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5654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01083.2
申请日:2019-07-04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调控植物开花期功能的ZmELF3.1蛋白及其功能缺失突变体和应用。本发明用拟南芥ELF3的蛋白序列为基础,通过在玉米基因组数据库的同源比对获得2个玉米的ELF3基因,分别命名为ZmELF3.1和ZmELF3.2。本发明进一步利用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玉米ZmELF3.1基因突变后,其功能缺失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均表现出晚花表型,而且ZmELF3.1基因功能缺失后,还表现出叶片数和株高增加,由此确定玉米ZmELF3.1基因对调控玉米开花时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发明不仅对调控玉米开花期具有重要意义,还可将其应用于米自交系改良和杂交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10204603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39296.7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FHY3蛋白在抑制叶片衰老以及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FHY3能够与EIN3和PIF5互作并抑制EIN3和PIF5对下游衰老关键基因ORE1启动子的结合,从而抑制叶片衰老。本发明还发现,随着植物叶片年龄增加或黑暗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中的FHY3蛋白含量会逐渐减少,对EIN3和PIF5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叶片衰老,由此,本发明确定了FHY3蛋白具有抑制或延缓叶片衰老的功能,随着叶片年龄的增加,FHY3蛋白减少是衰老起始的“开关”。本发明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或提高采后储存品质、提高蔬菜采收产量和品质或延长蔬菜货架寿命以及提高花卉植物观赏价值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240639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14379.0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FHY3/FAR1蛋白在调控植物生长和防御平衡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在面临避荫反应时,FHY3/FAR1蛋白通过直接激活避荫反应的抑制子PAR1和PAR2基因的转录来抑制植物生长加速,与JAZ蛋白和MYC2蛋白相互作用促进茉莉酸介导的防御反应。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植物生长或加强植物防御反应的方法,包括:将FHY3/FAR1蛋白编码基因在植物中进行过表达,在面临避荫反应时过快的生长速度被抑制,同时对于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增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增强植物避荫反应或抑制植物防御反应的方法:将FHY3/FAR1蛋白编码基因进行突变,该突变体对于避荫反应增强,对于茉莉酸介导的防御反应减弱。
-
公开(公告)号:CN112680472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1910989836.1
申请日:2019-10-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ZmSPL基因在调控玉米冠根或气生根发育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CRISPR/Cas9转基因技术将玉米中ZmSBP20基因,ZmSBP25基因和ZmSBP27基因敲除后,获得玉米Zmsbp20Zmsbp25Zmsbp27三突变体突变体植株,表型调查显示,三突变体幼苗植株的冠根发育提早并且气生根层数增加,表明敲除ZmSBP20基因,ZmSBP25基因和ZmSBP27基因后可使玉米植株产生更多的气生根。本发明在促进玉米冠根发育或增加玉米气生根数量或层数以及在培育抗倒伏玉米新品种等方面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68047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0989836.1
申请日:2019-10-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ZmSPL基因在调控玉米冠根或气生根发育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CRISPR/Cas9转基因技术将玉米中ZmSBP20基因,ZmSBP25基因和ZmSBP27基因敲除后,获得玉米Zmsbp20Zmsbp25Zmsbp27三突变体突变体植株,表型调查显示,三突变体幼苗植株的冠根发育提早并且气生根层数增加,表明敲除ZmSBP20基因,ZmSBP25基因和ZmSBP27基因后可使玉米植株产生更多的气生根。本发明在促进玉米冠根发育或增加玉米气生根数量或层数以及在培育抗倒伏玉米新品种等方面有应用前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