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29380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280005635.3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53 , A01H5/00 , C12N15/113 , C12N15/82
Abstract: 提供了调控玉米根系夹角和倒伏抗性的ZmYUC2和ZmYUC4基因及其应用,该ZmYUC2和ZmYUC4基因能够特异的调控根尖局部的生长素合成,调控玉米根系的夹角的同时对其余农艺性状无不利影响,进而可应用于抗倒伏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13832179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0753680.4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ZmELF3.1蛋白及其功能缺失突变体在调控玉米雄穗分支数中的应用。本发明用拟南芥ELF3的蛋白序列为基础,通过在玉米基因组数据库的同源比对获得2个玉米的ELF3基因,分别命名为ZmELF3.1和ZmELF3.2。本发明进一步利用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玉米ZmELF3.1基因突变后,其功能缺失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均表现出雄穗分支数增加的表型,由此确定玉米ZmELF3.1基因对玉米雄穗分支数增加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本发明不仅对调控玉米雄穗分支数增加具有应用前景,还可将其应用于玉米自交系改良和杂交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10218810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910369192.6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调控玉米雄穗构型的启动子、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调控玉米雄穗构型的关键启动子序列及其突变体,本发明所提供的调控玉米雄穗构型的关键启动子或其突变体能够调控TSH4基因在玉米雄穗中的表达,能将其应用于改良玉米雄穗分枝数和株型,也可进一步应用于培育玉米新品种。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检测TSH4基因启动子变异情况的检测引物以及检测玉米中TSH4基因表达量的检测引物,可将其应用于定向改良玉米的雄穗分枝数,对于玉米耐密植和高产量育种也具有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079535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1910273522.1
申请日:2019-04-0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 C12N15/29 , C12N15/113 , C12N15/82 , C12N15/65 , C07K14/415 , A01H5/00 , A01H5/1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ZmPIF3s突变型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本发明利用基因编辑对玉米ZmPIF3s蛋白进行突变,获得具有使株高变矮以及中胚轴长度缩短功能的ZmPIF3s突变蛋白。本发明还提供了ZmPIF3s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方法。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短中胚轴和矮杆玉米的育种方法。本发明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ZmPIF3s基因进行编辑,通过后代的筛选在T2代就可获得剔除T‑DNA、具有短中胚轴和矮杆特性稳定遗传的新材料。本发明所提供的突变蛋白以及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应用于植物的分子育种,具有快速、精准、高效等优点,能有效提高育种效率并加快育种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832179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0753680.4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ZmELF3.1蛋白及其功能缺失突变体在调控玉米雄穗分支数中的应用。本发明用拟南芥ELF3的蛋白序列为基础,通过在玉米基因组数据库的同源比对获得2个玉米的ELF3基因,分别命名为ZmELF3.1和ZmELF3.2。本发明进一步利用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玉米ZmELF3.1基因突变后,其功能缺失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均表现出雄穗分支数增加的表型,由此确定玉米ZmELF3.1基因对玉米雄穗分支数增加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本发明不仅对调控玉米雄穗分支数增加具有应用前景,还可将其应用于玉米自交系改良和杂交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13817033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0753684.2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113 , C12N15/84 , A01H1/02 , A01H5/06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ZmELF3.1蛋白及其功能缺失突变体在调控作物气生根数目或层数的应用。本发明用拟南芥ELF3的蛋白序列为基础,通过在玉米基因组数据库的同源比对获得2个玉米的ELF3基因,分别命名为ZmELF3.1和ZmELF3.2。本发明进一步利用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玉米ZmELF3.1基因突变后,其功能缺失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均表现出气生根层数增加以及气生根总数增加的表型,由此确定玉米ZmELF3.1基因对调控玉米气生根数目和层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发明不仅对调控玉米气生根数目层数具有应用前景,还可将其应用于玉米自交系改良和杂交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10079535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273522.1
申请日:2019-04-0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 C12N15/29 , C12N15/113 , C12N15/82 , C12N15/65 , C07K14/415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ZmPIF3s突变型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本发明利用基因编辑对玉米ZmPIF3s蛋白进行突变,获得具有使株高变矮以及中胚轴长度缩短功能的ZmPIF3s突变蛋白。本发明还提供了ZmPIF3s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方法。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短中胚轴和矮杆玉米的育种方法。本发明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ZmPIF3s基因进行编辑,通过后代的筛选在T2代就可获得剔除T-DNA、具有短中胚轴和矮杆特性稳定遗传的新材料。本发明所提供的突变蛋白以及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应用于植物的分子育种,具有快速、精准、高效等优点,能有效提高育种效率并加快育种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0079534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272796.9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调控玉米开花期的基因、启动子及其应用。本发明首先提供了调控玉米开花期或叶片数量的关键基因组区域,其多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证明了ZmSBP29基因具有调控玉米开花期和叶片数的功能。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可用于调控ZmSBP29基因表达量的关键基因组变异并创制了超表达ZmSBP29基因的转基因事件,不仅能应用于改良玉米开花期和株型,还可将其应用于玉米的高产和适应性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1868814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514085.9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359 , G01N21/3563 , G06F17/11 , G06F17/18 , G06F17/15 , G01N21/3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茎秆机械强度鉴定方法,属于植物表型鉴定领域。本申请通过大量数据进行模型建立,确定了鉴定茎秆机械强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先取植株茎秆部位材料进行烘干,研磨成粉末;测试获得茎秆粉末4000‑12000cm‑1处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将近红外光谱区间内的光谱吸收值代入回归方程,获得穿刺力、压断力的力学表型数据和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的含量,所述方法在育种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43811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0109362.9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GT1和HB13基因在调控玉米雌穗下位花不退化及抗倒伏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玉米中的GT1和HB13这两个靶点进行基因编辑;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和两个单突材料相比,gt1/hb13双突变体植株的表型更为剧烈,分蘖数明显增多,根系更加发达,果穗数增加,主穗的穗柄上长出新的雌穗,表现出多穗性,下部的腋生分生组织也脱抑制发育成雌穗,且在雌穗中下位花不退化,下位花的心皮继续发育,形成花丝,有的下位花还会形成两根花丝,表现为多花丝现象,后期继续发育形成额外的小籽粒,表明敲除GT1和HB13基因后,可使玉米突变体植株表现出强烈的雌穗下位花不退化表型及抗倒伏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