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29578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04146.4

    申请日:2019-07-3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在内核表面的碳层,其中,内核包括石墨骨架、填充在石墨骨架结构中的无定形碳、以及均匀分布在无定形碳中的硅材料,硅碳复合材料内部仅具有孔径小于或等于50nm的孔隙结构,不存在孔径大于50nm的孔隙结构。该硅碳复合材料内部孔隙尺寸小,可有效降低硅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同时硅材料均匀分散在石墨骨架周围,无团聚,使得石墨骨架能够有效地缓解硅材料的体积膨胀和收缩,提高复合材料结构稳定性和能量密度。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包含该硅碳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一种快速充电的方法、终端、充电器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8966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910425330.8

    申请日:2016-04-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充电的方法、终端、充电器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终端通过向与所述终端连接的充电器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所述充电器调整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所述终端将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电压转换为1/K倍输出电压,将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电流转换为K倍输出电流以使得所述电池两侧的充电电路按照所述1/K倍输出电压、所述K倍输出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K为所述终端固定变比变换单元的变换系数且为恒定值,所述K为大于1的任意实数。通过实施本发明提供的快速充电的方法,能够对终端进行快速充电。

    一种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786738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711127640.9

    申请日:2017-11-1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可用于制备电动车、智能车以及终端等用电设备的储能电池,包括锂位取代掺杂的钴酸锂,所述锂位取代掺杂的钴酸锂的通式为Li1‑xMaxCoO2;其中,0<x≤0.05,所述Ma为掺杂元素,Ma选自离子半径范围在68pm‑90pm,且离子价态≥1的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该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通过对钴酸锂的锂位进行取代掺杂,从而缓解了钴酸锂在高电压下由于锂脱出引发的静电相互作用和钴溶出,提高了材料的结构和循环稳定性,使得高电压下材料具有高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一种固态电解质材料、电解质、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16744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610431034.5

    申请日:2016-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电解质材料、电解质、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解质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层,所述内核为碳基导体材料,所述包覆层包覆在所述内核表面,所述包覆层为无机陶瓷类材料。本发明提供的电解质材料具有包覆层,屏蔽了碳基导体材料的导电子特性,将碳基导体材料引入到固态电解质材料中,提高了固态电解质的离子迁移率,限制了锂枝晶的产生,增加电解质在空气中的稳定性。

    一种快速充电的方法、终端、充电器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12599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26056.6

    申请日:2016-04-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充电的方法、终端、充电器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终端通过向与所述终端连接的充电器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所述充电器调整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所述终端将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电压转换为1/K倍输出电压,将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电流转换为K倍输出电流以使得所述电池两侧的充电电路按照所述1/K倍输出电压、所述K倍输出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K为所述终端固定变比变换单元的变换系数,所述K为大于1的任意实数。通过实施本发明提供的快速充电的方法,能够对终端进行快速充电。

    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无线充电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995098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711485719.9

    申请日:2017-12-29

    Abstract: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无线充电方法及设备。该装置包括:至少一组接收线圈、补偿网络组、整流电路、开关组件和控制器;补偿网络组包括n组补偿网络,n组补偿网络在电路拓扑结构和/或器件配置参数上不相同,每组补偿网络的输入端和接收线圈的输出端相连,每组补偿网络的输出端和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n为大于1的整数;控制器用于控制开关组件将n组补偿网络中的一组或多组与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导通,以实现不同充电模式的选择。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在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中设计多组补偿网络,使得其支持多种不同的充电模式,丰富了无线充电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实际充电需求。

    一种电源保护装置以及使用所述装置的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7579508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870484.9

    申请日:2017-09-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19/165 H02H3/08 H02H7/18 H02J7/00

    Abstract: 一种电源保护装置包括保护IC、开关管组以及采样电阻;所述保护IC分别与所述电芯正负极两端连接且包括镜像电流输入端口、镜像电流输出端口、一运算放大器、一调压开关管以及充放电保护端,所述运算放大器包括输入正管脚、输入负管脚以及输出管脚,所述调压开关管包括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管脚连接的电压输入管脚、与所述镜像电流输入端口连接的电流输入管脚以及与所述镜像电流输出端口连接的电流输出管脚;所述开关管组连接在所述电芯正极与所述负载之间,用于导通或关断所述电芯的充放电回路,所述至少一控制端与所述保护IC的所述至少一充放电保护端连接并用于接收所述保护IC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开关管组关断来实现对所述电芯的异常保护。

    一种固态电解质材料、电解质、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16744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610431034.5

    申请日:2016-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电解质材料、电解质、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解质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层,所述内核为碳基导体材料,所述包覆层包覆在所述内核表面,所述包覆层为无机陶瓷类材料。本发明提供的电解质材料具有包覆层,屏蔽了碳基导体材料的导电子特性,将碳基导体材料引入到固态电解质材料中,提高了固态电解质的离子迁移率,限制了锂枝晶的产生,增加电解质在空气中的稳定性。

    一种电池、终端以及充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231015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610836764.3

    申请日:2016-09-20

    Abstract: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池、终端以及充电系统。所述电池包括电池充电端口、电池放电端口、电池负极端口、过流保护元件、保护集成电路、控制开关以及电芯;其中,所述电池充电端口与所述电芯的正极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串联在所述电芯的负极和所述电池负极端口之间;其中,所述保护集成电路并联在所述电芯的两端;所述保护集成电路还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以便向所述控制开关发送控制信号;另外,所述过流保护元件串联在所述电池放电端口与所述电芯的正极之间。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具备充电和放电双路径,可对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而不会引起过流保护元件的严重发热;进一步,对于放电也可以进行电流过载检测。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复合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4347842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310311765.2

    申请日:2013-07-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复合负极片,包括金属集流体和沉积在集流体表面的硅基活性材料层,以及涂敷设置在硅基活性材料层表面的第二负极活性层,硅基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5nm~2μm,硅基活性材料层的材质为硅基活性材料的纳米颗粒和纳米线中的一种或几种,第二负极活性层的材料包括负极活性材料、粘结剂和导电剂。该锂离子二次电池复合负极片,硅基活性材料层在集流体表面附着稳固,能够提高负极片的容量,第二负极活性层可减少硅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缓冲硅材料的体积膨胀效应,保证电池循环寿命不下降。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锂离子二次电池复合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锂离子二次电池复合负极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