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35373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310285931.6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所设计的自然冷却通风系统,它主要包括风管在风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室内机房连通,所述的风管设置在室外,且所述的风管内设置有提供气流循环动力的风机,且所述的风管的中间部分为强化换热段,所述的强化换热段是在风管的轴向上均布多根小直径换热管。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利用室外较低的温度冷却室内热风,然后将冷却完成的冷风循环回室内,特别是利用小直径换热管提高换热效率。使用本发明所设计的自然冷却通风系统,能使得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温差相差10℃左右,完全达到电信通信机房所要求的降温效果。同时还具有结构强度高,风管振动小,噪音低,投资回收快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818872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27804.2
申请日:2015-03-24
Applicant: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震组合搭建型通信支撑架结构,包括机柜底座和通信支撑架,通信支撑架与机柜底座分体组合搭建连接成纵向抗震体系,机柜底座上设置有斜向抗震结构,通信支撑架是由若干单榀通信支撑架通过抗震连接件组合成多榀通信支撑架而形成的横向抗震体系,横向抗震体系、纵向抗震体系和斜向抗震结构有效连接成由通信支撑架结构约束的具有大倾覆点作用距离的整体抗震单元。该通信支撑架结构,通过设置特殊的机柜底座和单榀通信支撑架结构,使得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倾覆点作用的距离大大增大,从而可以使得采用通信支撑架结构约束的整体单元具有较大的倾覆点作用距离,既减少了对楼板的破坏,提高了抗震能力,又解决了现有设计中的矛盾。
-
公开(公告)号:CN104818872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127804.2
申请日:2015-03-24
Applicant: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震组合搭建型通信支撑架结构,包括机柜底座和通信支撑架,通信支撑架与机柜底座分体组合搭建连接成纵向抗震体系,机柜底座上设置有斜向抗震结构,通信支撑架是由若干单榀通信支撑架通过抗震连接件组合成多榀通信支撑架而形成的横向抗震体系,横向抗震体系、纵向抗震体系和斜向抗震结构有效连接成由通信支撑架结构约束的具有大倾覆点作用距离的整体抗震单元。该通信支撑架结构,通过设置特殊的机柜底座和单榀通信支撑架结构,使得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倾覆点作用的距离大大增大,从而可以使得采用通信支撑架结构约束的整体单元具有较大的倾覆点作用距离,既减少了对楼板的破坏,提高了抗震能力,又解决了现有设计中的矛盾。
-
公开(公告)号:CN104674853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067202.2
申请日:2015-02-10
Applicant: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沟,解决传统内空的隔振沟无法承重,无法设置在道路下方问题。本结构在路基素土层挖设上宽下窄梯形截面的沟体,在沟体两侧的斜壁由下到上依次铺设聚苯板和钢筋混凝土板,沟体内为与沟口平齐的砂石填充层,以砂石填充层为基础在上方浇设混凝土路面。本发明隔振沟采用砂石填充,使隔振沟具有承重能力,可以设置在道路下方。同时,本发明在砂石填充层中设置隔振水箱,可以有效吸收透射的振动波,进一步减少隔振沟两侧振动波的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04674853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67202.2
申请日:2015-02-10
Applicant: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沟,解决传统内空的隔振沟无法承重,无法设置在道路下方问题。本结构在路基素土层挖设上宽下窄梯形截面的沟体,在沟体两侧的斜壁由下到上依次铺设聚苯板和钢筋混凝土板,沟体内为与沟口平齐的砂石填充层,以砂石填充层为基础在上方浇设混凝土路面。本发明隔振沟采用砂石填充,使隔振沟具有承重能力,可以设置在道路下方。同时,本发明在砂石填充层中设置隔振水箱,可以有效吸收透射的振动波,进一步减少隔振沟两侧振动波的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204570408U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20091063.2
申请日:2015-02-10
Applicant: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C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振沟,解决传统内空的隔振沟无法承重,无法设置在道路下方问题。本结构在路基素土层挖设上宽下窄梯形截面的沟体,在沟体两侧的斜壁由下到上依次铺设聚苯板和钢筋混凝土板,沟体内为与沟口平齐的砂石填充层,沟体上方浇设混凝土路面,混凝土路面宽度大于沟体宽度。本实用新型隔振沟采用砂石填充,使隔振沟具有承重能力,可以设置在道路下方。同时,本实用新型在砂石填充层中设置隔振水箱,可以有效吸收透射的振动波,进一步减少隔振沟两侧振动波的传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