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78889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32821.2
申请日:2013-12-0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光伏发电规划领域的一种计及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光伏发电接纳能力计算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首先,确定计算条件;其次,对拟建光伏电站场址地区光照强度数据进行分析,求出该地区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数,从而确定光伏电站的实际出力;再次,建立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理论的概率最优潮流模型;同时将雅克比矩阵最小模特征值作为衡量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指标作为不等式约束条件的一部分引入概率最优潮流模型;最后,通过利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最优潮流模型,从而得到光伏发电接纳能力。本发明方法能考虑光伏出力随机性,无需太阳直射、反射、散射辐射和温度数据,模型简洁准确。引入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结果更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75959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111369621.3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机间交互的直驱风电场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解决了直驱风电场中受风电机组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的系统稳定性评估的问题。方法包括采集直驱风电场中各风电机组端口的初始振荡电流瞬时值变化量;并以#imgabs0#为采集周期采集各风电机组端口的电压瞬时值变化量;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当前采集周期所述直驱风电场的场网交互能量变化率;基于当前采集周期的所述场网交互能量变化率评估所述直驱风电场的稳定性状态。本发明通过所述场网交互能量变化率能够对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评估,实现了对系统振荡的预警,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17345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917696.9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场经柔直外送系统振荡源分析方法,属于风力发电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确定风电场经柔直外送系统受到干扰时的振荡源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柔直换流器端口、每个直驱风机端口的电压和电流;采用傅里叶变换提取所述电压和电流的次超同步分量,得到与所述电压和电流对应的次超同步分量初值;将所述次超同步分量初值代入预先构建的系统能量计算模型,得到每个所述直驱风机的耦合能量;根据每个所述直驱风机的耦合能量,得到所述风电场经柔直外送系统的振荡源。实现了准确确定风电场经柔直外送系统受到干扰时的振荡源。
-
公开(公告)号:CN114759594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11369621.3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机间交互的直驱风电场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解决了直驱风电场中受风电机组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的系统稳定性评估的问题。方法包括采集直驱风电场中各风电机组端口的初始振荡电流瞬时值变化量;并以为采集周期采集各风电机组端口的电压瞬时值变化量;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当前采集周期所述直驱风电场的场网交互能量变化率;基于当前采集周期的所述场网交互能量变化率评估所述直驱风电场的稳定性状态。本发明通过所述场网交互能量变化率能够对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评估,实现了对系统振荡的预警,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759575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10989148.2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虚拟同步双馈风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及系统,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无法解决虚拟同步双馈风机中次同步振荡的问题。方法包括:采集虚拟同步双馈风机的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运行数据,得到虚拟同步双馈风机增加附加能量支路前的能量耗散率和增加附加能量支路后的能量耗散率变化量,进而得到虚拟同步双馈风机的总能量耗散率;以增加附加能量支路后的能量耗散率变化量小于0、且所述总能量耗散率取最小值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建立控制参数优化模型,确定各附加能量支路的控制参数,并启用参数确定后的各附加能量支路,实现虚拟同步双馈风机次同步振荡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75957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125851.3
申请日:2022-02-1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及系统,属于风力发电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难以解决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的问题。包括:获取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的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运行数据,得到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增加附加能量补偿支路后的振荡发出能量和系统耗散能量的能量变化率,进而得到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的稳定性指标;以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的稳定性指标取最小值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建立控制参数优化模型,确定各附加能量补偿支路的控制参数,并启用参数确定后的各附加能量补偿支路,实现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75957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110989148.2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虚拟同步双馈风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及系统,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无法解决虚拟同步双馈风机中次同步振荡的问题。方法包括:采集虚拟同步双馈风机的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运行数据,得到虚拟同步双馈风机增加附加能量支路前的能量耗散率和增加附加能量支路后的能量耗散率变化量,进而得到虚拟同步双馈风机的总能量耗散率;以增加附加能量支路后的能量耗散率变化量小于0、且所述总能量耗散率取最小值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建立控制参数优化模型,确定各附加能量支路的控制参数,并启用参数确定后的各附加能量支路,实现虚拟同步双馈风机次同步振荡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74466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111032127.8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系统经柔直外送的振荡传导路径确定方法,属于风力发电系统技术领域,用以探明系统产生振荡的具体诱因及内部的详细动态特性。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风电系统经柔直外送振荡时,采集柔直换流器、网侧变流器滤波电感出口的电压,流过柔直换流器、网侧变流器的电流,以及,网侧变流器锁相环的相角;基于所采集的信息获取每一控制子系统的动态能量流非周期分量;基于动态能量流非周期分量的正负性确定对应于每一控制子系统的能量汇聚点的流入、流出路径;整合全部能量汇聚点的流入、流出路径确定为振荡传导路径;风电系统经柔直外送包括:柔直内环d/q轴子系统、柔直外环d/q轴子系统、网侧内环d/q轴子系统及直流环节子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475957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125851.3
申请日:2022-02-1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及系统,属于风力发电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难以解决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的问题。包括:获取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的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运行数据,得到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增加附加能量补偿支路后的振荡发出能量和系统耗散能量的能量变化率,进而得到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的稳定性指标;以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的稳定性指标取最小值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建立控制参数优化模型,确定各附加能量补偿支路的控制参数,并启用参数确定后的各附加能量补偿支路,实现直驱风电柔直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744665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1032127.8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系统经柔直外送的振荡传导路径确定方法,属于风力发电系统技术领域,用以探明系统产生振荡的具体诱因及内部的详细动态特性。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风电系统经柔直外送振荡时,采集柔直换流器、网侧变流器滤波电感出口的电压,流过柔直换流器、网侧变流器的电流,以及,网侧变流器锁相环的相角;基于所采集的信息获取每一控制子系统的动态能量流非周期分量;基于动态能量流非周期分量的正负性确定对应于每一控制子系统的能量汇聚点的流入、流出路径;整合全部能量汇聚点的流入、流出路径确定为振荡传导路径;风电系统经柔直外送包括:柔直内环d/q轴子系统、柔直外环d/q轴子系统、网侧内环d/q轴子系统及直流环节子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