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74160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815869.1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包容性且精准鉴别并挖掘稻瘟病Pi2/Pi9广谱持久抗病基因簇功能基因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根据该基因家簇存在清晰的“单倍型‑亚单倍型‑功能基因”等三级分化而设置其三级检测标记。该技术体系可用于稻瘟病Pi2/Pi9抗病基因簇之功能基因的鉴定及挖掘,具有系统而严谨的包容性及可比较性。而且同样适用于普遍存在抗病基因簇情形的其他各种植物病害系统抗病基因的鉴定及挖掘,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及通用性。可广泛应用于提高禾本科作物包括但不限于水稻种质资源利用的目的性及效率,提高抗病育种工作的目的性及效率,以及提高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74480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0644560.0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套具有包容性且精准鉴别并挖掘稻瘟病Pik抗病等位基因家族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根据该基因家族存在清晰的“单元型‑亚单元型‑等位基因”等三级分化而设置其三级检测标记。该技术体系可用于稻瘟病Pik抗病等位基因家族之抗病基因的鉴定及挖掘,具有系统而严谨的包容性及可比较性。而且同样适用于普遍存在抗病等位基因家族情形的其他各种植物病害系统抗病基因的鉴定及挖掘,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及通用性。可广泛应用于提高禾本科作物包括但不限于水稻种质资源利用的目的性及效率,提高抗病育种工作的目的性及效率,以及提高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1906427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12200.5
申请日:2010-06-2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潘庆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Pi1的克隆及其应用。本发明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包含基因Pi1-1或Pi1-2,或者为Pi1-1和Pi1-2的串联序列,Pi1-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Pi1-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串联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2个基因Pi1-1和Pi1-2都属于CC-NBS-LRR抗性基因家族的成员,且皆为组成型表达的基因。本发明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可以赋予植物对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所引起的病害产生特异性的抗病反应,适用于所有对该病原菌敏感的植物。通过将本发明Pi1基因序列连接到植物转化载体并导入植物细胞中,可以获得转基因抗病品种应用于农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050232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027178.5
申请日:2007-03-1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水稻稻瘟病新抗性基因Pi15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多肽序列与应用。该基因属于nonTIR-NBS-LRR抗性基因家族的成员,为一个组成型表达的基因。本发明还涉及了用该基因转化水稻或其它植物培育抗病品种以及根据该基因序列产生的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981121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1034566.2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套具有包容性且精准鉴别并挖掘稻瘟病Pi63抗病等位基因家族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根据该基因家族存在清晰的“功能性单倍型‑抗病等位基因”等二级分化而设置其二级检测标记。该技术体系可用于稻瘟病Pi63抗病等位基因家族功能基因的鉴定及挖掘,具有系统而严谨的包容性及可比较性。可广泛应用于提高禾本科作物包括但不限于水稻种质资源利用的目的性及效率,提高抗病育种工作的目的性及效率,以及提高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292937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111187797.7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二套具包容性且精准鉴别、挖掘并克隆稻瘟病Pit及Pi54抗病基因家族等位基因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由2套自成体系的“功能性单倍型‑抗病等位基因”等两级检测标记组成,并各自逐级推进;供试品种是否携带目标基因由各套技术体系检测的综合结果而独立决定。该技术体系可用于稻瘟病Pit及Pi54抗病等位基因家族等位基因的鉴别、挖掘、克隆及利用,具有系统而严谨的包容性及可比较性。可广泛应用于提高禾本科作物包括但不限于水稻种质资源利用的目的性及效率,提高抗病育种工作的目的性及效率,以及提高抗病品种的多样性及合理布局,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90339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0971011.4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套具有包容性且精准鉴别并挖掘稻瘟病Pib抗病基因家族功能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技术体系根据该基因家族存在清晰的“功能性单倍型‑抗病等位基因”等二级分化而设置其二级检测标记。该技术体系可用于稻瘟病Pib抗病等位基因家族功能基因的鉴定及挖掘,具有系统而严谨的包容性及可比较性。可广泛应用于提高禾本科作物包括但不限于水稻种质资源利用的目的性及效率,提高抗病育种工作的目的性及效率,以及提高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62202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1679808.3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二套具有包容性且精准鉴别并挖掘稻瘟病Pia及Pii抗病基因家族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由2套自成体系的“抗病功能性单倍型‑抗病等位基因”等两级检测标记组成,并各自逐级推进;供试品种是否携带目标基因由各套技术体系检测的综合结果而独立决定。该技术体系可用于稻瘟病Pia及Pii抗病基因家族等位基因的鉴别、挖掘、克隆及利用,具有系统而严谨的包容性及可比性。可广泛应用于提高禾本科作物包括但不限于水稻种质资源利用的目的性及效率,提高抗病育种工作的目的性及效率,以及提高抗病品种的多样性及合理布局,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29293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187797.7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二套具包容性且精准鉴别、挖掘并克隆稻瘟病Pit及Pi54抗病基因家族等位基因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由2套自成体系的“功能性单倍型‑抗病等位基因”等两级检测标记组成,并各自逐级推进;供试品种是否携带目标基因由各套技术体系检测的综合结果而独立决定。该技术体系可用于稻瘟病Pit及Pi54抗病等位基因家族等位基因的鉴别、挖掘、克隆及利用,具有系统而严谨的包容性及可比较性。可广泛应用于提高禾本科作物包括但不限于水稻种质资源利用的目的性及效率,提高抗病育种工作的目的性及效率,以及提高抗病品种的多样性及合理布局,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662953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0527886.0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不同植物病害系统中通过病原物的接种即可鉴定抗病基因的技术体系。该方法根据植物病害系统存在的“基因对基因”互作关系,在不同的植物病害系统中鉴定寄主植物抗病基因,具体是从病原物供体菌株中分离克隆其无毒基因并导入受体菌株中而获得重组菌株,将供体菌株、受体菌株及重组菌株分别接种于寄主植物品种上而获得“供体菌株‑受体菌株‑重组菌株”之“三连反应型”;再通过比较、确认“三连反应型”之间具有的遗传背景的逻辑性及无毒基因的特异性,由此以既具有遗传背景逻辑性又具有无毒基因特异性的“三连反应型”来鉴定与无毒基因互作的抗病基因。本技术体系具有泛用性,可应用于在不同的植物病害系统中发掘、鉴定及导入抗病基因;本技术体系无需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条件、经验及技术,通过常规的病原物接种方法即可简易而准确地鉴定抗病基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