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4637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99843.3
申请日:2019-06-02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岩实验室观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气煤岩加载破裂热效应观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加载机、观测密封罐、监测系统、气路加热系统和充气系统,所述观测密封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煤岩试件,所述加载机用于对观测密封罐内的煤岩试件加载压力;所述罐体上设有供监测系统观测红外辐射特征和裂隙变换的观测口;所述充气系统用于向所述观测密封罐内充瓦斯或混合气体;所述气路加热系统用于对充气系统所充气体进行加热。该装置和方法可使煤岩试件在一定气体压力下充分吸附并保持一定气压,利用加载装置,单轴加载,加载压力可根据赋存深度和围岩应力决定,解决了目前实验室中不能测试含气试件加载破裂过程热红外效应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83966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53280.5
申请日:2022-11-01
IPC: G01N1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露天采场粉尘分布动态监测方法及系统,属于粉尘监测技术领域。首先根据采场粉尘的理化特性、粒径大小和观测视域面积确定采集板;其次根据采集条件确定粉尘采集点;然后对各采集点处采集板上反射的光线进行监测获得光谱反射率;最后根据光谱反射率确定落尘量以及绘制粉尘分布区域图。本发明通过合理设置采集点以及合理选择采集板,使采集到的粉尘尽可能反应作业场所环境状态,通过光线采集获得光谱反射率,进而自动绘制粉尘分布区域图,本方法操作简单,对大面积露天采场可搭载无人机定点监测,不受测试区域范围影响,克服了传统人工监测存在粉尘监测工作量大,采集时间长,数据可靠性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0626196U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920882848.X
申请日:2019-06-02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岩实验室观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气煤岩加载破裂热效应观测装置,包括加载机、观测密封罐、监测系统、气路加热系统和充气系统,所述观测密封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煤岩试件,所述加载机用于对观测密封罐内的煤岩试件加载压力;所述罐体上设有供监测系统观测红外辐射特征和裂隙变换的观测口;所述充气系统用于向所述观测密封罐内充瓦斯或混合气体;所述气路加热系统用于对充气系统所充气体进行加热。该装置可使煤岩试件在一定气体压力下充分吸附并保持一定气压,利用加载装置,单轴加载,加载压力可根据赋存深度和围岩应力决定,解决了目前实验室中不能测试含气试件加载破裂过程热红外效应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995908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438159.X
申请日:2025-04-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15/020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矿区地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矿区土壤粒径反演方法及计算机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矿区土壤的各种粒径等级及每种粒径等级的有效粒径,和分别处于不同观测方位角、不同观测天顶角及固定光源天顶角时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利用土壤特性物理模型及光谱反射率曲线得到矿区土壤的多种光度参数,计算矿区土壤粒径反演指数;基于矿区土壤粒径反演指数及有效粒径构建矿区土壤粒径反演回归方程,反演得到矿区土壤的反演后土壤粒径。利用土壤特性物理模型对矿区土壤二向性反射率光谱进行模拟,基于拟合出的光度参数构建新型矿区土壤粒径反演指数,降低了矿区土壤粒径反演受土壤类型的影响,提升了矿区土壤粒径反演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0847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29468.2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B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岩体三维点云结构面智能分析提取方法,涉及岩体表面特征识别领域;在获取岩体三维点云数据的基础上,既可通过简单的人工交互实现半自动提取指定结构面,又可自动提取复杂岩体的结构面;不同的结构面提取方式,更能全方位的适用于矿山这类复杂场景中的岩体边坡结构面提取;同时,通过岩体指标计算,智能分析岩体质量等级,在实际应用中,可为岩体边坡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撑;本发明实现简单,操作灵活,效果显著,达到了应用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91636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396791.2
申请日:2025-04-0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地表形变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最小费用流和拟准鉴定的相位解缠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待监测区域的SAR和DEM数据,生成差分干涉图和相干性图;基于差分干涉图和相干性图计算时间基线相位梯度速率集;并构建Delaunay三角网,根据相干性图和时间基线相位梯度速率集为各三角形弧段定权;其次,利用最小费用流方法和这些权值完成待监测区域的初始相位解缠;最后,对各时间基线的解缠相位进行拟准鉴定,并根据拟准鉴定结果调整初始相位解缠结果,得到目标相位解缠结果。本实施例通过结合改进的最小费用流算法与拟准鉴定技术,提高了相位解缠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而实现地表高精度形变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44722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83370.9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雪地伪装目标的目标检测算法,涉及图像检测领域,包括:S1、典型雪地与雪地伪装材料光谱的采集、预处理及构建过完备字典;S2、机载高光谱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S3、通过典型雪地与雪地伪装材料的光谱计算差异波段,构建差异波段选取约束条件,并基于差异波段获取波段筛选后的背景字典Ab*、联合字典A*与机载高光谱图像的像元y*;S4、求背景字典的最优稀疏向量γ1与联合字典的最优稀疏向量β1,再求取背景字典Ab*对波段筛选后图像像元的重构误差r0(y*)与联合字典A*对波段筛选后图像像元的重构误差r1(y*);S5、将重构误差r0(y*)与重构误差r1(y*)通过SRUC检测器,基于输出值判断目标是否存在。本发明解决现有目标检测算法对雪地伪装目标检测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0949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86422.X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山区滑坡表面形变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基于CR‑InSAR方法,根据SAR影像中各角反射器的坐标,确定目标区域的CR形变参数;基于PS‑InSAR方法,确定影像中的永久散射体,并对其进行时序相位分析,确定目标区域的PS形变参数;以角反射器为控制点,以PS形变参数为约束条件,基于DS‑InSAR方法,对相邻时刻的影像进行差分干涉处理,确定影像中分布式散射体的形变参数;根据CR形变参数、PS形变参数和DS形变参数,对山区目标区域的形变进行监测。本发明融合了三种InSAR算法的优势,提高了山区滑坡表面形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499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842693.9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基于温度变化特征的岩石变形阶段识别方法,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基于温度变化特征的岩石变形阶段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岩石试件;S2、进行岩石单轴压缩逐级循环加载实验:对岩石试件施加逐级循环荷载,加载至岩石试件破裂;实时采集岩石试件各级荷载施加过程中的表面温度,并记录;S3、对岩石试件的表面温度进行数据处理:根据岩石试件各级荷载施加过程中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限与加载时间的关系,得到压密阶段与弹性阶段的分界点以及弹性阶段与破裂阶段的分界点。所述基于温度变化特征的岩石变形阶段识别方法能够对岩石变形阶段进行有效识别,实验易操作,数据处理过程简单,实验结果清晰且客观。
-
公开(公告)号:CN107341521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557742.8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73 , G06K9/46 , G06N3/006 , G06N3/0481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煤炭光谱数据对煤炭分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多个待分类的煤炭样品的光谱数据,其中,每个煤炭样品的光谱数据中包括s个光谱特征;采用煤炭分类模型对所述光谱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所述光谱数据对应的煤炭品种,其中,所述煤炭分类模型为预先采用煤炭品种已知的多个煤炭样品的光谱数据建立的,所述煤炭分类模型为卷积神经网络-极限学习机神经网络,所述煤炭分类模型具有经过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最优权重矩阵和最优偏置向量,所述煤炭分类模型用于处理包括s个光谱特征的光谱数据以获得光谱数据对应的煤炭品种。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煤炭光谱数据对煤炭分类的方法,效率高、成本低、且精度较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