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修复用复合单元结构多孔支架及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37832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0302705.1

    申请日:2019-04-16

    Abstract: 一种骨修复用复合单元结构多孔支架,包括多个复合单元结构,所述复合单元结构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结构的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的外轮廓均为正四棱柱,所述结构单元由多条连接杆和多个球形节点拼接而成,将不同类型的结构单元在水平方向进行拼接成为复合单元结构,所述复合单元结构进行空间阵列后形成多孔支架。本发明中的复合单元结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单元组成,其中部分结构单元用于保障多孔支架的承载能力,部分结构单元为骨骼生长提供生长环境。由于不同结构单元内的空隙直径不同,其中孔径较大结构单元为多孔支架提供营养运输通道,孔径较小的结构单元为细胞粘附提供适宜的微观环境。

    一种用于骨植入物的复合单元、多孔支架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66028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348182.4

    申请日:2019-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植入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骨植入物的复合单元,包括若干结构单元,结构单元包括第一承接面、第二承接面和呈圆台状的连接杆,多根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承接面连接,多根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承接面连接,连接杆一端面的半径小于其另一端面的半径,第二承接面与相邻的结构单元的第一承接面依次合并以形成多孔结构,连接杆两端面的半径沿多孔结构的首端至尾端逐个递增,两个多孔结构尾端的第二承接面相合并以形成一个复合单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骨植入物的多孔支架和一种用于骨植入物的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弹性模量低,适用于承载弯曲载荷。

    一种骨修复用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58267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166837.6

    申请日:2019-03-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骨修复用多孔支架,包括若干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的外轮廓呈正四棱柱状,此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高度为h,所述结构单元包括支撑梁柱、中心梁柱和连接杆,所述支撑梁柱分别设置于正四棱柱的四条侧棱处,所述中心梁柱设置于正四棱柱的中心,并与支撑梁柱平行等高,所述支撑梁柱与中心梁柱之间对应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支撑梁柱和中心梁柱的截面半径均为R,若干结构单元阵列形成多孔支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骨修复用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本多孔支架具有孔隙率高、弹性模量低、承载能力高等优点。

    一种用于骨植入物的复合单元、多孔支架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66028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348182.4

    申请日:2019-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植入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骨植入物的复合单元,包括若干结构单元,结构单元包括第一承接面、第二承接面和呈圆台状的连接杆,多根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承接面连接,多根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承接面连接,连接杆一端面的半径小于其另一端面的半径,第二承接面与相邻的结构单元的第一承接面依次合并以形成多孔结构,连接杆两端面的半径沿多孔结构的首端至尾端逐个递增,两个多孔结构尾端的第二承接面相合并以形成一个复合单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骨植入物的多孔支架和一种用于骨植入物的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弹性模量低,适用于承载弯曲载荷。

    一种骨修复用多孔支架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27137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700133.2

    申请日:2019-07-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植入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骨修复用多孔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呈立方体结构的第一结构单元,所述第一结构单元包括第一球形节点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球形节点分别位于立方体的各个顶点和立方体的体心,位于顶点的第一球形节点与位于体心的第一球形节点之间均对应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多个所述第一结构单元在水平面上依次排列,相邻的第一结构单元之间的第一球形节点重合以形成复合单元,所述复合单元沿空间方向阵列以形成多孔支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骨修复用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多孔支架的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和残余应力,具有合适孔隙率和承载力,有益于骨损伤修复和人体机能恢复。

    一种骨修复用梯度单元、多孔支架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66027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348181.X

    申请日:2019-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植入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骨修复用梯度单元,包括若干结构单元和若干增强梁;结构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且相连接的第一多孔结构和第二多孔结构,第一多孔结构具有第一承接面,第二多孔结构具有第二承接面,第一承接面与第二承接面相背设置,第一承接面设置有至少两根增强梁,第二多孔结构的第二承接面与相邻的结构单元的第一承接面依次合并以形成多孔单元,增强梁的半径沿多孔单元的首端向尾端逐个递减,两个多孔单元尾端的第二承接面相合并以形成一个梯度单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骨修复用多孔支架和一种骨修复用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弹性模量低,适于承受弯曲载荷。

    一种骨修复用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58267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66837.6

    申请日:2019-03-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骨修复用多孔支架,包括若干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的外轮廓呈正四棱柱状,此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高度为h,所述结构单元包括支撑梁柱、中心梁柱和连接杆,所述支撑梁柱分别设置于正四棱柱的四条侧棱处,所述中心梁柱设置于正四棱柱的中心,并与支撑梁柱平行等高,所述支撑梁柱与中心梁柱之间对应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支撑梁柱和中心梁柱的截面半径均为R,若干结构单元阵列形成多孔支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骨修复用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本多孔支架具有孔隙率高、弹性模量低、承载能力高等优点。

    一种骨损伤修复用的多孔植入体结构及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84871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0302800.1

    申请日:2019-04-16

    Abstract: 一种骨损伤修复用的多孔植入体结构,包括多个结构支架,所述结构支架包括多个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外轮廓呈正四棱柱状,所述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d,所述正四棱柱的侧棱高度为h,所述结构单元包括4根支撑梁柱和4条连接杆,4根所述支撑梁柱设置于所述结构单元的4条侧棱处,相邻的两条所述支撑梁柱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均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夹角。本产品由竖直方向支撑梁柱和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倾斜连接杆组成,由于无水平方向连接杆,可以减少支架成型后其中残余应力导致的变形,减小成型后连接杆断裂发生的可能,成角度的连接杆增加了结构支架的曲率,增加细胞粘附的可能性。

    一种骨修复用梯度单元、多孔支架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66027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348181.X

    申请日:2019-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植入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骨修复用梯度单元,包括若干结构单元和若干增强梁;结构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且相连接的第一多孔结构和第二多孔结构,第一多孔结构具有第一承接面,第二多孔结构具有第二承接面,第一承接面与第二承接面相背设置,第一承接面设置有至少两根增强梁,第二多孔结构的第二承接面与相邻的结构单元的第一承接面依次合并以形成多孔单元,增强梁的半径沿多孔单元的首端向尾端逐个递减,两个多孔单元尾端的第二承接面相合并以形成一个梯度单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骨修复用多孔支架和一种骨修复用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弹性模量低,适于承受弯曲载荷。

    一种骨修复用复合单元结构多孔支架及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37832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02705.1

    申请日:2019-04-16

    Abstract: 一种骨修复用复合单元结构多孔支架,包括多个复合单元结构,所述复合单元结构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结构的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的外轮廓均为正四棱柱,所述结构单元由多条连接杆和多个球形节点拼接而成,将不同类型的结构单元在水平方向进行拼接成为复合单元结构,所述复合单元结构进行空间阵列后形成多孔支架。本发明中的复合单元结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单元组成,其中部分结构单元用于保障多孔支架的承载能力,部分结构单元为骨骼生长提供生长环境。由于不同结构单元内的空隙直径不同,其中孔径较大结构单元为多孔支架提供营养运输通道,孔径较小的结构单元为细胞粘附提供适宜的微观环境。

Patent Agency Ranking