需求标识的通信请求,根据所述需求标识查询所述需求对应的需求注册信息;根据查询得到的需求注册信息,判断是否所述需求处于活动态且通信请求方为所述需求授权访问的用户,如果是,则按照所述需求注册信息中的需求方的用户通信地址,建立通信请求方与需求方之间的通信。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使得仅有那些获得授权的用户才能与需求方用户进行通信,从而避免了需求方用户受到通信骚扰;且在通信过程中,需求方的通信地址始终不公开,从而使得该需求方的隐私信息得到了保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